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一个量用2种方法分别计算一次,由结果相同构造等式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法称为"算两次"原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灵活运用"算两次"的思维方法,可以达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1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算两次"例1椭圆x225+y216=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弦AB过F1,若△ABF2的内切圆的周长为π,A、B 2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则|y2-y1|的值为( )。  相似文献   

2.
趣谈函数     
1.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当A、B是非空的数的集合时,映射f:A→B就叫做从A到B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A,y∈B。  相似文献   

3.
1、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当A、B是非空的数的集合时,映射f:A→B就叫做从A到B的函数,记作y=f(x),其中x∈A,y∈B。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句式“一边A一边B”在语法上属于并列复句。并列复句各分句之间,在理论意义上表达在同一时间并列或交替进行的几件事,因此其分句在语序上是可以前后互换的。但在现实交际中,“一边A一边B”句式并非所有的前后分句都可以随意互换位置。若改变其前后分句的位置,则整句的意义和效果都会有所不同。该文将从语义方面,就“一边A一边B”句式中前后两个分句的语序进行分析,讨论其是否可逆、是否存在语序规律。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该句式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词类中,“尚且”是一个入句频率很高的连词,并且经常和连词“何况”配套使用构成“尚且A,何况B”结构的复句句式。其前分句主、谓语成分完备的主谓句,后分句是因前后主语的语义是否同指而表现出不同的省略情况;在语义理解上它采用同向推理的形式表达递进的关系,该句式具有用语简洁、表意明确的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6.
抛物线的焦点弦有着很多值得思考的性质,这里略举一二.图1(一)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的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交于两点A、B,如图1,其中A(x1,y1),B(x2,y2),则弦长|AB|=x1 x2 p.这由抛物线的定义很容易得到.(二)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的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交于两点A、B,如图1,其中A(x1,y1),B(x2,y2),则y1·y2=-p2.证明:抛物线y2=2px与直线AB:x=ky 2p,联立得y2-2kpy-p2=0,所以由韦达定理得y1·y2=-p2.(三)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F的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交于两点A、B,令|AF|=r1,|BF|=r2,则r11 r12=2p.设抛物线的焦点F2p,0,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  相似文献   

7.
题目(2010年高考试题理科数学全国I卷21题)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K(r-1,0)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  相似文献   

8.
“说A就A”格式是动词“说”和副词“就”前后搭配所构成的一种固定格式。能充当“A”的成分一般是谓词性成分。从句法功能看,“说A就A”能够做谓语、定语,可以独立成句,可以充当复句的分句。从语义角度看,“说A就A”的语义通常表示动作的迅速或情况发生、变化得快;其连用也有两种不同语义。从语用角度看,“说A就A”格式主要表示决心和服从、接受两种语用义,具有凸显句子焦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第21题如下: 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K(-1,0)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1)证明:点F在直线BD上;(2)设FA·FB=8/9,求ΔBOD的内切圆M的方程.  相似文献   

10.
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可以由它们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解的个数,及二次曲线的形状来确定,讨论如下:设直线L与二次曲线M的方程分别为:L:A1x+B1y+C1=0(1)M:Ax2+Bxy+Cy2+Dx+Ey+F=0(2)其中A1、B1至少有一个不等于零。A、B、C至少有一个不等于零。1当B1≠0时,令-A1/B1=k,-C1/B1=b则方程(1)化为:y=kX+b,再把它代入方程(2)并整理得:(A+Bk+Ck2)x2+(Bb+2bc+D+EK)x+b2C+bE+F=0(3)1.1当A+Bk+Ck2≠0时,方程(3)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其判别式Δ为:Δ=(Bb+2bC+D+Ek…  相似文献   

