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月聚焦     
《科学生活》2007,(9):16-17
西夏时期瓷窑遗址惨遭毁坏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夏瓷窑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盗挖者长期乱采滥挖,使瓷窑遗址被毁坏得千疮百孔,已给我国西夏瓷器考古研究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宁夏博物馆原馆长、文物考古专家钟侃介绍说,西夏瓷窑是我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西夏时期瓷窑遗址,也是我国西夏瓷窑考古研究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之一,其烧瓷时间从西夏经元代至明清,延续时间长达几百年。  相似文献   

2.
黑城的发现在史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研究西夏文化,请到俄罗斯!西夏是我国西北的古代少数民族,那为什么研究它的文化历史却要到万里迢迢之外的俄罗斯寻找答案呢?这并不是因为西夏人在亡国之后流亡到了俄罗斯,而是由于那里珍藏着无数的西夏珍宝,有瓷器、金玉、图书等。在俄罗斯的珍贵西夏文物甚至比国内的还多,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3.
月明日 《百科知识》2009,(19):39-41
黑城的发现 在史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研究西夏文化,请到俄罗斯!” 西夏是我国西北的少数民族政权,那为什么研究它的文化历史却要到万里迢迢之外的俄罗斯呢?这并不是因为西夏人在亡国之后流亡到了俄罗斯,而是由于那里珍藏着无数的西夏珍宝,有瓷器、金玉、图书等。  相似文献   

4.
公元9世纪末期,祖国的西北地区出现过一个夏州地方政权,于公元1038年建国并公开称帝,发展为割据性的西夏王国。在一百九十年的时间内,屹立于方两万余里的广袤土地上,发展壮大并最终衰落,在中国悠久、繁荣的历史篇章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主要通过简单介绍北宋与西夏的主要贸易形式与贸易往来,从经济层面剖析贸易对于西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的影响,这些影响也成了后来西夏能长久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孙赫 《百科知识》2010,(19):56-58
提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气贯长虹的戎马生涯中,谁也想不到他会与小小的西夏王国产生难解难分、生死相关的联系。历史上,成吉思汀带领蒙古铁骑摧毁了西夏于国,他自己却在6次征讨西夏、即将大获全胜之时,于归程巾在西夏境内的萨里川命归黄泉。  相似文献   

6.
正宋真宗年间,大将曹玮率军出征西夏,初战告捷。打了败仗的西夏军队向大营逃窜。但曹玮并未乘胜追击,而是让士兵赶着缴获的牛羊返回营地。牲畜走得很慢,严重影响了部队的行进速度。军师向曹玮建议":把这些牲畜丢掉吧,这样我们可以尽快赶回营地,防止敌军偷袭。"曹玮摇摇头,继续让部队赶着牛羊前进,同时派人注意敌军动向。  相似文献   

7.
西夏王朝(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是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吐蕃、回鹘、契丹等多民族的国家政权。然而,西夏政权延续近190年之后,最终在连年的战争中为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所消灭。其毁灭之惘然、彻底,加之蒙古人在灭西夏后未曾为它撰修一部分量足够的正史(至今二十四史中,唯独没有《西夏史》),使得后人难觅其踪,难寻其实。西夏王朝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神秘王国”。历史钩沉党项原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原居青海东南部,后来逐步向东扩展,曾归附隋、唐两朝。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36岁的党项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  相似文献   

8.
陈锴 《百科知识》2021,(5):57-59
自从宋辽于1004年缔结"澶渊之盟"以后,两国边境地区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于1038年称帝,建都兴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国号"大夏",史称西夏.西夏曾多次请求与辽国联合攻宋,但是遭到了辽国的拒绝.  相似文献   

