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中国画的笔墨内涵,分析了中国画的时代特征,再延伸到时代精神方面,探讨了笔墨当随时代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山水画重视笔墨,笔墨是山水画的核心,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它与物象合为一体,不只是工具材料,更是联结着物质与精神的一个中介物,是中国画中最具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传统和最能体现画家情感意趣的重要因素。笔墨也是中国画的品评标准,它同时具有一定的美学内涵。讲究笔墨精妙是中国山水画追求的关键所在,笔墨相互结合,巧妙地运用在山水画中,使中国传统绘画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3.
闫景阳 《职业技术》2012,(6):123-124
中国画发展至今笔墨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逐步发展成一种精神。从表面上看笔墨只是一种孤立的技巧,但实质上笔墨是画家借以宣泄自己内心情感的有效载体,也是画家抒写心灵、剖析精神世界、彰显才情、学识的最佳媒介。因此,作为中国画家如果不能深层次的对笔墨的形态、内涵、笔墨结构、规律进行深刻研究和把握,就不能真正进入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可以这样说,理解了笔墨也就抓住了中国画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有感于新时期画坛从理论到实践出现的部分盲目与躁动现象,对改革传统的思考以及对现代艺术思潮的思考特作此文,以就教于诸位先生。主要从几个方面作以论述:①笔墨作为传统国画艺术语言其具有的多方面含义。②笔墨的精神内涵。③笔墨随时代而变化的历史事实以及艺术家的责任。④笔墨革新的活力源泉与实践道路的初步探讨。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删去了原先的“笔墨拓展的几种设想”等部分章节。  相似文献   

5.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过作品本身的笔墨建构来实现。它不靠诗文题跋的想象与补充 ,画就是画本身笔墨之间的种种构成关系 ,也就是从自然中悟得的种种感觉与内美。将绘画还原给“视觉器官”回归到艺术本体 ,可谓在董其昌之后对绘画本体的开拓作了又一次总结 ,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 ,这对开启未来绘画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黄宾虹的笔墨价值还在于它在东方文化背景上不期然地与西方文化取得了某种“交汇” ,使中国绘画在自身演进中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某种暗合 ,与西方抽象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中国画的认识角度,对笔墨的理解,笔墨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就笔墨的如何运用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刘能强 《成都师专学报》2001,20(1):45-46,50
关于中国画前途命运的焦点,目前集中在“笔墨”问题上。但无论是“笔墨等于零”论,还是“笔墨是中国画的底线”论,都各有其偏执的地方。而对于现代中国画来说,“笔墨”的地位和价值,主要是其形式意义。通过对“笔墨”的工具属性、技法属性、形式属性的逐层分析,给中国画“笔墨”的本质属性以明确的定位。认清“笔墨”属性,是我们如何对待“笔墨”,并进而思考中国画“出路”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笔墨”是写意画的精髓,它不是纯粹的技法技巧问题,而是一种文化意识。那么笔墨的意识是什么呢?是修养的积累、是人格的写照、是自由的形式、是风格的物化。如何再现笔墨意识?笔墨应紧紧跟随时代。  相似文献   

9.
笔墨作为中国画造型的主要表现形式,丰富和增强了中国画的审美内涵与艺术感染力。笔墨既是造型的艺术语言.又是气韵生动的直接体现,是画家营造万物并传递情感世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主要表现语言.笔墨美是中国绘画在漫长的历史传统中逐渐生成、不断创新、积累起来的民族精神的结晶.可以说它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学思考,以至审美表达及个性渲泄的全部内涵.笔墨受制于造型又超乎造型之外,是手段亦是目的.笔墨具有稳定的程式性、丰富的表现力和文学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素来以山水居首,“远”是构成山水画有如此显赫地位的重要因素。自六朝以来,“远”的理论的成熟与发展,本身就影响着山水画的继承与创新。北宋的郭熙强调“远”在中国画中的透视;到了韩拙,强调的则是画面的意境的营造;而元代的黄公望更上一层楼,把“远”的理论深化,追求画外之韵,人与物合的境界。本文将从宋元山水画的发展轨迹中探寻“远”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特征及其深藏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是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它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中国绘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三方面内容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的阐述,说明了中国文化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和肥沃土壤,同时又着重通过对中国画语言特质的理解,进一步阐明要正确把握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必须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绘画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当代中国传统绘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中国画自身的审美原则、社会文化背景、文化内涵角度出发,提出只有体会到中国画显现的气质所在,才能真正体验传统绘画的特定语言与现代人类文明状态所存在的有机联系,促进中国画继续向前发展.基此,文字归纳出中国画的气质表现3个特点:"雅"、"厚"、"透",并认为这些气质、不仅仅是画面本身的表现,同时也是艺术家自身气质、修养和对人生态度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画题画诗具有"抒情言志,见心明性;明哲晓理,感悟人生;隐寓明世,谏讽时事;传道授业,意写画理"的理性意蕴。中国画题画诗使中国画艺术"人"与"文"内外相通,体现着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独有的民族形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15.
题画诗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文化的派生物。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艺术体现 ,中国画作者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美学品质及相当的人文修养与艺术功力。而当前中国画教学与创作中恰恰反映出在这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赵强 《青海师专学报》2004,24(3):109-112
“中国画”作为和“西洋画”的对应,并标志中国绘画文化的概念含义已经失去了意义,而且成了创新的束缚。尤其当水墨画和其他外来艺术品种同等地在中国土地上竞相开放的今天,它应该和油画、中国版画具有相同含义。这样,它的创新将在于对它的特质、长处的发扬光大;那些只是反水墨画传统的勇士们,也将不再为不是中国绘画文化而苦恼,共同的心理意识必然使他们的作品含有作为中国文化的意识;于是,艺术的多元化将首先是品种的多元景象。  相似文献   

17.
油画传入中国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西方传统的绘画艺术,具有材料工艺不同和造型技术新颖等特点,在与中国文化交融和碰撞中得到了发展。许多著名油画家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油画民族化的问题,并且有一大批的优秀油画作品出现,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面貌与绘画风格。本文就基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油画创作进行思考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学体系为代表的西画写实手法的引入,与中国画的传统水墨的矛盾,导致了中国画的多元变革。中国画只有与相对立矛盾的艺术状态构成张力场,在走向现代化的文化转型进程中保持文化自身的深层冲力,才能在多元的文化形态中体现人的价值,使已经变异形态并将继续演化的中国文化,走向更深远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经历了“状物“、“传神“乃至“妙悟通神“的洗礼过程,这也正暗合了人自身品格完善的内在需要,即人文精神的确立.能否品味这一文化意蕴,取决于审美观照所持的心态--逾越物我樊篱,脱去胸中尘垢,进而达到深刻体悟之上的人性畅达.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文学艺术在北宋呈现出蔚为壮观的景象。北宋婉约词有着蕴藉含蓄的词情,文入画派有着“迥出天机”、“参乎造化”的写意风格,词与绘画在文人士大夫的抒情中有着共通的艺术精神。从色彩描绘、时空意识、形神兼备的艺术精神等方面探讨了绘画美学思想对北宋婉约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