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沟里,有一位睿智的老太太。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向她问问题,而她总是有问必答。小孩子中有个调皮的捣蛋鬼。有一天,他抓到了一只小鸟。他双手捧着那只小鸟,然后招来一群朋友,对他们说:"我们去耍弄一下那个老太太,好不好?我先问她我手里有什么,当然她会说有只鸟,然后我就问她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她要是说死的,那我就松开手让鸟飞走;她要是说活的,我就猛地一捏,给她看一只死鸟。这样,她怎样答也答不对。"  相似文献   

2.
孩子不用哄让他干自己该干的我的房东Nanny,她的职业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保姆——家庭服务员。她曾和我说起她第一次给一家当地居民看小孩的经历。那一天,孩子父母不在,到了睡觉时她习惯性地把婴儿抱在怀里摇啊摇,让孩子迅速进入梦乡。然而问题也来了,让孩子睡在哪儿呢?为了防止小孩爬出去走丢,澳大利亚的婴儿床设计得很深,深到了我的房东把双手伸直进去都无法让小孩平安"着陆"的程度。空投?明显不合适。左顾右盼后她只好把小孩放在沙发上,然后一直看着他,防止他从沙发上掉下来摔着,当然也因此耽误了其他本来应该做的本职工作。女主人回来后,见到当天的任务基本一件都没完成,自然怒火上升,向我的房东Nanny了解了原由后,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小孩睡觉放到婴儿车里就行了,一直抱着干什么?"  相似文献   

3.
灯光闪烁,烟雾缭绕,如梦如幻的舞台上,一名妙龄女子身着彩衣,从半空飘然而下。只见她移步转形,身上的彩衣也奇迹般地变幻出一套又一套随着她双手上下翻动,一只蝴蝶翩然飞出,仔细一看,才发现是朵朵鲜花飘落地。此时,台下的观众紧盯演员的双手,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几名老外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  相似文献   

4.
王姝 《文化交流》2014,(12):63-66
日前,由海飞独立编剧的电视连续剧《花红花火》正在进行后期制作.这是他的又一部传奇大戏.《花红花火》讲述了绍兴一个女酿酒师花红在乱世中波澜起伏的传奇人生.她性烈如酒,从不向命运低头,想靠自己双手酿出世间美酒,却被命运一次次卷入仇恨漩涡.  相似文献   

5.
清清茉莉     
绿荷 《文化博览》2006,(11):42-43
她是十六岁那年认识他的。那年,他已经二十八岁了,是最年轻的教授,出了名的作家,他是她的校友,来学校做报告,带着他的新书。之前,她看过他的书,那么细腻生动,感动得让她落泪,她觉得,自己已经暗暗喜欢了那个男人,虽然她还没有见过他。正是初夏,她站在夹道欢迎他的队伍里,穿着白裙子,瘦而矮,不是一眼让人记住的女子。他演讲,带着激情,很多女孩子崇拜地看着他,她更是。他那么清秀俊朗,她找他签名时,他抬起头,灿然一笑。她的脸腾地红了,她哆嗦着手,拿着那本淡蓝色的书——《我的清清茉莉花》。封面上,是缤纷的茉莉花。像她,淡淡地,散发着幽香。十六岁的花季,为了他,初次绽放了。雷南,多好听的名字。圣诞节,她寄了一张贺年卡,祝他快乐。他回了一张,问他,你是那个眼睛大大的女孩子吗?她有些失望,因为她的眼睛细细的,并不大,她想,他一定是记错人了。但能收到他的贺年卡她高兴坏了。十八岁,她去了他所在的大学。但他走了,因为离了婚,他出国了。  相似文献   

6.
弹指30年     
他和她同年同月出生在同一个村子里. 3岁的时候,他和她玩过家家,他当爸爸,她当妈妈. 7岁的时候,他和她牵着手一块去上学,并且成了同桌.她从家里拿了一块锅巴,总要分一半给他;如果谁欺负了她,他也总会去为她报仇.  相似文献   

7.
"文革"前一年,一个农村少女,暗恋上了县剧团的一名男演员.一次看他演出,在他卸妆后偷走了他的戏靴.这当然引起了非议,也使他大为恼火.她父亲问她为什么要那样做?她说爱上他了,今后非他不嫁,而她那时才16岁.  相似文献   

8.
她和他是青梅竹马。只不过,一直都是他小心地呵护着她。他大她三岁。在学校时,不同年级,不同系,但他的体贴却无处不在,他并不是每天都来找她,但电话每晚临睡前却总会响起,说一些天冷了,记得加衣服、晚上别在被窝里看书的话。所有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为她甘愿付出的男友。她嘴里不说,心里却是得意的。他在校园里并非默默无闻之辈,长相俊朗,才气逼人,是多少  相似文献   

9.
乔叶 《文化博览》2007,(3):38-39
这个题目的起源来自一位朋友的俗套故事:待字闺中的她不幸和一个有妇之夫遭遇,在她眼里,他实在是优秀:人材俊朗,知情识趣,德学兼备,地位显赫。他们偶然相遇,难分难舍,常常在她租的蜗居里幽会。女友说,她觉得他什么都好,拥有他已经让她很满足了,她不想破坏他现有的一切。她想做  相似文献   

10.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因为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还是要钱,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更可气的是,他越出名,她索要的钱就越多,骂得也越凶。后来她死了。尽管她只是个死要钱的母亲,但想到自己一直奔波在外,没有好好地孝敬她,他还是忍不住回去奔丧。丧事办完后,想到她再也不会找他要钱,不会骂他了,他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他的大哥给他一个小包袱,是母亲留给他的,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他接着看母亲的遗笔:"孩子,你从小爱乱花钱,我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才那样去做,一方面可以刺激你  相似文献   

