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存生活、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都离不开水。水也是其它物质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之一,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面对紧缺的资源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它的作用,已经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让有限的资源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是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整体的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给排水造成的很多问题令人困扰,水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加强给水、排水管道在施工中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水资源的运用不单单只是在个人的生活上了,更多的是运用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因此加剧了对水资源的消耗。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环境下,我国迫切的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减轻水资源的消耗,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筑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而通过对建筑中水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缓水资源的开发。因此本文通过对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分析,找出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资源本来就缺乏,再加上水污染,水资源就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约水资源就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节水问题不应忽略.建筑节水工作涉及到建筑给排水系统的各个环节,一个完善、合理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除了强调使用功能完善、外型美观、卫生等要求外,还应当把节水这一因素提高到重要的位置上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5.
作为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有着重大的经济价值与战略意义的资源之一,水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不容忽视。然而,在资源浪费严重、供需关系失衡的今天,缺水已经变成了全球性的考验,这不仅将会制约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将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目前,仅建筑工程这一行业便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状,其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1/3,为各行业之首。因此,建筑给排水设计领域中节能技术的运用对节省水资源有着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节水设计,应是在经济上合理,实施的可能,使用时更便于管理维护等方面采取措施,达到有效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个建筑工程的给排水质量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建筑给排水的管理与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高质量的的给排水建筑工程还能使得水资源能够合理地利用。因此,建筑给排水系统在管理的时候,首先要做好施工的管理,使得建筑给排水工程在施工中能够达到标准的质量要求,才能得到合格的建筑工程,以保证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7.
市政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建设发展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在其施工过程中,泵站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泵站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可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对水资源的调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市政给排水泵站存在着一些问题,无法保证泵站的正常运行。本文就泵站的运行与管理进行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人类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资源,在众多的资源中水资源对于人类来说不言而喻。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资源,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元素,每个人体内的水占约占全部体重的60%-70%,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不进食,但绝对不能不喝水,在长期缺水的环境下生活,身体机能必然出现问题,更有甚者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说在众多的资源中,水资源已经超越其他的资源包括食物资源成为人类必不可缺的资源之一。水资源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如何保证人类生活周边水环境的质量问题还有待探讨研究。本文从评价水环境质量的目的与作用下手,针对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当前水环境存在的质量问题作为参考对象,提出问题的解决措施来提升我国水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绝大多数管道都足埋地的,如果突然出现问题就会直接的影响到设备装置的正常工作,所以加强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监管是十分必要的。建筑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设计‘是否合理、能否满足需求不但关系到工作、生活,还直接地影响到水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建筑给排水工程分两个子系统工程: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保证两个系统用材质量问题,施工人员不断的改进工艺,提高其施工技术,有针对性的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不得不承认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以对资源的过渡开发为代价的,近年来我国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日益加深,其中一项重要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类身体的健康、就业发展、生产和生活质量等。因此对水资源的保护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同,这就急需我们寻求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的保证措施,从根本上监督和改善水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合理利用水资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之一。对于中国这样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的大国来说,人均水资源利用率一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中国的自然环境、工业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等实际应用问题,中国水资源生态、安全、承载力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根据中国水资源现状的发展趋势,需要合理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减缓中国水资源的压力,为人类基本生活提供高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利辛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分析,发现该县地表水资源匮乏。水资源短缺、浪费、利用率低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利辛县县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面对地表水资源紧张问题,如何加大对地表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并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是目前该县县委、县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对于水资源管理问题,除了要加强管理和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以外,建立一套是符合利辛县县情,且能够在利辛县得到有效利用的水资源调配机制已经成为了一项首要任务,值得该县政府、县委等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发展及城市人口增加的背景下,资源及能源的大量流失与可持续发展出现了相应矛盾,另外,建筑中使用的水资源在总体水量消耗方面占有较大比例,这就会造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问题的发生,一旦水资源匮乏就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将环保节能理念应用到建筑给排水设计中是刻不容缓的。从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水资源的使用现状入手,对环保节能理念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及阐述,以期为提高建筑水资源利用率,实现环保节能目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是人们的生命之源,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但是,现阶段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更是淡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之一。工业的发展使得水污染程度逐年恶化,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更加的困难。在这种严峻的形式下,加强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工作,采取合理的污水治理措施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是对城市污水治理措施与治理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城市化道路不断加快。水资源作为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生命汲取物,自然少不了市政对城市中水系统的循环管理。一个好的城市排水设计工程,不仅能方便千家万户,改善城市中水循环质量,也能够提高城市排水质量,进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各地实践经验,简要的分析了在市政自来水方向对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内容规划,并列举在排水系统中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各方面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我们的生活的更加便利。这些方面的巨大改善都与城市建设工作息息相关,本文就主要介绍了城市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就是城市给排水工作的发展,本身我国的淡水资源就不是很丰富再加上人口众多,就使得我国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十分严重,所以在这面的建设工作对我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那我们怎么进行城市给排水工作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用水量呈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如今,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然而,近年来,水资源消耗地不断加大使得我国水资源情况愈来愈紧张,因此,针对我国城市的用水现状与目前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节水等技术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解决的办法,努力节约水资源,提高我国的水资源回收利用率,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和质量管理,不仅关心到生活、工作,还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所以建筑给排水工程两个子系统--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一定要做到用材质量有保证,安全供水才能无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9.
市政工程中,给排水泵站的稳定运行不仅关系着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同时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因此如何做好市政工程中给排水泵站的管理和运行也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本文通过对市政给排水泵站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来详细说明加强给排水泵站管理质量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资源是人类得以维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现阶段,国内饮用水资源日益枯竭且水系遭受了越来越严重污染,怎样合理使用宝贵的水资源、促使国民经济良性发展是目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水资源利用问题中,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治理问题一贯是群众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探索范畴中的热点分支。对目前节能型污水处理方法做了简要论述,也对这项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做了简要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