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焦虑的因素寻常可见。她作品中的焦虑因素,既与她早年的个人身世经历有关,也与当时动荡的乱世背景有关。张爱玲通过作品对焦虑进行排遣,这既是她作品的特色,也是她作品的一个局限。本文主要就张爱玲及其作品中的焦虑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真不知道,妈妈,在她行将就木的这一天还会爱的那么沉重,像她自己所说,那是刻骨铭心的。我觉得那简直不是爱,而是一种疾痛,或是比死亡更强大的一种力量。假如世界上真有所谓不朽的爱,这也就是极限了。她分明至死都感到幸福,她真正的爱过”。这是张洁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里的一段话。作为一个当代女作家,她的这篇作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表现了艺术的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3.
维纳斯——爱与美的代名词,这个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她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起源于希腊神话的阿佛洛狄忒。自她出现的那天起,人们从未放弃过对她的追求。众多的艺术家都凭借自己的天才智慧把自己对爱与美的神往通过作品展示出来,据陈醉、李成贵在《维纳斯面面观》中的不完全统计就有关于维纳斯的33幅世界闻名的作品,包括著名画家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  相似文献   

4.
专业作曲家徐晓林老师对古筝音乐有着特别的洞悉,她的作品继承了传统又进行了创新.在这些作品中,她常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与国外作曲技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古筝作品中,使得作品颇有她个人音乐的独特风格.她自幼生活在西南地区,那里的少数民族风情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致使她的古筝作品也涉及了很多有关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少数民族音乐多姿多彩,富于魅力,与筝乐的结合必然会给其作品带来独特的风情,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个性特征,使其作品更加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专业作曲家徐晓林老师对古筝音乐有着特别的洞悉,她的作品继承了传统又进行了创新。在这些作品中,她常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与国外作曲技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古筝作品中,使得作品颇有她个人音乐的独特风格。她自幼生活在西南地区,那里的少数民族风情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致使她的古筝作品也涉及了很多有关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少数民族音乐多姿多彩,富于魅力,与筝乐的结合必然会给其作品带来独特的风情,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个性特征,使其作品更加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英国19世纪女作家乔治·爱略特的作品《织工马南》为例,分析了爱略特的宗教观,指出该小说体现了爱略特的宗教尊崇思想和人文主义的道德观,并指出爱略特的宗教思想和她个人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从大陆迁台的作家,席慕蓉始终有一种怀乡情结,而作为一个感情细腻懂得感恩的女性。她的作品处处透射爱的光芒、睿智的火花、宽厚的心绪。乡情、亲情、友情、爱情各种美好的情感均来在于她内心的爱与信仰。爱与信仰构建了她作品的全部。因为爱与信仰.她对故乡才念念不忘。才会为那片土地的未来命运而四处奔走;因为爱与信仰,她笔下的文字才能显现人性的光芒,才不断地打动现代人近乎麻木的心灵。而这些爱与信仰,不只是体现作家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更升华成了对民族命运的担虑,升华成了对人类命运的沉思。  相似文献   

8.
温情是迟子建小说的主要表达方式,迟子建的作品之所以感人,主要原因就在于她作品中始终闪烁着一种人性的温情之光。《鸭如花》中作家将这种温情散落在罪犯、徐五婆、钟如雷这样的小人物身上,展现了人与人、人与万物生灵之间的相互关怀,凸显出"爱"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我二二十七岁有了女儿,多少个艰辛和忙乱的日子里,总盼望着孩子长大,她就是长不大,但突然间她长大了,有了漂亮、有了健康、有了知识,今天又做了幸福的新娘!我的前半生,写下了百十余部作品,而让我最温暖的也最牵肠挂肚和最有压力的作品就是贾浅。她诞生于爱,成长于爱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童年体验是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的动力与主导审美基调的来源.张爱玲的创作与童年缺失性体验有很大的关系--童年安全感缺乏,形成她作品的荒凉色调;与父母爱的分离伤害,造成她创作的焦虑性书写.不论是她的个人生活还是文学创作,都满含着爱恨交织的情绪.  相似文献   

11.
杨谢 《考试周刊》2011,(59):26-27
三毛的作品只用第一人称写作,她说她写的故事都是她亲身经历或亲身感受的东西。三毛是把自己活生生地融进作品中去.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展示出亲历的真实生活,眼中的文化景观与人生世相,以及情感心路。  相似文献   

12.
万年红     
正湖南省浏阳一中语文教师,天马文学社指导老师,校园文学杂志《天马》主编,长沙市骨干教师。她陶醉于语言文字的魅力,更醉心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她的十几篇个人作品在《语文教学通讯》《现代语文》《文学教育》等杂志刊登,她所指导的近百余篇学生作品也在各类期刊发表。近年来经社刊推介,她在全国公开发表的学生作文两百多篇,文学社也荣获"全国十佳社团"和"湖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3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品味爱的情感。 4应该拥有一种博大的爱: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  相似文献   

14.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文坛上一位重要而卓越的南方作家,她的作品通过对南方小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描写,揭露了人和人之间无法平等交流的"精神隔绝",爱无法在爱者和被爱者之间循环流通,往往只是单向所指。基于此,孤独是人类无法逃避的命运。本文通过对《心是孤独的猎手》和《伤心咖啡馆之歌》的解读,分析麦卡勒斯作品中"精神隔绝"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欣华 《教师博览》2005,(10):42-43
来自青藏高原的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年轻母亲,用她那永不放弃的爱,感动了一座城市;而这座城市回馈她的,则是更多更重的爱。于是.这位年轻的母亲与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爱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提到张欣这个名字,就会让人自然而然地与都市联系起来,在当今都市文学的风景线中张欣的作品确实是一片绚烂的色彩,从她的《首席》、《爱又如何》、《掘金时代》、《如戏》等等当中,我们看到张欣似乎天生是为当代都市写小说的。张欣在城市这方舞台中找到了自我表白、自我抒发的机会,她表现着女人们和男人们在都市中的追求与挣扎,欣喜与苦恼,幸福和悲伤,升腾和堕落。她以自身的抒写丰富着都市的现状和个性,也表达着自己的情感和追求。张欣带着红尘中的一颗浪漫之心,打探着商业化城邦中物欲横流背后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追求,表现了都市中人欲望的交织、缠绕与升腾,写出了在喧嚣尘世中追求、渴望真情实爱的人们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老奶奶一个人生活,不过,她并不寂寞。每天她都会坐在门前,晒着太阳剪纸。剪好的作品,老奶奶都夹在书本里。那些作品都很棒。  相似文献   

18.
美丽心灵     
爱要与人分享,献出你的爱之后,用别人给你的爱,在你的心上拼凑出一道美丽的"彩虹"。一天,一位年轻的姑娘站在小镇中央宣称她有一颗最美丽的心。一大群人聚拢过来,都啧啧称赞她的心完美无瑕。那颗心没有一丝瑕疵或伤痕。突然,一位老妇人出现了,她说:"你的  相似文献   

19.
《学生电脑》2007,(8):32-33
作品:《畅想未来》;作品:《爱我家乡-古镇鹅湖》;作品:《包装袋大世界》;刊名:《新路与心路》;作品:《拯救》;作品:红气球  相似文献   

20.
Eugenia Nobati是阿根廷的一位女画家,出生于1968年,活跃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平面设计和插画设计领域,她有大量的作品并且拥有一个极具特色的个人网站,擅长儿童插画,她的插画作品充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