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代战争中,制空权是战争双方争夺的焦点,空袭与空袭作战已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无论是空袭还是反空袭都要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本探讨了空袭与空袭作战对气象保障的要点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现代战争作战指挥的特点,对伊拉克战争中美伊双方的指挥机构、指挥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战争中美伊双方作战指挥行动给予我们的启示进行了阐述。对加强我军作指挥能力,作好未来军事斗争准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冷战后历次战争实践的推动与牵引下,美军的作战理论不断推陈出新,从震慑论、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基于效果作战理论、网络中心战理论到混合战争理论、空海一体战理论等,更新速度非常快。虽然新颖的作战理论是美军对信息时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积极回应,但在一些作战原则问题上,美军大量吸收和借鉴了孙子的"全胜"思想,并在新的信息技术和作战环境下适应性地拓展了此类作战原则的具体内容,使之更加适应信息时代的作战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我海上作战指挥协同能力,借鉴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协同指挥作战经验,分析了美军作战指挥协同的特点、指挥方式和作战协同手段;提出海上作战指挥方式运用上,对海上指挥员应充分授权,战训一体、系统对抗,作战需求牵引、发展信息战装备是取得未来海上作战主动权的有效途径。对信息战条件下海上作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贯穿于《孙子兵法》之中,形成了孙子的和谐军事思维。《孙子兵法》在论述作战与后勤的关系时所体现出的和谐思维主要表现在:战争决策与后勤基础相一致的和谐思维,作战行动与后勤保障相适应的和谐思维,作战部署与后方安全相统一的和谐思维。  相似文献   

6.
文章叙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之背景、经过 ,阐明远征军入缅作战是国内抗日战争的继续和延伸 ,是适应远东抗击日本法西斯战争的战略需要 ,远征军在缅作战的态势 ,直接影响国内战场及东南亚战场的对日作战。揭示中国远征军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作出的巨大贡献 ,昭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远征军入缅作战 ,为抗战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针对未来反空袭作战的特点及其对通信的要求,提出了反空袭作战通信组织的对策。借鉴科索沃 战争中南联盟反空袭的成功做法,对我军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战指挥网络的作战反应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海战中,参与作战的各个平台通过相互之间的指挥、控制和通信关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网络整体。基于海上作战中各个兵力之间的指挥、控制和通信关系,建立了海上作战指挥网络的数学描述模型,分析了影响网络作战反应时间的因素,推导出了作战指挥网络构成与作战反应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军事史第二届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在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召开。军内外百余名专家学者到会并提交了近70篇论文。代表们以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为讨论主题,同时研讨了近代国防、近代军队建设与发展、近代军阀、近代后勤、近代战争作战指导、近代战术演变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鉴于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中比较薄弱的部分,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把它作为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关于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的断限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系指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80年间各阶级和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著述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战争的胜利,是在战争全局上打败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胜利。这个胜利扭转了一百年来中国同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每一个中国人都对这个胜利引以为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抗战中开辟和建设起来的解放区,成为后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两次发生在东亚地域以朝鲜为圆心的战争。中国两次都是以援助朝鲜的战略方式卷入战争,并成为战争中一方的主力,其对手主要是以日本为基地的日军或美军。甲午战争,中国以强敌弱而惨败沉沦;抗美援朝,中国以至弱对至强而能克敌复兴。强败弱胜的不同结局,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对朝鲜、日本、俄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及其相互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两次世界大战既有共性,又具有各自的个性。本文从六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两次世界大战和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无论是北洋军阀政府还是国民党政府统治期间,其统治区内农民不但要负担田赋正税,还要负担附加税,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农民不堪其苦。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中共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但由于战争环境,一个时期内农民负担也是不轻的。  相似文献   

14.
南昌是民国时期江西乃至中国的"战争五重灾区"之一。自1926年建市至1949年解放,南昌有过三次非正常的人口数下降,分别发生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进入近代以来,南昌作为江西最重要的传统行政中心城市经历着缓慢的转型,但是在战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它又归于长期衰落,这不仅对其人口数量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导致其人口的现代化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5.
中央苏区时期,黄陂作为中共宁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在前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分别成为反“围剿”战争的大本营、指挥部、主战场。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在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发布大量的命令、通令,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黄陂是前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与琉球之间有着特殊的渊源关系,有赖于中国政府的扶持和帮助,琉球王国在十五世纪时成为东南亚重要的交通中转站,以此王国进入了繁盛的时代。邻国日本对此觊觎良久,其势力通过各种途径向琉球渗透,最终以侵略战争的方式把琉球置于控制范围之内。中日之间为此展开了一场特殊较量,对其结果的反思有助于更加深刻地了解当时东亚的国际形势和进一步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最杰出的兵学经典,内容博大精深。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孙子兵法》体现了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其蕴涵的"用人之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才的任用、人才的管理及激励措施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抗战爆发后,中共根据新时期的战争特点,及时地作出了由运动战向游击战转变的战略决策。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华北地区兴起了汹涌澎湃的抗日游击战争。重创了敌军,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谭延Kai在民初战乱迭起、政局动荡不定的艰难条件下,三度主诗湘政,排除一切内阻力,大力推行湖南的实业建设,使湖南的社会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快速的复苏,近代工业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机,其功绩是民初湖南的其他几位军政大员所无法相比的。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战争频仍,社会动荡,政局最为不安的时期,但随着战乱的暂时沉寂,政治环境的稍许安定,农业和林、牧、副、渔各业不同程度的发展,为饮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基础;科技文化的进步,对提高饮食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思想领域的解放,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是饮食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