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色幽默在迄今为止的各类美学体系中均没有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美学范畴来加以审视,它或者不被提及,或者被认为是喜剧的一种形式,或者被认为是“丑”的一种形态,或者被认为是荒诞的一种。本文认为,黑色幽默是一种独立的审美范畴,它的审美心理机制是:由于同时产生的悲喜剧感造成审美主体的精神分裂,这种分裂激活了潜伏于审美主体无意识中的精神分裂情结而使其升华为美感。  相似文献   

2.
论“崇高”的民族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崇高”既在主体,也在对象。在主体,主要指人格的善;在对象,则指事物的力度、气势和体积的巨大。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学形态或审美范畴,而且是一种美学追求和美学思潮,兼具本体论和形态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主张摆脱长期以来把科幻小说严重功利化的偏颇思维的束缚,提出在审美的范畴里审视作为一种独立文学样式的科幻小学的价值,分析了科幻小说里的距离美学、自恋美学、规则美学、悖论美学、英雄美学、平面美学等几种独立而且独特的审美形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主体-对象关系范畴进行了重新阐释,具体论述了审美主体,对象的双向互动关系,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和审美对象的存在特征,从而,阐明了马克思美学思想中的主体与对象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审美关系是美学理论的重要问题,它是审美活动的前提,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对象性存在的关键,也是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同时,审美关系之所以能够独立存在,正在于它所具有的主体性、历史性与差异性特征,使其与其它的各种关系区别开来,获得独立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论述了审美主体在旅游美学中的作用。笔认为,旅游旅游中是审美主体,旅游过程是主体积极动情、综合的审美活动。审美主体有审美需要和审美动机,并有差异性和共同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理学是中国宋元明清之际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学术思潮与理论形态,是一种理性主义的道德人文主义哲学,理学范畴系统始于本体论而终于境界论,其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内涵:理气论包含有美的本体论;心性论和知行论涉及到审美主体论;理学的理想境界则与审美境界相通。这使理学美学呈现出三方面的特点,即本体论的哲学美学、伦理美学和理性美学  相似文献   

8.
审美范畴是特定美学体系的组织细胞。“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重要的范畴之一,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然而,在当下消费型的审美文化中,“仿像”却对它进行着不断的消解。在“意象”与“仿像”的比较中来谈两种不同的审美活动给审美主体所带来的境遇上的转变,并从中思考传统与当下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学是范畴美学。在众多的审美范畴中,“和”或“中和之美”又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审美范畴,它肇始于先秦“中和”思想,历代又有许多精僻详尽的论述。在此,我不想论证“和”的源流,而只想拍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象征诗派的理论柱石──契合与融合与“与”的相容性,以期对象征诗派与象征诗美的表现形式作一种传统化的审视。一、“和”:一种古典的审美意象中国的艺术精神主张主体和客体的和谐。而文学艺术作品的勉力——“神”在主体和客体的交接、交汇、和谐中.“‘重庆炳先生在片神”的概念的艺术转化》中认为:中国艺术…  相似文献   

10.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总会根据个人喜好做出评价。而且经常是不假思索的,这就是审美直觉在现实中的表现。所谓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中,对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迅速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美学之父”鲍姆嘉通在1750年第一次使用“美学”(Aesthetica)一词,这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Aesthetica的希腊文原意是“感觉学”,即研究直觉的知识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审美价值问题是现象学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杜夫海纳超越了胡塞尔现象学的逻辑理性思维方式,认为审美价值是在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中存在的。首先,审美价值是客观的,它就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其次,审美价值是主观的,这不仅是指存在于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是作的创造,它同时还指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有待于读的能动活动;最后,审美价值的存在的根源在于作品对存在深度的揭示,审美价值是存在深度(审美对象的深度和审美主体的深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美学自1750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事实上只是一种以欧洲审美文化为依托的美学理论。尽管它有无可争辩的优点,但是由于它完全撇开了东方古老而灿烂的审美思想而无法使自身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著名美学家托马斯&;#183;门罗说过:东方艺术包含了西方艺术所没有的重要价值,这就可能在东方美学中发现可适用于任何地方的艺术与审美经验的重要悟性。事实确实如此,东方美学与艺术是不同于西方美学与艺术的另一种美学理论和艺术形态。  相似文献   

