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复习旧知,引出“一夜”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谁来说说? 2.这座古寺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却对庞宪这么说——(出示: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相似文献   

2.
杨辉 《四川教育》2001,(6):32-32
一、质疑引入,练习铺垫。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简单应用题,这一 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应用题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 “复合应用题”复习) 师:根据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 一起解决吗?(学生提出问题,这里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学生阅读后, 教师抽学生回答:什么是复合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弄清题 意,分析数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 2.基本练习。 师: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 …  相似文献   

3.
(一)活动目标 1.感知面部的五官变化特点,会运用线条画的特点和夸张、变形的方法绘画自己喜爱的表情。 2.提高对人物表情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大胆表现自我。 重点:运用线条画的方法进行绘画。 难点:渗透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 (二)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在活动场地的周围摆设各种各样的脸谱(卡通人物、戏剧人物、化装舞会人物扮演的形象、自制人物等)。 2.多色各种形状的卡纸(与幼儿面部同大,钉有橡皮筋,可以戴),黑色双头笔、画架等,实物透影仪、电视机、活动操作脸谱。 3.活动前,幼儿已观察过各…  相似文献   

4.
案例一《我的同学》一课,要求同桌互相画时方。以画头像为主。某教师在教学中不辞辛苦地详细讲述了人物面部五官位置的比例,并示范了人物面部“三停五眼”的划分,再从怎么抓住人物的外在特征表情,讲到画面构图等相关知识。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三年级学生却并不买账,仍是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同学。教师又不甘心,在巡回指导时再以专业要求帮助学生改回来,学生就不乐意了。  相似文献   

5.
记一件事或一次活动(六年制第六册基础训练4)山西吴虹一、作前准备:1.复习《捉鱼》一课的写作方法:(1)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捉鱼”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4)教师小结:任何一件事都有它发生、发展的经过。事情的...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1.让幼儿从观察人喜怒哀乐时五官变化,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学会关心别人。2.尝试在鸡蛋上用线条装饰五官的变化,表现不同的表情。活动准备:音乐《表情歌》、录音机、不同表情人物、水彩笔、空的完整的鸡蛋壳。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来参加赛课活动,听了对“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题的两种诠释后,印象深刻,感触颇深,现比较如下,希望能引起广大同行的思考。教法A:1.复习:求比值3∶46∶89∶122.提问:结果有怎样的关系?3∶4=6∶8=9∶123.观察:从左向右看,你发现什么规律?从右向左看,你发现什么规律?4.概括: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5.沟通:这个性质与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6.巩固:(略)教法B:1.导入:3÷4=6÷()=9÷()依据:商不变性质34=6()=9()分…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了解头部、五官部位的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画人物面部表情的方法。使他们懂得正确描绘人物的面部表情对刻划人物形象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五分钟) 师:同学们,请你们先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是什么?(见图一)  相似文献   

9.
【课前思考】 为什么把复习课叫做“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我带着疑问.拜访了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之一——孙晓天教授,他用非常形象、生动的语言解读了“整理与复习”。孙教授说:“整理与复习,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再‘咂摸’一下。找一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再解决点实际问题,但主要目的就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0.
邱燕  张德全 《考试周刊》2011,(48):56-56
一、复习导入,把握整体师: 孩子们,你们已经初读了第18课,请同学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的童年故事发生在哪里?(强调“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多姿多彩?“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又是怎样生活、成长的?祖父的园子为什么让作者念念不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跟随作者走进这个大园子。  相似文献   

