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巨大的地球也许是在一眨眼的时间里诞生的!关于地球的形成,目前的主流观点依然是星云假说,太阳系原始星云旋转,分离,中间形成了太阳,周围形成了各大行星,包括地球。地球胚胎在星云物质不断积聚的过程中逐渐壮大,最后形成了原始地球。原始地球一开始是炽热的,后来逐渐冷却,变成了一颗荒凉的、没有水的星球。再往后,才逐渐出现了水、大气和生命。这个早期过程至少要持续几亿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地球开始形成到生命诞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岁月。然而,这个目前的流行理论很多环节是猜测的,因为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的岩石等重要资料几乎都没有…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球的形成,目前的主流观点依然是星云假说:太阳系原始星云旋转、分离,中间形成了太阳,周围形成了各大行星,包括地球。地球在星云物质不断积聚的过程中逐渐壮大,最后形成了原始地球。原始地球一开始是炽热的,后来逐渐冷却,变成了一颗荒凉的、没有水的星球。再往后,才逐渐出现了水、大气和生命。这个早期过程至少要持续几亿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从地球开始形成到生命诞生,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岁月。然而,这个目前流行的理论很多环节是猜测的,因为46亿年前地球刚诞生时的岩石等重要资料几乎没有保留下来,而是在后来的板块运动中被摧毁了,老的…  相似文献   

3.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各种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宇宙中的神秘天体——黑洞往往都在贪婪地吞噬着周围的物质,“捕食”的黑洞拥有一个面积很大的捕食器官,不断从外界吞噬物质,这个捕食器官就是盘绕在它周围的吸积盘。  相似文献   

5.
问题与解答     
为什么恒星、行星天体都是球形? ——安徽省安庆市 朱学庆 天体之所以是球形的,一方面由于万有引力的作用,天体表层受到内核的吸引,会从各个角度向中间收缩;另一方面天体都在不停地自转,自转时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也有使天体成球形的趋势,因为球形的物体转动时各部分受力均衡,转动比较平稳。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天体就表现出球形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太阳系的起源问题,从它一提出就伴随着争论。其中最主要的是两派学说,即星云说和灾变说。星云说认为太阳的形成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而灾变说则主张它是一个突发性的事件。这两种学说在基本观点上是对立的,它们长期共存并争论至今。  相似文献   

7.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它快速的自转与富含镍铁熔岩的地核共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磁气圈。在太阳风的吹拂下,磁气圈的形状被扭曲成水滴状。它与大气一同担当了阻止来自太阳和其他天体有害射线的任务。地球的大气层还使我们免受流星雨的袭击,太多的陨石在它们到达地面前  相似文献   

8.
此前,有关月球的起源出现过4种假说,都是由西方人提出的.最早出现的是同源说,提出者是18世纪法国天文学家布丰.这一假说在分裂说和俘获说相继出笼后曾经沉寂了很长时间,一直到20世纪,随着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又开始受宠,它经过一些完善后,由美国的一位天体化学家哈罗德·尤里再次提出来.  相似文献   

9.
彗星上次我们講過了行星,它们都是地球的兄弟姊妹,圍绕着太阳旋转,组成了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大家庭,这就是太阳系。在这个太阳系里面,除了行星以外,还有另外—些的特殊天体,如彗星和流星。彗星俗称为扫帚星,因为它的形状好像一把  相似文献   

10.
1750年,英国天文学家赖特(T.Wright)提出,全天的恒星和银河共同构成一个巨大的“磨盘”状的天体系统,它的直径比它的厚度大得多。1755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I.Kant)指出,人们所见的恒星都在以银河为基本平面的两边集中,只有少数恒星远离这个平面,所有这些恒星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现称银河系),在这之外还有无数个类似这样的天体系统。康德还认为,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像后者这样的天体系统(现称河外星系或星系)。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岩浆岩中含有几分所谓原生(岩浆)水,某些陨石中也曾发现过水。因此可以推测,在太阳系的其它天体上,包括月亮在内,也应含有原生水。为了回答月亮中心含水与否的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月亮形成的经历。如果认为月亮是由炽热的物质逐渐冷却而成的,那么它的原始温度超过1000度,在那种情况下,水分将蒸发殆尽。现在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太阳系的天体是由冷的物质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的水应该保存下来。由于月亮中心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的  相似文献   

