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王秀红  郑度 《资源科学》1999,21(6):38-42
在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了高寒草甸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问题———草畜矛盾和草地退化;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天然草场的合理利用、人工和半人工草场的建立、草场的用养结合、合理处理畜牧业与其它各业的关系,和加强人才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赖玉珮  李文军 《资源科学》2012,34(6):1039-1048
干旱半干旱牧区社会生态系统人、草、畜三者紧密关联,草场承包政策阻碍了牲畜在较大空间范围内的移动,长期而言不但使草地生产力下降,也对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草场流转被认为是草场承包之后,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解决草畜矛盾、改善牧民生计的途径之一。作为一种市场手段,流转是否能解决草场承包带来的草原生态和牧民生计困境,对草原管理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试图从牧区人、草、畜关系特征的角度,在案例地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搜集相关资料,深入剖析草场流转给牧民生产生活和草原生态带来的影响,探讨用市场方法整合草场、恢复牲畜移动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原因。研究表明,草场流转在一定程度上能协调草场承包到户后产生的牲畜对草场的需求与草场供给之间的矛盾,草场整体的放牧压力稍有缓解,牧民生计有所提高;但是却造成草场内部放牧压力转移、被流转草场过度利用,贫困户因无法转产而无法根本改善生计,贫富分化加剧的问题。此外,草场流转后组用草场的富户虽然移动距离有所增加,但是空间仍相对固定,牧户关系更加独立,仍然使其难以灵活应对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李得源  李彦青 《科技风》2015,(6):228+230
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日渐成为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标志着旧的的工业文明开始走下坡路,生态文明将成为一种新的文明将之取缔,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农村居民生态意识不强,个人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草场退化、资源过度开采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在生态伦理建设中,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青海南部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青海省南部高寒地区玉树、果洛州及唐古拉山乡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将自然景观(本区主要为草场)与人类生存居住条件结合为一体,综合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是本文的特点与创新之处。文中20选择余项指标因子建立青南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其中重点分析了主导因子-高程与太阳辐射、冻土浓度、草场质量分布、居民点密度的数量统计关系。青海东部各县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中部环境质量相对较严酷,而西部、西北部环境质量极端恶劣,成为著名的“无人区”。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黑龙江中上游鱼类资源现状,结合拟建工程的生态效应,初步预测了水电梯级开发后对中上游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影响的程度,并提出保护与补救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贸易中的虚拟资源生态要素估算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才志  汤玮佳  邹玮 《资源科学》2012,34(3):589-597
本文从国际和区际两个层面上对我国2000年和2008年粮食贸易导致的虚拟资源要素(虚拟水、虚拟耕地)、虚拟生态要素(虚拟化肥、虚拟农药、虚拟农膜)流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无论国际还是区际虚拟资源生态要素的流动量均呈扩大趋势。区际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结果表明,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西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对粮食贸易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产生的资源、生态、经济效应分别进行探讨,发现虚拟资源生态要素调出区在为保障国家整体利益及调入区的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自身的农业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农业生产挤占绿水资源而对陆地自然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并且经济发展也蒙受着较大损失。最后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水资源援助战略、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绿色农业以及利用国际资源五个方面对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的维持机制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章祖同 《资源科学》1981,3(3):13-18
我国草场资源丰富,遍布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南方12个省区,其范围相当于我国领土的1/3左右。草场资源的面积,北方约有43亿亩,南方约10亿亩,合计63亿亩左右。 北方草原牧区历来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南方草山草坡至今还未充分开发利用,草场资源的生产潜力远没有挖掘出来。全国草场资源的评价工作还没有系统地、全面地开展,这与我国草场资源的复杂性,草场自然特性和经济特征的多样性以及没有适合的评价方法分不开。  相似文献   

8.
温军 《资源科学》1999,21(2):36-43
通过研究分析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机理,认为民族地区已陷入“人口迅速增长-文化素质过低-经济发展迟缓-民族问题严峻-经济效益低下-产业结构失衡-政府决策失误-生态环境恶化”的艰难困境,走出困境的未来抉择是:制定科学人口战略,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改善人口文化素质;切实发挥资源优势,尽快摆脱贫困落后;改变民族自我意识,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强化城镇经济职能,发挥市镇极化作用;优化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区域发展活力;规范政府行为职能,理顺区域管理机制;选择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中国的草场资源急剧退化.如何对草场资源这一公共资源进行有效使用和管理保护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公共池塘理论,不合理的草场资源产权制度、不健全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不符合当地条件一致的管理制度是中国草场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要实现草场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保护,必须对草场资源进行产权明晰化、加强约束和监督机制、设计与当地条件一致的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生态产品是实现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文章立足乌拉特中旗林草碳汇资源,分析核算出乌拉特中旗林草碳汇生态产品经济价值。从林草碳汇生态资源的开发、建立林草碳汇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修复提升生态产品价值等方面,对乌拉特中旗林草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进行研究,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市场化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