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潇 《新闻知识》2007,(10):11-13
2003年中央提出新闻宣传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四年多的时间,新闻媒体从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近步。各地的电台、电视台、报纸涌现出一批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反映群众心声的好栏目,好节目。民生新闻近年来的迅速崛起就是  相似文献   

2.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报纸新闻工作“三贴近”,就是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把目光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有新闻价值的事情。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要让编辑记者真正做到“三贴近”,光靠热情和一般号召不行,没有制度约束,随意性太强,工作就会缺乏稳定性。因此,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让“三贴近”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是保证“三贴近”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三贴近”原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在宣传思想战线大力倡导的工作原则。报纸理论宣传作为报纸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整个理论宣传战线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闻的延伸和新闻背后的思考,担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重任。报纸理论宣传要想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4.
开门办报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历来主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要求新闻工作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中央又提出“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与原来提出的群众办报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可是,在办报的实际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距甚远。群众办报更多是一句口号,群众办报不是报纸内在的要求,缺乏原动力,“三贴近”的提出从反面证明我们在群众办报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省级党报的宣传报道既具权威性、指导性、严肃性,又符合"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似乎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二难推理"。其实,党报权威信息源的掌握,正是互联网和都市类报纸缺失的宝贵资源。互联网的勃兴和都市类报纸的崛起,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拓宽后,党报的这一比较优势愈发凸显。党报如能遵循新闻规律,改进报道方式,真正把这种政治优  相似文献   

6.
张翔 《记者摇篮》2007,(8):49-49,47
目前,全国的新闻媒体正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和深化新闻改革。"三贴近"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从群众需要和关心的角度,观察、分析和取舍新闻。要从群众看得懂、听得懂、群众喜闻乐见出发来选择报道  相似文献   

7.
陈成智 《新闻传播》2006,(12):28-29
努力让党报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让党报焕发无穷活力的关键。党报新闻宣传能否做到“三贴近”。事实上不仅关系到看报人的多少,起到应有的宣传报道效果没有,而且关系到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党报如何在与广电媒体、晚报(都市报)类报纸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田云兵 《新闻前哨》2010,(12):10-11
面对当前社会多样化、利益多元化、新闻传播分众化的现实.作为地方党委机关报,必须通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途径,让自身的报道形式更加新颖别致,采访作风更加扎实深人,行文风格更加朴素平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社会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的一个组成部分,一直受到读者的关注。新闻摄影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下功夫,有利于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是报业竞争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赋予摄影记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振军  白冰 《记者摇篮》2004,(11):28-28
沈阳晚报于2004年年初改版之时.独树一帜地创办了《民声》版。此版以关注民情,聚焦民意,褒贬民风为己任.通过直播“民声”的方式,拉近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实现了媒体与受众的即时互动,从而凸显了报纸的亲和力,更好地实现了新闻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起,党报记者编辑常常下意识地拿自己的报纸与都市报、与新闻网站对比。相比之后,常生忧患,因为总觉得党报在贴近群众、贴近热点上,往往比不过人家。"报纸没人看,就要靠边站"。面对多媒体竞争的环境,党报要承担引导舆论的主阵地职责,采编人员首先要学会扑下身子,准确、深入地了解群众的关注点与兴奋点,追求报道的"精确制导"。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在继承  相似文献   

12.
广播新闻节目是听众获取本地新闻的重要途径,但是不少新闻存在脱离实际、游离生活、远离群众的问题,不符合中央提出的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那么,新闻节目应该如何解决好目前存在的不够"贴近"的问题,拉近与广大受众的距离,让听众与新闻的第一现场更接近一些呢?笔者认为还应重点抓好新闻节目,唱响主旋律,重视日常新闻节目质量,来实现新闻节目的"三贴近"。广播新闻节目首先要在唱响主旋律上打好"三贴近"  相似文献   

13.
杨明 《新闻前哨》2007,(4):42-43
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创新的基本要求。体育报道如何创新,做到“三贴近”,这是在新形势下搞好体育报道的一个新课题。在竞技项目报道中,除了大型的赛事报道外,一般媒体的日常体育报道,主要是围绕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足球、篮球及围棋等项目展开。这类项目的报道占据了我们报纸的大量版面。但是,湖北日报在群众体育报道上所下的功夫,则是省内其他媒体所不及的。2006年,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地方党委机关报坚持和发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在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领域越来越多地关注百姓的声音,关注读者的意见,在以人为本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与都市类报纸竞争的过程中.重新赢回了相当一部分读者和市场但在集中反映党和政府工作,宣传党和政府主张的政务报道领域,  相似文献   

15.
如何实现“三贴近”,是党报人始终思考的课题。但长期以来,许多报纸往往陷于“新闻贴近胜过服务贴近”的误区,造成事实上的贴近非近、优势非优、特色非特。我们从实践中感到,要将理论上的“贴近优势”化为党报的现实优势,必须强化报纸的服务性。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地市党报作为地方党委机关报,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改进文风,努力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增强报纸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使其成为读者竞相争阅的"紧俏商品".为此,改进文风,实践"三贴近",打造新闻精品,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紧迫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广播媒体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在“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电视、报纸的迅速崛起,互联网介入新闻传播,打破了以往重大方针政策信息单向、分级传递的模式。因而,广播宣传报道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正面引导为主,这是新闻宣传的一条基本原则。选择什么去传播,放大什么、缩小什么、杜绝什么,都属于…  相似文献   

18.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的贴近性直接关系到可读性,关系到新闻传播的实际效果。眼下,有一些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群众不喜欢,原因就是刊播的东西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要充分发挥新闻引导舆论、传承明、服务社会的功能,真正担负起用  相似文献   

19.
“三贴近”是新闻工作求真务实的前提和基础,是地市级党报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落实“三贴近”.关键和核心问题是要“贴近群众”.只写这项工作做好了,报纸才有生存、发展、创新的空间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胡羽 《新闻采编》2003,(6):24-25
党 报要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 ,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新一届党中央的这一倡导 ,不仅指明了党报新闻改革的方向 ,也向党报的编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事情都是人来做的。同一件事 ,不同的人来做 ,就有高下之分 ,优劣之别。办报纸、搞报道也是这样。一篇稿件有无新闻价值 ,语言文字怎样 ,群众是否爱看 ,在于采写这篇稿件的记者或编辑的能力和功夫 ;一张报纸有没有针对性、实效性 ,有没有吸引力、感染力 ,在于这张报纸的编辑记者整体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和作风的优劣。“三贴近”要求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