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待遇是教师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其作为教师享有的特殊荣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教师待遇不断改善着。今天,人们心中这个神圣的职业,仍然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尊敬,并且教师的经济待遇也日渐“丰厚”。那么,回望一下历史,我们古代教师的待遇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经济待遇是指教师通过劳动依法应该享受的工资、福利、津贴、补贴、奖励等物质报酬。教师的经济待遇影响着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经济待遇问题还衍生出教师师德问题和教育法律问题,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改善和提高教师经济待遇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也是教育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随着扶贫政策下“希望工程”的实施,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教师的业务素质、思想品德修养、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建设却不能同步跟进,为此应从六方面去不断努力,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4.
印度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较低,但印度大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收入和待遇却是比较高的。印度政府为发展师范教育,在提高教师的地位,尤其是经济地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角度 ,分析了高校教师流失 ,尤其是隐性流失 (社会兼职 )的状况、原因 ,并透过这一现象 ,进一步论述了高校的发展和提高 ,其核心的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稳定和素质的提高。因此 ,大幅度提高教师经济待遇 ,维护教师合法权利 ,建立良性的人才竞争机制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向记者说,十几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教师待遇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离这个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农村教师,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工作条件,增强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民国高校教师的待遇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的过程。各个历史时期,教师薪俸状况大不相同,当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状态时,教师的收入在社会诸职业中是较高的;当社会动荡之时,教师薪俸的实际获得和支配便大受影响。民国前期,由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刚起步不久,许多关于教师待遇的问题,尚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政府加强对高校教师待遇的投入,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高校教师待遇规程,规范了教师待遇制度,使高校教师待遇逐步规范化。抗战爆发后,由于时局动荡,社会经济受损,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下滑,尽管高校教师的待遇仍能勉强维持原来水平,但实际的购买力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8.
当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不断提升,教师已经成为人们羡慕的职业之时,许多教师却感到生活得并不轻松,充满了职业的倦态和心理压力,职业的幸福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9.
周慰 《上海教育》2004,(9X):10-11
从“斯不如扫地”到尊师蔚然成风:从教师“跳槽”到纷纷“回归”:从诉求待遇到聚焦内涵。20年,上海教师队伍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教师道德从何而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分析教师的不道德行为的突出表现、产生根源和解决对策 ,指出教师道德首先来源于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切实保障 ,而不仅仅是教师教育培训这一种途径。要妥善处理教师素质与教师待遇、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西方提高教师地位的理论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璐 《吉林教育》2005,(12):10-12
专业化理论;社会环境决定论;人格素质决定论;相互作用论;职业本位发展理论。这些西方提高教师地位的理论模式给我国的启示是教师的社会待遇问题是首要问题;进一步推行教师职业专业化是必然选择;推行教师队伍管理的公务员化制度是充分,必要条件;建立一支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是根本出路;强化在职教师的进修意识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职业学校办得好不好,学生能否留得住、能否较好就业,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主要因素。目前职业教育吸引力不高,从职业教育的外部来看.直接原因是直接创造财富的一线劳动者的经济财富和社会待遇不高、社会保障程度低。因此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第一位理由是不愿意当工人,这一点不仅学生家长这样看,职业教育的管理干部和教师这样看,多数企业界人士也这样看。  相似文献   

13.
要走出教师待遇观念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彦文 《教育探索》2002,(12):89-90
教师待遇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能否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在当前,我国教师待遇偏低是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与教师待遇的观念问题有关。因此,应转变教师待遇高于平均水平的观念,树立教师待遇应远远高于平均水平的观念;应转变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待遇的观念,树立教师待遇应高于公务员待遇的观念;应转变过分依赖于舆论宣传(务虚)而提高教师地位的观念,树立起通过真正地提高教师的待遇(务实)而提高教师的地位的观念;应转变提高教师待遇是为了稳定教师队伍的近视观念,树立起提高教师待遇旨在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师职业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4.
徐华 《四川教育》2004,(11):14-14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教师制定的法律。它对于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并使之走上法制化轨道,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田炳章 《河南教育》2006,(1S):27-27
要想办出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支师德优良,业务过硬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高中教师的数量较为短缺,加上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待遇较高,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有一定数量的流失。同时,现有的教师队伍业务水平也亟待提高。因此,稳定普通高中教师队伍,逐步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追求教师的最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文 《云南教育》2008,(9):42-44
教师总是工作在某个特定学校。由于教师们就职于不同的学校,其经济待遇、发展机会、学生状况、工作压力甚至社会地位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新教师当初的求职理想通常是去“名校”,去“重点校”,去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去能充分发挥自己作用的学校,但现实与理想常常有差距,许多新教师并未如心所愿。即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了当初理想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
塾师经济待遇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探讨了塾师整体经济待遇的各类,并撇开地域因素探究了其个体经济待遇存在和具体差别及其原因,认为私塾的级别、类别不同、塾师自身素质的不同,塾师的经济待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及教师待遇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是在戊戌变法期间,由于康梁等人的大力宣传而兴办的,自开办师范教育以来,有关教师的待遇问题便随之被提出。清政府及民国政府等为此也曾制订出一些措施、方案,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终因缺乏实施提高教师待遇的政治、经济的基础,使得这些方案、措施收效甚微,使中国近代师范教育走过一段曲折而艰难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的师范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上海教育》2006,(2A):22-23
当前中国社会的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等均在发生转化。而这种转变使得教师待遇及地位、择校风行、农民工子女教育、异地高考等问题迅速升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编按]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教育经费不足、教师待遇过低、教育处境困难等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也成为教育界、社会各方面讨论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与当时社会体制的转轨有着密切联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中央决定起草《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回答了教育面临的各类热点问题。近几年,教育问题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注程度不亚于二十年前,但是所关注的问题与当初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反映更多的是对教育改革发展现状的不满,然而,众多批评、指责的声音与社会公众对教育形势的认识差异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