11.
1试题及简解 2010年高考数学江苏卷第18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x2/9+y2/5=1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F.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此椭圆分别交于点M(x1,y1)、N(x2,y2),其中m〉0,y1〉0,y2〈0.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各分句之间有不同的意义关系和构成方式。根据各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将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关系平等的分句构成的复句,各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没有主要和从属之分.分句与分句之间主要有并列关系、连贯关系、递进关系、解说关系、选择关系等类型;偏正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有主次之分的分句构成的复句,各分句之间意义关系有偏有正,有主有从,分句与分句之间主要有因果关系、目的关系、条件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取舍关系等类型。虽然复句类型和联合关系纷繁.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复句都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其中大部分复句是借助有些特殊的连词、副词和短语来关联分句和更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不同关系的分句间要用不同的词语来连接。下面就汉语选择关系复句、假设关系复句、转折关系复句、取舍关系复句中的常用关联词语及其维吾尔语表达形式加以简明总结。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邢福义老师的"小三角"理论[1],从语表、语里和语用三个层面对复句"哪里是A,而是B"进行探讨。语表形式上,"哪里是A,而是B"前者表示否定意义,后者表示肯定,以及A、B在词性上有对称与不对称两种情况。语里内容上,A、B在语义上"同中有异",且有转折和递进两种语义关系。再者复句"哪里是A,而是B"也可以作为一种命题来体现它的信赖程度。最后在语用价值上,"哪里是A,而是B"复句格式可以用于对客观事实和主观认识的反驳。  相似文献   

14.
在解答平面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时,若设直线F(x,y)=0与圆锥曲线G(x,y)=0的交点A、B(弦的端点)坐标为(x1,y1)、(x2,y2),将这两点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并对所得两式作差,得到一个与弦的中点和斜率有关的式子,可以大大减少运算量.我们称这种代点作差的方法为"点差法".  相似文献   

15.
"多(么)A的N"式感叹结构焦点前置,言简意赅,表现力强;句法功能多样,在句中主要做谓语,用来对主语的某种特质或属性进行评价性咏叹。当其出现在复句中时,一般处于起始分句或结束分句的位置上,对语境的依赖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一、反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函数y=f(z)(x∈A)中,设它的值域为C,我们根据这个函数中x、y的关系,用y把x表示出来,得到x=φ(y).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φ(y),在A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φ(y),就表示y是自变量,x是自变量y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φ(y)(y∈C)叫做函数y=f(x)(x∈A)的反函数.记作x=f^-1(y).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全国高考辽宁卷的解析几何压轴题是:已知椭圆x2/a2+y2/b2=(a〉b〉0)的右焦点为F,经过点F且倾斜角为60°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不同两点A,B,  相似文献   

18.
1.如果圆锥的轴截面是正三角形,那么它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A.60°B.90°C.180°D.270°2.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x1,y1)和B(x2,y2).如果x1+y1=6,那么AB的长是()A.12B.8C.10D.63.x22sinθ+5+y2sinθ-3=1所表示的曲线是()A.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B.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C.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D.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4.若a、b、c成等比数列,则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为()A.1个B.2个C.0个D.3个5.△ABC所在的…  相似文献   

19.
有关反函数高中教材是这样定义的:一般地函数y=f(x)(x∈A)中,设它的值域为C。我们根据这个函数中x、y的关系,用y把x表示出来,得到x=Φ(y),如果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Φ(y),x在A中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Φ(y)就表示y是自变量,x是自变量y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Φ(y)(y∈C)叫做函数y=f(x)的反函数,记作x=f^-1(y)。  相似文献   

20.
“未至之前”句式溯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语料出发,通过语义分析和形式验证,初步地研究证明:"未VP之前",例如"未至之前"句式的源头可上溯到先秦时代蕴含时间义的"未VP"句式。"未VP"句式既包括"未至+处所+数量"句式,又包括"未至+数量(距离或时间)"句式。由蕴含时间义的"未VP"组成的句子多为复句,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减少。各历史阶段的此类复句均以并列和因果关系句为主。"未VP之前"句式的否定词一般由"未"、"尚未"、"未曾"、"不曾"、"没"、"没有"等充当,用来揭示客观情况;受语境和语义的影响,"未VP之前"句式的否定词很少由"不"充当,"不VP之前"重在表达主观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