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北京奥运再一次证明,奥运会是电视的天下。球迷的选择是显而易见的:重大比赛,电视直播为首选;直播过后意犹未尽,或者错过了直播,才选择报纸进行“二次消化“。  相似文献   

2.
在《创造营2020》成团之夜直播当中,腾讯视频开设三路直播窗口,供观众选择切换观看.其中,舞台台口备战机位的直播引发了观看者的热烈讨论,直播不仅促使观众产生超越舞台本身的兴趣,还贡献了大量节目宣传物料.这次直播是腾讯视频采用周边直播为主直播引流的一次有效尝试.本文将从传播效果、受众心理、制作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郑岚 《中国广播》2006,(10):56-57
作为一名新闻播音员,直播和录播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形态。在媒体竞争空前激烈,听众的选择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直播以其快捷、贴近、灵动的特点为广大听众所喜爱,成为诸多电台节目播出的主流形态。本人从事电台新闻播音实践十余年,经历过各种形式的直播,对直播状态的把握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认为:一个播音员直播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次节目的播出效果,具有出色的直播能力,是我们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4.
利用现场直播,选择观众感兴趣的题材,提高电视新闻节目收视率,是目前许多电视台普遍采用的方式.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在2007年策划实施了4次大的新闻直播活动,分别是:4月18日,"西宝动车组电视直播";5月31日,"世界首次朱鹮野化放飞现场直播";6月25日,"2007年陕西省高考录取分数线新闻发布会现场直播";11月28日,"西安地铁二号线盾构始发直播".下面笔者对4次直播进行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5.
陈勇 《新闻前哨》2013,(8):37-37
楚天云图航拍中心4月中旬接到荆楚网关于沌阳高架桥爆破无人机航拍的任务时,这是楚天云图航拍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亮相,参与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精心策划、认真部署、狠抓落实。从4月19日开始至5月18日晚,楚天云图航拍中心的无人机先后进行了16次飞行,拍摄超清视频93分钟。5月18日,进行了两次白天视频直播,两次夜间视频直播,成功完成了国内首次夜间无人机视频网络直播。2013年5月18日傍晚,在武汉沌阳高架桥爆破拆除现场,由于开阔平整、视野良好的起降点都被警方划入了警戒区,我们选择无人机的起降  相似文献   

6.
广播是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媒介。特别是在人们行车的过程中,广播直播节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入互动话题讨论越来越受到广播直播节目的喜欢,但是在互动话题的选择上也要加强,避免出现为了互动而互动的情况。针对社会群体对于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的关注性程度提高,及其在广播直播节目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在节目形式丰富、节目针对性和凝聚度提升、加强和听众互动上的功能角度出发,对广播直播节目互动话题选择的目的性、原则和切入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为广播直播节目主持人互动话题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提升广播直播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今天做直播,遇到一个难以选择的情况,A.画面质量不好,但是确确实实是及时直播信号。B.画面质量很好,但是所谓的直播信号,确实延迟了三十秒的。需要在一两分钟内做出选择,到底是用A还是B,结果我们选择了A。因为我们不想欺骗观众,如果是直播,只要是人为的延迟,而不是因为技术的原因的话,就属于欺骗行为。  相似文献   

8.
举世瞩目的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签署边境裁减军事力量协定仪式去年4月24日在莫斯科举行。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直播。中央电视台曾对发生在国内的一些新闻事件进行过直播,在国外对新闻事件进行直播这还是第一次。这次直播运用了直播现场与演播室交替切换、报道与评述相互结合的形式,这对于直播有我国领导人参加的重大政治活动来说也是第一次。这次直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一方面,这是一次有国家领导人参加的重大政治活动,因此不得出现丝毫差错。另一方面,直播中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1.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9.
第十五届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全平台视频直播,是博尔塔拉报社直播团队牵头完成的第三次环湖赛直播活动。本文总结历次多机位直播经验,讲述小团队如何运用简单设备完成多机位大型户外体育赛事的直播,与同行就本次直播活动所涉及的直播方案和传输技术进行探讨交流。[1]  相似文献   

10.
沈健 《新闻实践》2005,(7):36-37
这里充盈着飞舞的芦花这里积淀了千年的神韵大型直播《天堂湿地》——2005年4月30日上午8点45分浙江卫视、杭州电视台邀您共赴一场春天的约会这是浙江卫视4月初确定的直播宣传语,更是向全国观众发出的请柬。可以说,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直播,也是浙江卫视一次创记录的直播:单一事件直播时间最长,技术连接最复杂,投入设备、人员最多的多点移动式现场直播。直播的效果十分明显。直播历时125分钟,当天该时段省网收视率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7.8%,进入全国市场排名前十位;央视海外频道打断当天连战访问直播,  相似文献   

