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题再现 阅读下列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首位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作家、中国乃至亚洲文学的领军者莫言的作品尽管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他仍然常常怀疑自己配不配得上"作家"这个称号.有时候,他会说自己是个写小说的,他甚至不太愿意用"小说家"这样的字眼莫言曾说"不能因为名声大一点就目空一切,应该对别的作家、别人的作品持有尊敬的态度,不是伪装,而是发自内心.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你才有可能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作品看得比谁都好,那这个作家也就到此为止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2.
莫言曾说过:一个作家.往往一生只写一本书,只写一个人。那本书就是作家自己的生活,那个人就是作家自己。莫言被称为“草根作家”。出生在农村。从小学没毕业到成为世界著名作家,莫言走过了一条坎坷艰辛之路。他在获奖感言中觉得“这事儿就像一个童话”;他又曾说:“写小说就是过大年。”莫言一路写来,又是充满着芳香甜蜜的。痛并快乐着的莫言!  相似文献   

3.
莫言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和力图超越自己的作家,他的早期小说描写童年记忆的乡村世界,注重表现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达到了自然与感觉的奇妙和谐。1985年到1986年前后,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他开始文体实验,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芳华 《当代学生》2013,(Z1):64-65
2012年11月5日,"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闭幕。在大会举办的"中外文学获奖者论坛"上,作家刘震云说:"莫言获奖之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好多人问我的感受。这就像我哥娶了嫂子,洞房花烛夜,别人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祝他愉快。莫言能获奖,表明中国至少有十个人,也可以获奖。莫言获奖,很正常,如果是阎连科获奖,也很正常。"  相似文献   

5.
闫晗 《中学生百科》2023,(29):18-19
<正>余华、莫言、苏童和王朔,四个作家一起去意大利参加文学论坛。主办方给作家的主题是“你为什么写作”。余华写的是,自己不愿意做牙医,想不上班,写小说还归自己。莫言写的是想给自己买一双皮鞋,写小说发表就有稿费了。只有苏童实实在在地说他当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在大学里面如何热爱上了文学,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但等到前面三人演讲完毕之后,苏童死活不愿意念他的稿子。他说:我太愚蠢了,我怎么会说我热爱文学才走上文学道路!我应该也跟你们一样,瞎编一个。  相似文献   

6.
作家往往有这样的体验:为自己的某种行为违反道德准则而愧悔、内疚、自责。巴金在回忆“文革”时曾说过:“今天我回头看自己在十年中间所作所为和别人的所作所为,实在不能理解,我自己仿佛受了催眠一样变得多么幼稚、多么愚蠢,甚至把残酷、荒唐当作严肃、正确……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这象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诗人雷抒雁在他的《小草在歌唱》中写道:“我恨我自己,/竟睡得那样死,/象喝过魔鬼的迷魂汤,/让辚辚的囚车,/碾过我僵死的心脏!”诗人自己说,  相似文献   

7.
早在1994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说中就曾说过,"如果有可能让我来选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那就是莫言"。 18年的修炼,18年的等待,2012年10月11日下午13时,瑞典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不仅是莫言个人的荣誉,更是中文文学的胜利。在他的文学世界,他将"魔幻现实主义和民间故事、历史记载及当代社会现实融合在一起",用自己灵动的语言,为文学与社会之间构筑一个连接的桥梁。然而莫言的作品为何能引起世界关注,如何通过莫言的文字来透析人与社会的共性,让我们在本期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乔杰 《成才之路》2012,(32):34-34
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中国作家莫言。莫言获奖,直接的结果是,莫言的书火了,中国文学热了。有趣的是,就在莫言获奖前一天,仍有评论家说中国十年内本土作家将无人问鼎诺奖。但预言毕竟是预言,噱头毕竟是噱头,莫言获奖那是真实的。那么,莫言获奖,带给作文教学最大的思考是什么?我的认识是:"真实是一种力量。"莫言,是山东高密人,农民出身,从贫瘠的黄土地上走出的,骨子里带着"野孩子"气息的杰出作家。《红高粱》《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是他的长篇代表作,所有这些,结合起来又是"作家的自传"。  相似文献   

