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课堂生成就得“淡化”预设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有的教师这样认为:关注课堂生成就得“淡化”课前预设,否则就会束缚学生思维,课堂也就不可能焕发生命活力。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如何正确解读“生成”与“预设”,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什么是“生成”“生成”这个词儿眼下使用的频率很高,人们往往把它理解为课堂上出现的教师课前意想不  相似文献   

2.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下一道亮丽的新景观。然而,对生成的过分热衷与宠信,非但不能收获期待的精彩纷呈,反而导致文本失落,课堂失控,“生成”也最终沦为“无成”,着实令人叹息。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然而不少教师简单地、机械地解读“生成”,认为我们的课堂总是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有着太多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决定了课前预设越多,课中学生的自由空间就越小。因此,关注课堂生成,不再需要预设教案,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智慧应对自如,就能将课堂引向精彩。  相似文献   

4.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动态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精彩的课堂生成,绝对不是无中生有,它首先来自教学预案的精心设计。当然,任何预设随着课堂学情的变化,亦必然会出现新问题、新情况。那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预设,让预设在生成中优化,让精彩在预设中生成。  相似文献   

5.
叶澜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路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时下,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道亮丽的新景观。然而,对“生成”的过分热衷与宠信,非但不能收获期待的精彩纷呈,反而会导致文本失落,课堂失控,“生成”最终沦为“无成”。所以,在主张课堂“生成”的同时,切勿失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动态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精彩的课堂生成,绝对不是无中生有,它首先来自教学预案的精心设计。当然,任何预设随着课堂学情的变化,亦必然会出现新问题、新情况。那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预设,让预设在生成中优化,让精彩在预设中生成。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生成”通常是指课堂上出现的教师课前意想不到的或“节外生枝”的情状。关注学生生命质量,就必须重视课堂生成;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就应该重视课堂生成。把握课堂生成。必须从“精心预设,预约生成;善于倾听,促进生成;尊重差异,呈现生成;依据目标,调控生成”等四个方面着手,以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下一道亮丽的新景观。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种种生成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由于课堂上的生成具有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  相似文献   

9.
<正>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下一道亮丽的新景观。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种种生成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由于课堂上的生成具有方向上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及时  相似文献   

10.
“预设生成”是每堂课必须经历的,我们课前的“预设”都希望在课中能够“生成”,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生成”决定这堂课成功与否。但是,并非所有的“预设”都能“生成”。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当学生不能顺利出现“预设生成”时该怎么办?笔者认为要看预设的内容而定。如果是本节课中不可缺少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或比较重要的方法等,那么一定要想办法促使其生成。那么,在课堂中怎样促其生成呢?笔者经深刻反思想到了以下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地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上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12.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构建,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表现之二,生成过多,最终背离了生成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高水平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相似文献   

13.
李敏 《吉林教育》2009,(7):24-25
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在“意外生成”中有效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武惠菊 《宁夏教育》2005,(12):13-14
目前,对“课堂生放出精彩”人们议论纷纷,有的大讲“生成是课堂无法预约的精彩”,有的淡化教学设计翘首期盼“课堂生成”,有的甚至还说“为了有生成,教学设计,你让让步吧……”那么,课堂中的精彩,是否就真的完全来源于生成?教学设计是否真是课堂精彩生成的拦路虎?教学预设和课落生成难道真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吗?反思教学实践,我的观点是:课堂能否精彩,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观逐渐深入人心,人们更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精彩。但也有不少教师觉得预设和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是一对矛盾体,犹如跷跷板: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多了,预设就没用了,对预设的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开始怀疑,生怕预设的教案束缚教师思维,约束课堂生成,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精彩生成,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及怎样去突破学生认知的难点,这无异于“守株待兔”!其实,“预设”和“生成”更像一对孪生姐妹,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教师在课前解…  相似文献   

16.
在课改的推动下,课堂教学的模式发生了转变,“教”与“学”变成了一个师生互动、交流、共享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信息瞬间万变,很多问题非课前预设所能及。那么,要解决这一矛盾,就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课前预设、课堂动态生成以及如何运用教学机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把握好教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7,(10)
眼下,课堂生成已不是一个新鲜、时髦的词。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这是新课标理念下一道亮丽的新景观。但课堂生成转瞬即逝,恰当地捕捉引导会成为整堂课的生花妙笔,如果处理不当也会成为一道刺眼的瑕疵,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何为一节好课?再不是关注教师的"表演"有多精彩,而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习,学到了什么,生成了哪些精彩的瞬间。但是,生成也绝非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精彩的生成源于高质量的预设。只有课前精心预设——全面分析学情、深度钻研教材、构建弹性教学方案,才能在课中机智地用活预设、整合预设,从而收获生成,让智慧的光芒闪烁课堂,师生共同演绎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19.
陈宏 《现代教学》2010,(3):62-62
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细心处理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20.
关注课堂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改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课前精心预设来预约课堂的精彩生成。但无论教师在课前做多么充分的预设.也难免会出现学生的想法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生成.即“非预设生成”。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教师怎样适时把握、合理调控.创生教学资源.演绎未曾预约的精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