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写作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用语言符号传达有创造意义的制作行为。”①从写作创造的结果——文章看,创造性可以表现为文体的创造,风格的创造,主题、思想观点的创造,结构、句式的创造,或者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创造等等。不管什么文体的写作,从创造意义上来说,最起码的要求是提供了新的信息,否则,就是抄袭、雷同,古今中外,凡是能留存下来的好文章,或多或少都显示了其创造价值。可以说,写作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创造性。检验写作主体创造能力的强弱,通常的方法是直接检验写作主体制作的成品——文章,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初中英语写作与听、说、读一样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选好写作主题、关注写作过程、创造写作机会三个方面,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简要阐述如何对初中生进行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文无定法”,这话无疑是对的。就是说不同题材、主题的文章,应该使用不同的写作方法,且应该选择最佳的方法,创造新的方法,所以说文无定法。然而这并非说写文章根本不存在什么方法,方法是存在的。从成功的作品中,总结、升华出其成功的方法,作为学生写作的参考、借  相似文献   

4.
多模态输入方式能有效将写作教学从语言应用层面,提升到创造能力引导开发层面,从本质上提高学生二语写作的思维活跃性.文章通过定性、定量研究分析输入模态对大学生二语写作内容创造的影响.研究在使用测量指标的情况下,对比分析"文本+视频"、视频、文本等三类输入模态下大学生写作内容中的创造力,发现多模态输入下的作文内容创造力在流利...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文章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在这种精神创造活动中,写作的主体和客体关系既是相对又是不可分割的,而且呈现出信息社会的新特点。本文从写作主客体关系入手,探索其对高职写作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写作,本质上说就是创造,是一种独创性很强的精神劳动。可以说,创造学是写作学的灵魂。凡是优秀文章无一不是具有新意的。“新意”则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对学生而言,写作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学生的作文不是教好的,还有人说学生的作文不是改好的。这些话都是有道理的。作文教学的灵魂不在于教师的讲述,也不在教师的批改,而在于学生自觉的写作实践与写作过程中因创造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发即不可收”的创造激情。有创造才有快乐,有快乐才能创造。作文的兴趣只能从柞文中培养,作文的能力只能从作文中获得。因此,加强学生课外练笔的训练和指导就显得十分必要。课外练笔最大的特点是自由随意,学生的写作行为不受时空限制,写作题材不受硬性规定限制,写作思路不受课堂训练左右。无论是在家庭、校园还是街头、上学…  相似文献   

8.
杜俊荣 《考试周刊》2011,(32):74-75
作文是小学生比较惧怕的难题,作者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谈了四点体会:从生活实践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文章题目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采用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阅读是一种创造,写作更是一种创造,特别是想象作文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创新欲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那么如何进行想象作文训练呢?  相似文献   

10.
2.钱梦龙对你说──—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这有三重意义:一、透过各类文章的阅读间接地认识、体验生活;二、从阅读中扩大视野,提高思想水平和审美趣味;三、描摹文章作法,积累语言材料。反过来,写作能力提高了,又必然积极地反作用于阅读能力。读和写两种能力就是在这样不断地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中逐步提高的。“读写结合”是人们在长期的读写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认识。模仿、改写、借鉴、博采、创造,这些不同的读写结合方式,构成~个由低到高的写作训练系列。反映了从单纯模仿到逐渐摆脱模仿而进入创造的一个“历…  相似文献   

11.
写作的守望     
写作的理论探究和写作的实践体验是写作教师生命形式的一种展示。写作理论的"知"最终完形于写作实践的"行",写作理论和写作实践"合一"的成果是"文章",写作的过程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写作——生命的形式,写作是精神家园的守望。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京林业大学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和弊端,在分析写作过程教学法特点的基础上,拟定了一套新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并通过为期两年的实验对比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与成果教学法相比,过程教学法可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写作的全部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写作过程的培养,学生逐步获得了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写作主体的思维进程在传统理论作用下形成的思维僵化,是当前写作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随着现代写作学观念的确立,写作主体自我意识的萌芽,写作主体的思维进程具有了开放性和科学性,但这种思维活动必须在普通写作与专业写作、工具写作和自我写作及主体思维品质方面进行整合和调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详细地介绍并探讨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各个步骤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关应对策略。从整体上总结了与写作相关的要点,介绍了写作内容,探讨了写作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通过论述,作者旨在诠释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说明写作过程,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读促写"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从以读促写提出的背景、以读促写的应用原则、以读促写的实施步骤三方面,对以读促写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指出教师要善于借助以读促写来优化英语写作教学,让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更高效。  相似文献   

16.
17.
Writing has a role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the teaching of chemistry. Analysis of the use of this writing can be aided by classifying writing by types such as expressive, poetic, transactional, empiricist and contingent. The status of chemistry teaching within the writ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 movement indicates that writing is important in teaching chemistry and that a range of writing including not only transactional but also expressive writing should be applied. Transactional writing such as laboratory reports and formal term papers has been used in chemistry teaching for a long time and its importance is unquestioned. Part of the value of expressive writing is that it can provide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lassroom and involve the students in the course. In-class writing is an example of this. In-class writing is described in some detail along with suggestions for its successful use.  相似文献   

18.
席忍学 《商洛学院学报》2012,26(3):11-14,33
写作观,即对写作的态度与看法,具体包括对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为谁写等写作基本问题的认识。在贾平凹写作观当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原生态写作。原生态写作是运用生活流技巧和方言土语、以民间视角叙写日常生活琐事从而达到浑然天成境界的写作旨趣和写作方式。在贾平凹看来,原生态写作是判断文学作品高低优劣的审美标准。贾平凹倡导并身体力行原生态写作,是为了让文学回归"人学"本位,从而避免过于强烈的政治色彩。贾平凹原生态写作观的形成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摘要:写作观,即对写作的态度与看法,具体包括对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为谁写等写作基本问题的认识。在贾平凹写作观当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原生态写作。原生态写作是运用生活流技巧和方言土语、以民间视角叙写日常生活琐事从而达到浑然天成境界的写作旨趣和写作方式。在贾平凹看来,原生态写作是判断文学作品高低优劣的审美标准。贾平凹倡导并身体力行原生态写作,是为了让文学回归“人学”本位,从而避免过于强烈的政治色彩。贾平凹原生态写作观的形成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是中国现代写作大家,他的章经历了成名期,成长期,成熟期和最后绝笔4个时期。他的写作实践在体裁体例,体风格,写作技巧等方面为现代写作学,章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