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盛顿顾问肯·维斯特说过,政治中没有真理,只有胜利。布什在“反水”的前反恐协调员克拉克的炮轰之下,不得已同意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进行公开作证。赖斯则在9·11调查委员会面前为布什的反恐政策不遗余力地进行了全面辩护,然而她的辩护究竟能为布什拉回多少张选票还很难说  相似文献   

2.
3月23日,白宫的前高级反恐顾问理查德·克拉克在其新书《针对所有敌人:美国反恐战内幕》中,把小布什上台以来惟一值得炫耀的政治资本——反恐战争批驳地体无完肤。 1.布什是否强迫克拉克寻找9·11与萨达姆有关的证据? 克拉克:9·11发生后,布什要求调查这件事情是否与伊扭克有关。得到否定答案之后,布什用一种胁迫的口气说:  相似文献   

3.
新闻榜     
索罗斯:斥巨资 反布什 8月9日,索罗斯捐款1000万美元给自己发起成立的“美国人团结起来”组织,在美国17个州展开倒布什行动,力争在下届美国总统选举时让布什落选。他声称布什的路线是错误而且危险的,今天的美国正在朝错误的方向前进。 尽管近年来生意不太景气,但“金融大鳄”仍然保持着对于民主与政治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11):15-15
“无论是克里还是布什当选,白宫新一位当家人都仍然将是一位战争总统。” 一位国际关系分析人士认为,美国的政治文化因为9·11事件而发生了巨变,因此现在民主党人也会像共和党人一样急于显示美国的军事实力。  相似文献   

5.
是非 《北京档案》2004,(6):19-20
"9·11"事件后,白宫一直将布什描绘成在反恐问题上毫不妥协的斗士形象,也一直声称布什政府在"9·11"之前做了能够做到的一切来防范恐怖袭击.白宫希望这一形象能帮助布什在今年大选中获胜.但随着"9·11"事件独立调查委员会的调查逐步展开,"9·11"以前布什政府在反恐工作方面存在的漏洞也逐渐暴露出来.特别是白宫2004年4月10日解密的一份文件,一下子使布什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这份文件所显示的内容与布什政府的解释存在明显矛盾.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11,(35):18-19
9月11日,美国各地民众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以纪念“9·11”恐怖袭击事件10周年。美国前共和党总统布什与现任民主党总统奥巴马也搁置党派分歧,共同出席了纽约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7.
从被美国人尊为国父的乔治·华盛顿到备受"9·11事件"困扰的乔冶·W·布什,在213年间,美国政坛上更替了43位总统.美国的历任总统许多都拥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图书馆.  相似文献   

8.
十字军东征一事,向来众说纷纭。“9·11事件”发生后,十字军东征更是成为一个敏感话题,连美国总统布什都小心翼翼地避开。历史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9.
名刊要览     
不好受的赖斯 和国会9·11委员会交涉了数次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终于同意出席公开听证会。短短20分钟,赖斯将就布什政府在9·11之前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反恐战争计划作证,反驳关于布什只要“倒萨”不要反恐的指责。内幕人士透露,当年赖斯力排众议,将白宫反恐工作大任授予不受欢迎的克拉克,但她的慷慨换来的却是克拉克的“反水”。  相似文献   

10.
4月16日,本·拉登、其高级助手及一名被称为“9·11”袭击事件参与者的人现身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在其中一盘录像带中,本·拉登和扎瓦希里肩并肩地盘坐在一起,片中只有扎瓦希里开口说了话,他称“9·11”袭击行动为“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在“9·11”事件两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曾亲历“9·11”事件的徐州市孙越仁先生。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仍让他记忆犹新、心有余悸……2001年9月11日,去美国纽约商务考察的孙越仁一行4人,因导游迟到半小时逃过了生命的劫难。当时形成的录像、照片档案记录了这场经历———  相似文献   

12.
美伊之战     
布什和他的幕僚们似乎正努力完成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就是到另一个国家境内,去推翻那个对美国“造成威胁”的政权。 事实上,梦魇般的“9·11”事件爆发,给美国政府实施其肃整全球的计划以契机,任何明显的、潜在的、直接的、间接的不利影响,都可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予以摧毁。伊拉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到了风口浪尖上。 阿富汗战争期间,态度强硬的萨达姆政  相似文献   

13.
名刊要览     
(11月1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1月1日)《经济学家》(10月21日)美国《新闻周刊》(11月1日)(11月1日)《远东经济评论》(10月28日)“爱国”问题对于共和党保守派而言,他们的政治法宝之一就是祭出爱国这一崇高字眼。布什就很会用这一招:自9·11以来,他的“爱国”呐喊一直逼迫他的对手处于守势。不过在最近的总统候选人公开辩论中,当被问及谁该为最低工资下降等实质性政策失误负责时,布什却将自己政府的责任推了个精光。评论认为,布什这种两极化的政策于国于民都实在不是什么好事。选举后的黎明2004年11月3日清晨,美国大选结果已经揭晓。不…  相似文献   

14.
早在9·11 事件发生之后不久,美国就发布了一份20人左右的基地恐怖嫌疑人的通缉名单。但在9·11 事件发生3 周年后,仍有多名恐怖分子逍遥法外。 1. 奥萨马·本·拉登(Osama Bin Laden):沙特人 “基地”组织的创立者,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其他针对美国利益的袭击事件的幕后主  相似文献   

15.
布什当选连任是政治,政治与科学技术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因为任何事物都与政治相关,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受制约于政治,科学技术同样如此。布什当选,相当多的美国人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感到失望,有的人如丧考妣,甚至自杀,还有一些美国人考虑移民到别的国家。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布什的当选会令今后的科学技术的保险系数增大。这并不是说布什能保证科学技术更为保险,而是说支持他当选的选民和民意将保证今后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更为安全,并使得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难以伤害到人类。布什为何连任布什的保守立场和态度是其赢得大选的最重要原因,其中…  相似文献   

16.
速读     
“回头看来,我本可以使用一种不同的语调,不同的语言风格说话。”美国总统布什日前承认自己的“西部牛仔”式的政治语言确有不妥之处,他声称自己的很多言论让世界觉得他好战,他因此感到烦恼。  相似文献   

17.
航空快递     
《航空档案》2009,(6):4-5
美国海军接收“布什”号航母(CVN 77) 【据美国海军网站2009年5月11日报道】2009年5月11日,美国海军从诺·格公司接收了最新一艘航母“布什”号(CVN77)。“布什”号是第10艘和最后一艘“尼米兹”级航母。  相似文献   

18.
提起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国人可能早有耳闻,它在海湾危机的报道竞争战中出尽风头,以至于同布什、萨达姆一道被人称为海湾战争的“三个参战者”。此后,从今世人震惊的“9·11”事件,到美国出兵阿富汗等重大新闻事件现场,我们都可以看到CNN率先所做的迅速而及时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总统布什的前白宫办公厅主任苏努努的脾气很容易与人发生摩擦,他的霸道作风从布什任命他为办公厅主任以来,就不断遭人诟病。记者们称他是“白宫大螃蟹”。半年前,在白宫玫瑰团,总统布什签署民权法案的典礼刚刚结束,许多记者的录音机都还没有关掉,苏努努  相似文献   

20.
灾难发生在马德里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剥夺了202条无辜生命的3·11爆炸事件,无异于一个欧洲版的9·11。 3·11能否像9·11改变美国的安全战略那样,改变西班牙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安全战略?事实上,欧洲各国正在“我们都是西班牙人!”的呼声下,走向一条更加团结的反恐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