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构建生命教育实施框架体系,形成生命化德育理念,构建生命化的活力课堂。生命教育实施框架体系主要以校园文化、研修文化、活力课堂、校本课程、主题活动和多元评价六大工程为载体;生命化德育包括理性的道德教育、感性的道德教育和行动的道德教育;"生命化"课堂将生命的四种关系"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在课堂中一定要让"生命在场"。  相似文献   

2.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师群体针对大家共同关心的、教育教学突出的问题开展的专题研讨活动,体现了集体互动式问题解决过程。作为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我们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敏锐地觉察教育教学改革中教师所面临的困惑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选好主题,引领教师开展研究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开发校本研究资源,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3.
为打造高雅的群体形象,以礼仪教育为主线,以爱心教育为核心,以人的自主发展为基点,借助分层培养策略,以教师、学生、家长为三大主体,深入推行群体成长工程。通过校本培训、课堂实践研究策略,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自主管理、礼仪学习、爱心浸染策略,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攀升;通过家校合作助推策略,提升了家长的现代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4.
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校本研修的主题即以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实施有效教学为研究目的,通过观摩、分析、评价、探究等方式,切实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高。一、构建高效课堂为校本研修主题的目的(一)提升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智慧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中工作,通过情境体验学习,逐步提高实际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与重心,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就是指立足本校特点,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各种德育资源,并整合各种德育资源,贴近学生、学校、社会,开展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落在实处,提升德育工作效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本文就如何挖掘校内外德育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还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个性成长。在以《生命教育》为例进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发现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教师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动性及必要理论指导、缺少家长的参与和响应等问题,对此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课程改革下,校本教研成为学校的主要教学研究形式,它和以往的课题研究区别之一是提出问题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提出校本教研主题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在校本研究中应遵循行为性原则、演变性原则、操作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是教学的主旋律。在最近几年里,家长和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但也忽视了他们人格品质的形成,使学生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甚至有很多的代课教师觉得学生品质的形成是品德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这也就造成了学习好的学生却和同学们相处不到一起的场面。道德的形成不仅是学生自己的感悟,还有家长和教师的引导。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道德教育已经是现如今教育事业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地去引导学生,通过教学课堂去塑造学生的品质。教师的品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所以在平时的课堂里,教师就应该合理地结合所教课程去使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启发。敬业,治学严谨和为人师表体现的是一个教师的专业精神,对学生的责任感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  相似文献   

9.
浅论基础教育校本德育培训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校本德育培训 校本德育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以解决学校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实践问题,以提高教师德育教学水平和能力、促使学校德育教育良性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以中小学校为中心、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开放式的教师、家长、学生德育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0.
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群 《教育探索》2005,(11):114-115
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校本研究,促使教师理论素养专业化;开发校本课程,促使教师学科知识专业化;搞好校本培训,促使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规范校本管理,促使教师教学品质专业化。  相似文献   

11.
主题式微课例校本研修的基本流程是:设计教案——呈现课堂——交流研讨,其基本模式是:明确主题——名师指导——实践运用。文章以主题为语音教学的校本教研活动为例,探讨了依托校本教研促进有效课堂构建、提升教师教研理念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心理素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心理教育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课题。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学校必须重视教师心理素养的教育。教师心理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情感素养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健康课堂管理教育。校本教师培训是教师心理素养提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玉峰 《上海教育》2011,(22):60-60
生命教育研究在邯郸一中起步较早。经过近30年的实践.初步构建了以“启迪生命智慧,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绽放生命光彩”为生命教育理念,以课程建设为根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生命教育专项活动为有效载体,面向教师、学生、家长三大群体实施的生命教育工作机制。逐步把生命教育融入教育管理、课程开发、课堂教学、德育实践等校园生活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4.
目前教师教育政策及教师教育课程设计上对教师的德育专业化维度关注严重缺失,极大制约了德育实效及整体教育品质的提高。立足校本研究,建立有效的教师德育工作培训、监督、评价机制,加强教师德育常规管理,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积极探索教师德育专业化发展途径,是增强教师的德育责任意识,提高教师的德育专业素养,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成就教育,教育润泽生命。东营市育才学校坚持聚焦"差异教育"研究与实践,坚守教育之道,努力追求教育本真,通过抓住"差异教学"这一牛鼻子,聚力主攻并突破课堂高地,带动了学校的管理创新、校本研训、差异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家校社"一体化"、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等项  相似文献   

16.
王莉 《辽宁教育》2022,(18):73-75
<正>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而研修团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学习共同体。葫芦岛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学校)作为葫芦岛市连山区校本主题研修系统实验校,结合“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学校发展实际,将校本研修工作的重心下沉到学科研修组,坚持常态化建设,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专业发展,使教师从专业发展走向生命成长。学校现有教师160人,其中一线专任教师136人,每个学科研修组都有丰富的教师资源。“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校本主题研修中教师从“独白”走向“对话”,实现教育教学的互动与共享,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在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王鉴 《教育科学》2021,37(2):1-6
课堂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中观层次,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的最佳纽带.课堂研究的多重价值在于实现教育理论创新、推动教育实践变革、促进教育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等.倡导校本教学研究的理念,通过专业听评课的途径,以教师自主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可以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两张皮"问题.  相似文献   

18.
薛和平  李刚 《教书育人》2012,(23):31-33
校本教研是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教研方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倾力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做好校本教研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我校创新校本研究形式,适时调整工作方法,明确"科研促教、科研强校"的工作思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搭建平台。一、落实一个纲领,让校本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在校本研究中,我们坚持尊重规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许多教师同时也是家长。教师和家长同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者。教师努力成为家长的模范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成长是儿童生命的最重要的主题,教育者的职  相似文献   

20.
高校师生对高校德育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高校德育课程中生命教育的内容不够明确,导致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效果欠佳;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储备和研究较少,导致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不足;高校德育课堂功利化倾向与生命教育格格不入;高校德育课堂教学缺失个别关怀影响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因而要挖掘高校德育课程的独特资源渗透生命教育;全面提升高校德育教师生命教育的素养;构建生命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