9.
莫言创作的成功在于他早在1994年的硕士论文中就提出了要建立"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的理想。他的硕士论文提出了文学创作应源于故乡又超越故乡的论点。他的故乡是"血地"说,比李贽的"童心"说,海明威的"摇篮"说和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馈赠"说,更深刻地阐述了故乡的体验对文学创作的意义,更富有感情的意涵。他的创作实践围绕着他想建立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展开,他不认为写故乡就是复制故乡,而要经过梦幻般的文学处理,要超越故乡,从特殊提升到普遍,写出人性、人情,这样才能与全国的读者和世界的读者的心息息相通。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至名归。莫言论文和创作实践给作家们以深刻的启示:创作要有自己的领地、童年经验与童年体验的区别;作家要社会化,又要社会化阻滞;童年体验基本上是心理印象,它的历时性特点使它成为作家取之不竭的生活源泉。  相似文献   

10.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在新时期文学中,莫言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一位别树一帜的作家,他以其自由奔放的叙述、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横溢恣肆的语言,把中国最民间的、最民族的本真的东西献给世界看。莫言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民族文化在世界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莫言是一个很有创新意识的作家,他喜欢通过视觉夸张,描摹一个色彩浓郁的、独特的感觉世界。红得耀眼的高粱地,绿得发亮的老茅草,在绚丽的色彩中表达主观情愫,在其丰富的寓意中表露他的生命主题意识、文化心理以及他内心对世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文学当作沽名钓誉、捞取资本工具的“作家”并不乏其人,而真诚地把文学当成宗教的圣徒却并不多见,许地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二十年代初曾写过这样的一首诗:“看我消瘦到指尖:/看我焦燥到唇边。/都为书涩,梦艰,/诗苦,情甜,/把人弄得七分儿糊涂,/三分儿疯癫。”(《看我》)这首诗是作家对爱妻真情的坦露,也可以说是作家自己一生在文学圣地中孜孜摸索真理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3.
[作家趣事] 听莫言说故事 莫言说:"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确实,2012年12月8日,他在瑞典学院讲到的那些故事,让人百读不厌.有个小故事,大家或许还记得.他说,三十多年前,自己还在部队工作.有一天晚上,正在办公室看书,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他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  相似文献   

14.
央视网消息:莫言终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全球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也成为世界关注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契机。1、《纽约时报》: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是为期一周的诺贝尔颁奖的文化高点。该报评论称,过去10年,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爱的三个作家之一,他的获奖也打破  相似文献   

15.
莫言:我不会离开这个地方 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消息一出,震撼全国.诺贝尔奖评审委员在谈及莫言作品时称,他在作品中所构建出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世界性的怀旧,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在老家山东高密接受了媒体采访,对读者关心的话题进行了一一解答,向我们展示了他眼中的自己和中国文学。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2012年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认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  相似文献   

17.
讲故事的人     
《当代学生》2013,(Z1):41-42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零点时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莫言的演讲主题是"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在演讲中,莫言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他的文学作品,讲述了自己代表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他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获奖后发生了很多精彩  相似文献   

18.
讲故事的人     
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了题为《讲故事的人》的演讲。这是一个完全属于莫氏风格的演讲,一如莫言那独特的作品。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终身评委和全球新闻媒体面前,身穿中山装的莫言用他那充满了山东1味的方言讲述了一个有关自己,有关文学,有关人性的故事。瑞典翻译家葛浩然说:"如果把莫言今天的演讲比作一篇小说,那么他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他对母亲的爱是最能打动我的部分。"尽管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高深的文  相似文献   

19.
莫言是一个语言本体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在创作中不仅仅将语言看成一种工具——如传统作家凭借娴熟的技巧,操纵语言去捕捉事先设置的故事与人物;相反,他很重视语言自身的特点。对莫言来说撇开语言去谈论其故事与人物是难以想象的。或许因为莫言具有太强的感性特点,因此他更常感到来自语言的窘迫。一方面他要凭借语言去摄取那个变化万千的世界,表现自己极其丰富的情绪、感觉与体验,另一方面却觉得日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谈及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到自己第一次"成功作文"是在小学三年级,老师布置写一个运动会的作文,"其他同学都写了运动会的许多场面",而他"只写了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场篮球赛",受到老师的表扬——认为他写得生动,很有戏剧味道。由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莫言的获奖与他这"戏剧味道"有很大关系。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