9.
陈越光(以下简称陈):在人类过去的几千年历史中,在民族间相互战争、掠夺、征服过程中,一个民族的消失往往是整体消失掉的,如我们现在宁夏自治区内的西夏灭国后,党项族就基本上被灭族。而现代世界,一般来说,一个民族整体被消灭、肉体上被灭族的可能性就较小了。但在世界信息化、全球化的整合过程中,一个民族在文化上、人文上的消失的危险性加大了,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10.
刘春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278-278
本文主要阐述了西夏水库抽水试验方法、数据计算与结果分析,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这句千古绝唱中,人们仿佛看到了作者—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博大的胸怀。提到范仲淹,人们就会联想起他曾修海堰保桑田;御西夏,镇守边关……孰不知他还是一位善于教子的贤哲。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整理传世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近年公布的出土文献,复原了西夏时期童蒙教育的基本面貌,对今天的童蒙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期,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景区“民俗展览馆”内,两本印有奇特“汉文字”的古书引起社会各界和游客的关注。这两本书被誉为西阳的“西夏文字”和“女书”。  相似文献   

14.
早在唐代,宁夏地区就曾留下了大食(阿拉伯帝国的古称)及西域穆斯林军士、商人及贡使过往的踪迹.到北宋、西夏时期,东来的穆斯林客人也多数从玉门、酒泉经西夏属地而至中原.元朝是西域穆斯林大批入居中国的时期,元初,随着蒙古军队的东归,一批信仰伊斯兰的中亚各族人民以及阿拉伯人、波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中国来.当时,战争和农耕占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东来的穆斯林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探马赤军".同时,也以工匠、商人、学者、掌教、官吏等不同身份散居到我国各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留住在宁夏.元朝驻宁夏一带的蒙古军队中,有相当多的人信奉了伊斯兰教,成为宁夏回族的族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陈锴 《百科知识》2023,(5):64-66
<正>从五代至北宋初期,在今陕西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及宁夏东部地区,党项人的势力逐步崛起并建立了封建藩镇。西夏建国党项是中国古代羌族的一支,亦被称为“党项羌”。南北朝时,居住在青海东南部和四川西北部,曾臣服于鲜卑拓跋部与吐谷浑(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唐朝中叶以来,党项人在今宁夏、甘肃和陕西一带定居,从游牧转向畜牧生产。党项人分为八部,其中以拓跋部实力最强。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拓跋部的先祖出自鲜卑拓跋部,后成为党项八部之一。  相似文献   

16.
段志刚  周立功  秦长安 《科技风》2014,(19):146-147
西夏水库是宁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为保护银川市西部的地下水环境,水库地处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上,库区底部的防渗效果和基础渗流特性是安全监测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水库建成之后必然引起周围水环境的改变,特别是由于渗漏量增大,抬高水库下游农田的地下水位,因此水库下游农田保护区的地下水位监测是目标之二,同时也是辐射井群提水设施工作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史中,苏轼无疑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尤其是他的散文,更是千古传诵,经久不衰。"虽嬉笑怒骂之词,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宋史本传》)在当时北宋全国、西夏、辽各国,上至王公下至普通百姓,都以能获赠苏轼诗文为人生之最大荣幸,以读其诗文为最大乐事。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东麓中段从南部山关口至北部大武口沿山公路以西海拔1150米以上地区为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外围区,面积约20万亩,沿山公路以东海拔1150米以下地区,面积50万亩,除西夏王陵景区、空军基地及山前薄地外,可开发利用的面积约40万亩。长期以来,这一地区已成了建材之一的砂石主要供应基地。1995年以前每年平均采空面积达1500亩,到1998年降至500亩。只采不治留下了大量采空区,严重破坏了这一地区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学家新近发现一批世界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从而有力地证明活字印刷术的确源自中国。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西夏学专家史金波介绍 ,这批活字印刷品出于俄罗斯收藏的我国黑水城文献 ,以及宁夏和甘肃出土的文物中。我国专家学者在对这批 80 0年前西夏王朝时期的文物进行整理研究时获得这一重大发现。据介绍 ,这批活字印刷品主要是佛经 ,专家在其中发现了现在最早的唯一的世俗文献 ,即用于教化的《德行集》。这一文献收集在上海古籍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俄藏黑水城文献》第1 1册中。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北宋时期(…  相似文献   

20.
国外对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收藏与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包和平  王学艳 《情报杂志》2002,21(6):72-74,76
对藏文、蒙古文、满文、维吾尔文、彝文、纳西文、西夏文、女真文、契丹文、Qu卢文、焉耆-龟兹文、粟特文等文献在国外的收藏与研究情况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旨在引起更多的学者重视、研究民族文献,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