12.
俗语有云:“天长地久。”的确,宇宙在时间上是无限的。但就一个具体天体来说,不论它是太阳、月亮,还是星星,都不是永恒存在的。天体像许多事物一样,有它的兴起和衰落的过程;不管这种过程是如何地长。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处于太阳系中。而太阳是地球上的光明和能量最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读者互动]     
2005年第3期陕西省富平县迤山中学马航读的问题:为什么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几乎都在同一平面上运行,而不是呈立体分布?是不是其他的天体系统都是如此分布?  相似文献   

14.
迷你太阳系     
卫星绕着行星公转,行星绕着恒星公转,这就是宇宙中最典型的类太阳系天体模式。但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微型“太阳系”显示,中心部位可以不再是恒星,而是一颗冷冷的棕矮星,并且从它的质量来看,这个肩负“太阳”职责的星体甚至就在行星级别之列。从这个星系上面,天学家己经了解了一个新的秘密,那就是一颗比行星稍微大一点的天体也可以充当母星,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网罗住一批另外的行星,甚至可以拥有像木星和地球这样的成员,组成一个很小但是依然具有可供生命居住地带的侏儒星系。  相似文献   

15.
陈军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440-440
依据力学中的保势功W=CF^2t(力在保持物体形变势能不变时,不得不消耗的能量)和角动量不守恒定律(一切转动的物体,当转动力矩为零时,转动会逐渐停止),天体公转和自转都必须受到切向力做机械功,才能使它们的角动量守恒,永远转动下去,角动量守恒的条件是公转物体所施加的离心力所做的保势功(自转物体还要包括向心力)要与物体受到的切向力所做的机械功要相等,否则物体的角动量就会改变,直至重新守巨,因此,天体运动要遵循以下一般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6.
美国当地时间2004年3月15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行星天文学副教授迈克尔·布朗领导的小组发现距地球130亿公里处有一个直径约1700公里、自转周期40天、公转周期10500年、由冰块和石块组成的天体——太阳系第十大行星,并取名为赛德娜(Sedna)。消息传出,全世界为之轰动。其实,河南温县一个农民早在1987年就根据自己的“循环日爆说”理论推断出了太阳系第十大行星的存在,并准确计算出它的轨道半径。如今,这个农民因贫病交加已去世13年。但13年前,众多科学家的呼吁和中央领导的数次批示我们仍历历在目。伤痛,一个农民天文研究者的伤痛,民间科研有着太多的无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长串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一直认为,星系就好象由许多彼此独立的领地组成的大帝国。每颗恒星都主宰着自己的小领地,与外界互不关联。虽然宇宙历史发展的大方向由整个银河系决定,但太阳系发生的日常琐事只跟太阳有关,但是,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太阳的主权并不是如此稳固的。天文观测发现,太阳系内98%的气体并非来自太阳系自身,而是偷偷越过太阳王国“马其诺防线”的外来物质。平均第100个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就有一个是来自太阳系外的星际入侵者。  相似文献   

18.
李竞 《百科知识》2001,(7):40-41
什么是暗物质?顾名思义,指的是用现有的天文方法和手段观察不到,但根据其他效应(如引力作用)确实存在的宇宙物质。黑洞就是暗物质的一种。太阳系以外的其他恒星的行星也是暗物质。行星和它们的卫星都是不发射可见光、只能反射太阳光的暗天体,我们得以见到它们惟一的原因是距离近。如果它们是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和卫星,哪怕是围绕离我们最近的半人马比邻星运行的,它们都将被笼罩在恒星的光芒中,使我们无法得见。行星空间的尘埃物质也是暗物质。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球上的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太阳、或者感受到它的作用。它已经45.7亿岁了,静静地挂在天上,是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导航器"。假如未来可以星际穿越,你是不是期待过,去其他星球上感受太阳的"温暖"呢?也许你会认为在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表面看到的太阳是差不多的,因为它们都是围绕同一颗恒星——太阳在旋转?想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回顾一下太阳系行星们的排列顺序。根据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分别是:水  相似文献   

20.
正吸进氦气球里的氦气后,你的声音会变得很滑稽。这是为什么?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就像指纹。说话时,声带会以特定频率彼此振动。这是声音的基本频率,听起来只是简单的嗡嗡声。当声波抵达声道后,它会弹来弹去并且彼此干涉,进而产生各种频率。因此,尽管你的声音始于单一频率,它最终会变成多种频率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