11.
卢健 《课外阅读》2011,(10):153-153
苏科版新教材使用了两年之后,中考内容形式也更加灵活多变了。今年参加中考阅卷时我负责批改计算题部分,联系学生答题失分较多的现象不由想到;教师在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时十分辛苦,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在复习课中关注学过的知识,首先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就联想到在中考前二轮复习时的一堂电学复习课,在提及最普通的用电器灯泡时,我一连说与灯泡有关的十四个知识点:(1)灯泡的灯丝用什么材料,具有什么特点?(2)灯泡用久了,亮度会有怎样变化?(3)灯泡是利用什么原理来工作的?(4)灯泡之间是如何连接的?(5)灯泡的玻璃外壳有什么作用?(6)在家庭电路中,灯泡与开关是如何跟火线、零线相连的?(7)新旧灯泡如何区别?(8)如何比较两个灯泡的额定功率?(9)如何测灯泡的电功率?(10)在用电高峰期间,灯泡的亮度会怎样变化?为什么?(11)如何设计实验比较灯泡的发光效率?(12)灯泡的灯丝成什么形状,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13)灯泡的铭牌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14)发光的灯泡是光源,在路灯下经过,影子的长短情况如何变化?讲台下同学们的眼睛都和嘴巴都成了“O”型,原来看似不起眼的灯泡里面竟然藏有这么多的秘密啊?这么多的问题瞬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那种复习课上惯有的沉闷无趣似乎都不存在了,我还提示同学们联想到了更多的相关知识点,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得出了答案的同时又把握了前后相关联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量的计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在进行复习时既要针对复习课型的特点,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协作学习以及创新意识。一、实践讨论,形成知识网络有关量的知识,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这里教学的重点不是知识的讲解,而是通过进一步地整理和总结,使学生建立系统的认知结构。所以课堂上不能像新授那样细致讲解,而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复习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讨论一下,在小学阶段我们都学过哪几种量?(2)每种量都有各自的计量单位,你学过哪些常用的计量单位?(3)刚才…  相似文献   

13.
(教师通过复习旧知、激情引趣、导入新课内容,师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大家都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呢?生:我想像上节课一样看书自学,掌握这节课的内容。生:我看到我们桌上有学具,我们想做实验,通过实际操作看看能不能解决同学们的问题。(每组课桌上都有一组推导圆锥体积的学具)师:刚才这两名同学选择的学习方法都可以,那么同学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生:老师,我想把前面两名同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既看书还操作,可以吗?师:当然可以啦,你很聪明,想得很好…  相似文献   

14.
<正>一、观察表情猜心情师: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表情猜猜猜”。相信大家都有在网上聊天的经历,当你的朋友给你发来表情包时,你都能知道这些表情包是什么意思吗?试试看!(出示表情1)师:这个表情是什么意思?生:高兴。(出示表情2)生:伤心。师:继续看,难度越来越大了。(出示表情3)生:大笑。师:啊?你大笑是这样子的吗?(肢体语言)生:应该是生气。  相似文献   

15.
⊙画人物表情 我首先准备了一个表情娃娃,请幼儿仔细观察其做各种表情时五官的变化,并让幼儿模仿。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基本掌握了各种表情的特点及基本的表现手法。 接着我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各种人的发型、面部特点等,并由幼儿口述,我根据幼儿的描述画各种范画,侧重表现人物头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案例】 一、揭题 (出示一个圆形的硬纸片)师问:这个图形叫什么?生:圆。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圆的知识。(把圆形硬纸片贴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17.
曾听过一节英语复习课,大概环节是:“复习单词——复习短语词组——重点句型——语法讲解——课后补充作业。”整堂课就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偶尔教师提问几个学生,整堂课的气氛较为沉闷。下课后,我调查几个学生,让他们对这堂复习课发表看法。有的说:“这些内容我们基本已掌握,不必再浪费这么多的时间来复习。”有的说:“虽然是复习得很详细,但我们仍不知道在讲什么。”……学生的回答无疑给我们教师敲响了警钟。那么,如何上好英语复习课呢?就我自身的教学体会,在此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去年6月份,我县教研室组织了一节“电子白板”展示课,课的内容是复习“生活中的轴对称”一章(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下册)。与以往复习课一样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复习课的特点:复习、提问了基本问题,归纳、总结了知识框架,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如判断、选择、作图、计算、辨析、解释、拓展等),通过练习巩固了重点(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及应用),进一步明确了概念(角的对称轴),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重点突出方法恰当——小语作文复习课(写人)教例评析桂林市教研室黄中南【教例】教学要求:1.通过复习,懂得作文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2.掌握通过写具体事例和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写人物必须抓住特点。教学难点:怎样抓住...  相似文献   

20.
苗欣 《中学文科》2007,(6):57-57
余秋雨的《道士塔》共分四个部分,我们可以用“文路教学法”分阶段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第一部分文章开始并未谈“道士塔”,而是说莫高窟大门外的景象,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点,及时提问学生:文章开始部分的写作目的是什么?(为了引出“道士塔”)如何引出“道士塔”的?(门→河→地→塔→道士塔)这是什么写作手法?(移步换景)好处是什么?(使文章结构紧凑,线索清晰)这就是简单的文路教学法,下面按照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第一部分的线索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