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25(3):F0002-F0002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中文系1978年建系,是太原大学教育学院传统支柱大系。中文系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包括文学及语言文字两大教学课程体系,同时立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注重开发传统语文知识与语文应用能力相结合的主干及特色课程;普通话能力培训及测试、大学语文、影视文学等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学习及技能提高的平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高校文科中的传统基础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高校中的发展历史比较长,特别是建国后,随教育部审定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颁布,在全国同类专业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基本教学内容与模式。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固有的教学观念,无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在长期的专业建设中,思考与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除继承与发展原有教学内容与优势外,主要在培养本科生的学术研究实践能力、专业创造创新能力以及科研推动教学等环节上做了一些积极探索。试图通过课内与课外的密切互动,力图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的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类普通高等院校,除了设置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外,也应设置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本专业的设置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文化认同、突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实践和现实性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以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蒙授起点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为例,从非母语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与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建设,教学特点,及现实意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文科专业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传统的基础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高校之中具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教学和实践之中各个地区的高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化的教学基本内容和形式。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是汉语言专业发展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大学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与基础教育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二者虽然在层次上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就教学性质和教学内容而言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围绕这个主题,本文从研究现状、内容、思路以及研究特色、要解决的问题和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这对当前大学汉语言文学课"去史化"教学很有启发,对提高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渤海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一直致力于专业特色实训体系的科学建构,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一种特色,两条主线,三个层次,四项结合"的专业实训体系,夯实了毕业生的"五个一"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如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转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方面,成为新时代转型发展高校专业建设亟需研究与解决的重大课题。阿坝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新文科”“新师范”建设中主动创新,对应用转型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与实践,系统构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转型的“4-3-7-3”实践育人模式。实践表明,“4-3-7-3”实践育人模式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准教师群体,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要在将来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良好发展,先要增强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调研显示,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在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表现优劣互见,存在一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长期以来存在课程体系的封闭性、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实践训练的薄弱化和学生评价的一元化等问题。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把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才能走向内涵式发展的正轨。  相似文献   

9.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汉语知识和文学知识方面的专业,是高职院校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高职院校开设的汉语言文学涉及的知识面广,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重点一般以汉语言文学的理论知识为主,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教学不够重视,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认识不够。教师主要围绕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理念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地方性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应注重课程建设,立足本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文学批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系列提高课之一,是对正在发生的文学、文化现象进行批评性的介绍和解释,突出文学批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让学生通过实践训练,运用文学理论、文学史观念对变化中的文学、文化现象迅速作出反应,增强学生参与文学评论活动的实践能力,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业务素质的应用型评论人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专业实践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对完善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进行探讨,为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招生》2004,(4):50-50
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从遥远的奴隶时代起,中国文学就以其深刻而丰富的底蕴流传于世,经历五千年历史长河的冲刷而不褪色。泱泱古国的宝贵文学遗产至今闪耀着诱人的光芒。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教委批准的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注重培养高水平的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使其具有继续深造的素质,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同时,也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自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历史悠久、人才荟萃是该专业所在的中山大学中文系的特色。曾在本系任教的著名教授有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王力等。中文系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拥有  相似文献   

13.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与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有诸多矛盾。我们应该强调专业特色,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强调师范特色,提升学生实践精神;建立弹性化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突出课程内容现代性,完善学生人才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了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古代汉语课程不仅要注重语言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讲授,也应注重实践教学的研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古代汉语课程应尝试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以激趣的方式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传统专业,其培养模式如何适应当前对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这将是本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入手,通过穿插介绍分析其他专业在新环境背景下的教育模式转变,提出了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以人才应用能力为培养核心目标,重视在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变革和教学实践方式的改革,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中,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重视知识点传授,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遵循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教学规律,设计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改变教学手段,配置相关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7.
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而教学与实践的脱节导致高职高专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高职高专院校汉语言文学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向彪 《高教论坛》2010,(8):43-46,5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及其课程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毕业学生就业流向的多元化趋势以及信息化条件下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出路,在于建构一套与社会需求、就业趋势、信息化时代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对接的开放式动态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出一套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其就业市场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职业素养要求相适应的课程内容体系,摸索出一套与以市场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目标相适应的质量评价体系及其人才培养模式.但在实施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地方本科高校与技术教学型大学人才培养规格及课程体系构建的差异问题,处理好课程体系改革的市场导向与专业属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全面发展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课程教学已经逐渐朝着有效教育的方向发展,教师们都在试图从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课程虽然不是技术操作类的应用性课程,但是在教学中同样可以设计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主要方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其主要包含在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并完成习题中掌握知识、在扩展讨论中学会思考、在写作汇报中锻炼综合能力、在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与扎实的实践与考核中得到保障等等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环节,这些环节如果做到实处,就能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化甚至高效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高师院校汉语言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需要从一体化的角度重新考虑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个方面,建立以"全面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语文教师素养"为总体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协调发展为基本课程框架,建设开放的"1+1+1〉3"的职业技能培养课程模块设置和灵活的课程类别设置,站在实践能力培养的角度重新挖掘和审视学生已有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做到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训练相加大于之和的目的,强化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