11.
直播带货方兴未艾,不仅自媒体、电商平台参与直播带货大军,传统媒体也不甘人后,涉足直播带货的各方种,通过对两种带货的定性分析和对比后指出,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公益直播带货也许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图书直播模式及其优化路径。通过分析图书直播现状和直播营销效果,以及直播方式、直播平台、直播产品的选择,提出直播流程中的优化建议:直播前做好准备、直播中有效控场、直播后总结分析,从而打造直播品牌,推动图书这一独特的文化产品创造出更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延霞 《今传媒》2012,(10):91-92
实现常态化直播的地方电视新闻,选择直播主题,是新闻负责人必然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不是每一件突发新闻都可以纳入直播题材范围,面对突发重大新闻,直播人员该如何进行前期策划和现场精彩直播?前期策划方案和直播现场该怎样有机衔接,以达到最佳的直播效果?如果当天没有突发新闻,直播节目到底该怎么办?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直播常态化选题存在的问题着手,具体分析当前进入直播选题的节目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到底该怎样正确确定直播选题,以及对直播选题进行前期策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如今,互联网浪潮正席卷我们的生活,网络上随之出现了许多直播平台,网络直播盛行。网络直播因其形式的灵活性、内容的趣味性特点备受追捧。传统媒体也在寻找新的机遇,不断和互联网直播融合创新,这也促成了不少传统主持人从广播电视走向网络平台进行直播,而传统主持人的优势也在一次次的直播中显现出来。本文将采用举例分析的方法,从专业能力、文化底蕴、职业素养三个方面分析泛主播时代下传统主持人进行网络直播的优势,提出了传统主持人应当与时俱进,学习适用于直播的方法,丰富自身的综合素养等建议。传统主持人从广播电视平台走向网络平台是一次机遇,希望文章可以给学习播音主持的朋友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17级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浙南前后,浙江电台新闻台推出了12小时不间断特别直播节目“直击‘桑美超强台风’”。这是浙江电台新闻台成立以来台风报道的第一次直播,也是新闻台首次超长时间的直播,直播节目启动后,受到多方好评。直播节目的成功,取决于对台风直播节目的要素构成的准确研判与分析。本文就广播台风直播节目的要素构成进行论述。1、直播预案凡事预则立,预案是针对重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事先准备好的处理方案。台风是可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与突发性事件相比,台风直播预案启动的准备时间相对宽裕,非常有利于台风直播节目的成功。这也…  相似文献   

16.
江坪 《新闻实践》2005,(9):40-40
7月下旬,我国网络媒体又展现了一个创新报道:浙江在线推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网上直播”栏目,连续三天报道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网民反响热烈。据统计,网上直播第一天就“接待”了10万网民。在“浙江潮”论坛里,有关这次直播的一条帖子,跟帖超过了150条,点击超过1万次。到7月27日,第三次直播结束后,共有超过20万人次的网民点击了直播网页。一位远在德国的网友  相似文献   

17.
王磊 《中国广播》2006,(9):22-23,48
直播正日益成为广电媒体最热衷使用的形式和引以为傲的资本。但是什么是直播?直播的意义在于何处呢?从技术的角度讲,如果信息能够在发生的当下就可以实现异地收看或收听,那么就可以称之为直播。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要想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凸显直播对于信息传播的意义,则远远超越了技术层面的驾驭。2006年7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穿越青藏高原》特别节目就对直播进行了一次实验性的尝试。在这次特别节目中,移动直播的概念被首次运用到直播当中。  相似文献   

18.
17级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浙南前后,浙江电台新闻台推出了12小时不间断特别直播节目“直击‘桑美超强台风’”。这是浙江电台新闻台成立以来台风报道的第一次直播,也是新闻台首次超长时间的直播,直播节目启动后,受到多方好评。  相似文献   

19.
唐延杰 《青年记者》2017,(14):10-11
2016年11月8日,主题为“直播什么”的第十二届中国记者节大型公益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这个主题是央视知名主持人白岩松提出的,意在反思2016年作为“网络直播元年”背后的问题.白岩松提到传媒行业内有两次针对“直播”的讨论热潮,第一次是1997年电视直播刚刚兴起之时,人们对这种新闻报道形式抱有期待.2016年直播大热的主因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草根力量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广播引入直播机制,设立热线电话,是广播事业的一次革命。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以点歌为主的文艺类直播节目;以求医问药为内容的服务类直播节目;还有一类就是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的直播节目。常熟人民广播电台自1993年开始设立直播节目之后,文艺类直播节目和服务类直播节目,一直是热线电话非常热。而作为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类型的直播节目——《午间风》节目,刚开始则热线电话不如文艺类和服务类直播节目多。分析原因,社会热点问题探讨类型的直播节目,如果变成了主持人,嘉宾的一言堂,缺少了听众的参与,可以说节目就没有成功。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