13.
宗白华先生其独特的“散步式美学”方式对中国古代美学中“游”这一审美范畴作出了富有现代性意义的诠释,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和生命力。本文从对“游”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审美内涵的探析出发,并结合宗白华的“散步式美学”对于“游”的审美意蕴的发挥,为现代人达到审美的生存寻求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旧实践派美学,还是各式各样的新实践美学,他们把美学的逻辑起点看做实践,实践恰恰不应该是美学的逻辑起点,因为实践只是主体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美学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存在,即我和世界的共在。基于实践概念,实践美学家们注定把审美与主体联系在一起,把审美看成是主体的自我欣赏或自我升华,相反,审美是存在的回归,从残缺的现实生存达到本源存在的唯一途径。另外,实践美学往往注重审美的证明,却缺乏审美的发现,发现和证明二者缺一不可,审美的发现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性的发现和体验活动。现象与表象的关系上,实践美学往往把审美当成主体性的一种表象,而主体性表象只是主体思维的一种表达,根本触及不了审美的本质,相反,审美的本质是一种现象,即一种呈现,这种呈现基于主体和世界的双向交流、对话。  相似文献   

15.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审美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的条件下,对于审美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在审美这一问题上先秦两汉儒家与古希腊罗马美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先秦两汉美学强调优美这种审美范畴,古希腊罗马美学更多的强调崇高这种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艺术史上,从古希腊开始,悲剧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甚至被誉为“艺术之桂冠”。到了近代,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以后,悲剧又被纳入审美视野之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以审美的眼光观照悲剧,一个必然要提出的问题便是:以“悲”来定位的悲剧如何接受“美”的审视,并最终生成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17.
著名的美育理论家蔡元培认为:美育,归根到底,是一种感情教育,它所要得到的,是一种使人格变高尚的内在情感.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普及,“数学美学教育”逐步纳入教育范畴,以审美能力、审美情趣为目标的数学美育旨在对数学知识和数学内涵进行提炼与深化,厚植学生内心,让数学教育更加灵动、立体、深刻.基于此,文章以“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例,对高中数学美育内涵、本质、规律及表现形式进行深入解读,领略数学美学精髓,提升数学美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书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观念和美学体系。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对大自然的审美观照方法一般有四种;一是对审美客体外观的审美追求;二是超越了审美客体外观的审美追求;三是审美主体对自身的审美追求,四是对审美客体“象“及“象外“审美追求的综合提炼。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美学从“类神学”到“精神哲学”、“心理学”直至“艺术生理学”、“审美经验现象学”的历史演化过程,身体从传统美学视野里理念、精神的附庸成为自身拥有独立价值,并且肉体与心理或灵魂深度交融的“未被撕碎的身心统一体”。作为审美客体,随着对身体耻感的剥离,人类基于身体自我欣赏的自恋得到正名;作为审美体验者,身体从形而上美学谱系中精神往下流溢、理念获得分享的“美的末端”,被理解成审美体验活动的“第一入口”;作为审美创造者,身体也走出了传统美学中的缺席状态,身体的活力被视为审美创造的“第一推动力”,创造者的“身体状态”同时也被视为“情感状态”、“心理状态”。心理学美学、生命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等对于美学思维路径的开拓,极大程度上改善了身体的境遇,并且为身体美学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审美对象     
古人认为,美就是味、滋味、意味,其主要的美学意义就在于将我们通常分离开来加以研究的美、美感、审美对象连成了一体;并且,味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晶,它既不是客体本身,又不是主体本身。只有在审美活动中,相对于审美主体,才出现了审美对象;相对于审美对象,才出现了审美主体。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审美对象具有“现量”性(当下生成性)、感应性、虚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