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摘要:对于《召南·采蘋》主旨的理解,历来纷争不断,有“大夫妻能循法度”、“教成之祭”、“美邑姜”、“女子祭祖”、“女奴置办祭品之劳动”等几种观点。而结合周代的礼乐文化来看,我们发现该诗体现了笄礼和婚姻的重要关系,《采蘋》是对周代笄礼制度及其仪式的诗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我国早在周朝前后就有了“成人礼”。《礼记·冠义》载“:古者冠礼筮(shì)日筮宾,所以敬冠事。”男子20岁加冠,称为“冠礼”,女子15岁插笄,称为“笄(jī)礼”。加冠、插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婴儿时期有“乳名”,有的列入学年龄另起“学名”,有人即以此作为一生的“正名”或“大名”。有些人还另选“表字”,作为庄重的称呼。《礼记·曲礼》记载,古时男子20岁时结发加冠,取字行“冠礼”;女子15岁,结发加笄,“行笄礼”,取字。这都表示已经成年,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是有联系的,包含着不少古汉语知识和古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4.
“回门”仪式乃是指新婚夫妻相偕回女家有亲之事,闽粤地区婚后礼“回门”仪式有其丰富的内涵及根源。从清至民国修治闽粤地方志可知闽粤二地多有“回门”仪式之行,且往往视“回门”即为“归宁”。这种风俗承继中原文化而来,且深受文公《家礼》影响;而此仪式见于文公《家礼》,但不载于历代循之不废的《仪礼》婚礼,且其他经籍史传所载之“归宁”亦不同于“回门”。今谓“回门”即“归宁”者,实与历代经籍史传所记载有所别异;观历代载礼之书,自《家礼》始录有“回门”之仪,自明代首见于官方礼书之中;至清,则有“回门”、“归宁”二者混用情形。总而观之,“回门”初始乃为民间习俗,至明代则有久俗成礼之迹。  相似文献   

5.
王兰 《湖南教育》2014,(3):28-29
《论语》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什么意思呢?讲的就是子贡提出要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就对他说:“赐(子贡),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孔子对于仪式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学校有许多针对师生的仪式,但毋庸讳言,为了仪式而仪式的比较多,也就是“把仪式混同于形式”。古今教育的事例告诉我们,学校教育中仪式是必要的,其蕴含的教育功能是巨大的。我们策划这一主题,希望能引起校长们的注意:学校仪式,是一种值得重视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委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试行)》后,在淮安周恩来红军小学引起了积极反响,该校充分利用开学第一课组织全校四千"红军娃"学习"八礼四仪"(八礼:餐饮之礼、游览之礼、观赏之礼、仪表之礼、行走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仪式之礼;四仪: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争做优秀"红军娃"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7.
赋诗言志是周代贵族交往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它经常发生在宴飨之礼中,是宴飨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宴飨之礼中,赋诗言志在典礼“正歌备”到仪式结束这一过程内的“合语”之礼中进行,或在旅酬时,或在仪式的最后。赋诗之礼有着严格的仪节和威仪要求。  相似文献   

8.
女子爱美,因而与服饰文化深深结缘,这从古代女子称谓中便可略见一斑。及笄、笄年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一头锐,一头钝。最初是用竹子制成的,后多用骨角、象牙、金玉等制成。古代女子十五岁要举行成年礼,即笄礼,就是把头发梳拢起来,挽个髻,插上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相似文献   

9.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孔雀东南飞》)课本注: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例如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朱东润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结发,指成年,古代男女成年时要头发结上,古制,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都是成年的标志。这两条注释都明显地把诗中所言“结发”看作是古时男女的冠礼、笄礼。这是不  相似文献   

10.
笄礼是古代女子的成人礼,古义是女子订婚以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礼。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女儿节,古人就会给即将成人的女孩行笄礼。现今日本、韩国还保留着行成人礼的风俗,其实早在中国的古代,笄礼就已经成为一种意义重大的人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成人仪式是青年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今天,成人仪式是青年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具有积极的个体价值。成人仪式道德教育的个体价值具体表现在增强青年时生命的敬畏感。促进青年道德社会化,促进青年政治社会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诗言志”是一种教学内容,是成年礼仪式上展演的一个节目。尧舜时代成年礼中有言志活动,它影响到西周以后冠礼仪式上的言志文学活动,冠礼言志以述祖德、祝寿考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中国梦”不仅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更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指出了“中国梦”的提出为学校德育工作明确了方向,为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找到了有力抓手;探讨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把“中国梦”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能力是基础和关键。为客观了解当前青少年的道德能力现状,课题组以泉州四区(市)中学生为抽样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当前青少年具有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选择判断能力,但也存在着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选择判断能力之间、校园内与校园外的道德能力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背离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重道德认知轻能力培养、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倾向的影响等相关。因此必须探索有效途径,在道德教育中引导青少年知行统一,着力提升青少年的道德能力,首先是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为道德能力的提升奠定思想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青少年教育是整合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的产物。如何开展社区青少年教育,发挥社区的有效作用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国内外社区青少年教育模式各有不同,宁波市"四点钟学校"是一种探索,其实践对社区青少年教育模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刘蕾 《南平师专学报》2013,(6):19-22,48
随着政治经济文明的高速发展,我国日益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尤其是诚信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大学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美国、日本、新加坡三国在诚信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能够给我国大学诚信教育提供许多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浅谈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职高专体育应积极深化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原则,努力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高技能人才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本文着重从青少年日常道德行为引导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三方面途径的改进与创新来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从而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途径创新寻求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儒家建构了一个德、刑、礼三位一体的治道模式。德治强调逻辑是一个上行下效的价值导向过程,奠基于生态感应论的理论预设之上;法治强调构建强制性的他律体系,逻辑上落实于"惩于已然之后"的追溯机制,其生态合理性是一种生存论上的"共生法则";礼治之运作图式乃内修其本、外齐以礼的双向互动过程,其"原生态"土壤是"礼本于自然"。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的价值在于追求幸福生活,幸福生活是一种终极价值取向,是生活中唯一的善。现代人的实存状况和现代德育的困境,反映了德育与生活的断裂和人对自身存在缺乏终极的问询。德育应是以人为目的的德育,并在德育过程中引导和培养人的适应能力和选择意识,成就人的德性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