11.
他和她的相识是在一个晚会上,那时的她年轻美丽,身边有 很多的追求者,而他却是个很普通的人。因此,晚会结束,他邀请她一块去喝咖啡的时侯,她很吃惊,然而,出于礼貌,她还是答应了。 坐在咖啡馆里,两个人之间的气氛很是尴尬,没有什么话题,她只想尽快结束。但是当服务小姐把咖啡端上来的时候,他却突然说:“麻烦你拿点盐过来,我喝咖啡习惯放点盐。”当时,她愣了,服务小姐  相似文献   

12.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昏暗的冬日。那天,我刚收到了一本心爱的体育杂志,一放学就兴冲冲地往家跑。家,暂时属于我一个人,爸爸上班,姐姐出门,妈妈新得到一个职业,也要过个把钟头才会回来。我径直闯进卧室,"啪"一声打开了灯。顿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母亲双手掩着脸埋在沙发里——她在哭泣。我还从未见她流过泪。我走过去,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肩膀。"妈妈,"我问道,"出什么事了?"  相似文献   

13.
代薇 《文化博览》2006,(11):54-55
夜晚的客厅灯火通明,美轮美奂的音乐,奢侈精致的餐具,豪华瑰丽的住宅,镜头不断地摇动,淡入、淡出,绅士和淑女们一样的衣着光鲜,风度翩翩,流光飞舞。这是最后的晚餐,男女主人公都心知肚明,今宵一别,他们便是路人,不再相干。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男主角纽兰特起身为即将离去的女主角艾伦披上外套。他优雅从容,但他的手却在发抖,他为她披衣的动作看上去更像是给她的一个最后的拥抱,他甚至来不及开口说话,她已经上了马车。就这样,他目送着她转身离去。马车载着她,渐渐驶出他的视线,驶出他的生命。而她,终究没有再回头看他一眼。  相似文献   

14.
郑亦工 《职业圈》2005,(5):12-13
在中远威公司的贵宾室里,我提议和董事长钟志孟掰一下手腕.用双手对他的单手. 我用尽了所有的力量,勉强地获得了一些优势,但遇到了拼命的抵抗.他牙关紧咬,两道剑眉也皱成一团.这不是公平的竞赛,但他却不肯放弃.  相似文献   

15.
狗与人     
他失恋了,不是一般的失恋,他的女朋友一直拖了他六年,就在他们推备元旦举行婚礼的前六天,她女朋友跟他说再见。他已经三十一岁了,独自站在新房里,看一眼自己多年精心打造的家,他点了一把火,然后冲出门。他不想活了,他选择了一个悲壮的死法,在她女朋友家门口自刎,死之前,他的手机响了,是我打的。  相似文献   

16.
男孩和菁恋爱的时候,总是走在她的身后。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问他:"是不是不喜欢和我走在一起?"他憨厚地笑笑说:"哪能呢?我高兴还来不及哩。"但她总觉得有一种孤独感,缺少安全的感觉。但她总会得到他及时的提醒:"前面有个坑。""车来了。"等到车子急驰而过时,他就把菁往旁边拉一下。  相似文献   

17.
真爱的味道     
他和她都是离婚再婚的人,所以,他总是形容自己和她的婚姻像是茶中的第二道:第一道已经喝过了,最初的缠绵和清香已经过去了.  相似文献   

18.
雪色绝恋     
吕睿 《生态文化》2007,(2):34-35
风刮了整整一天,傍晚的时候下起了鹅毛大雪。他和她,是两只白色的狼。 他曾经是个狼王,个子很大,很结实,目光锐利而有神,牙爪坚硬有力;她个子小巧,嘴巴黑黑的,眼睛始终是眯笑着。他是山的样子,她是水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她经历了两段感情。第一段感情在她高一的时候已经到来,现在想起来,那是极端纯粹的精神恋爱,或者爱恋,因为他们不曾牵过手,不曾亲过脸,不曾感觉到彼此的温度。有时候一点点无心的碰撞,都给她惊心动魄的感觉:他会怎么想?会不会以为自己是故意的?这样的想法,让她几年后想起,都忍不住想笑出声来——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太纯洁,太纯洁了。每次生病,她都会打电话给他,告诉他,我喉咙痛了,我感冒了,或者,我肚子痛了,这个习惯她一直保留了四年,在他们好像还是很好的时候。所以一直到现在,她一生病,就条件反射地想起电话,然后才记起,自己已经没有了那个人的电话号码,什么联系方式,她都故意忘记了。这一段感情,她跋山涉水,历经心灵上的种种苦难或者幸福,才知道,这不过是她一个人的事情,是她一个人的爱恋,他一直在那里,却是背对  相似文献   

20.
她想她是海     
七八岁的时候,她很喜欢恒生叔。恒生叔一头怒张的鬈发,腿上的牛仔裤永远是破的。她注意到他时,他就微微一提裤脚:"这是我上次去西藏的时候,青藏公路的车太颠簸了……"他滔滔不绝给她讲雪崩遇险、藏女奇缘、在无人区逃生的种种情景,她如饥似渴地听那丰富而感伤的经历,像海洋全无防范地迎接怒吼的大江。然而母亲不过淡淡一笑:"恒生呀……"很快,她知道了恒生叔的落魄。他在周末若无其事、仿佛偶遇地到她家蹭一顿饭,一边吃一边点评新闻联播:"这地方我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