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金课”之“金”,不在于课程资源的丰富或者是满足某些外在的评价标准,而在于能够让大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深度学习需要重视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即课堂“感知”,只有让大学生“感知”良好的课程,才能称得上“金课”。要实现大学生的深度学习,大学教师应提供高质量的课堂讲授,“讲得好”既是学生对大学教师提出的起码要求,也是大学“金课”的重要特征。大学生需要理解学习的过程,从而在新学知识和原有经验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使知识不是被教师从外部“灌输”的,而是从自身经验中生长出来的。同时,要让学生收获到未来学习或研究的基础,而并非片面地强调“过程重于结果”,只有当大学生在课堂获得有效知识的同时,才能获得良好的主观感知,认可这门课的“含金量”。  相似文献   

2.
张毓龙 《江苏高教》2020,(12):152-156
以"金课"建设为理念推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需要重塑和超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金课"建设不能局限于"课堂革命",需要实施综合的系统工程。高职教育应该侧重于技术创新创造的学科内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构课程体系。因其"工作过程"载体的特征、课程建设要适用于应用知识的行动体系;课程评价要趋向学习过程的外部性和社会化标准,以推动在真实职场环境中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金课"建设要抓住课程标准这一灵魂,突出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教学目标评价,加快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支撑,"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不断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3.
金晏 《文教资料》2021,(4):176-177,182
打造高职"金课",不仅要求课程的高质量教学,还要担负起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这是一场以课程质量为核心的"课堂革命"。实施"课堂革命"就是重塑高职课堂,围绕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全方位梳理、设计和改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效落实深度学习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完成双高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4.
"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一主题是在对课程理念深度理解,对当前课堂教学深度审视的基础上提出的。如何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呢?笔者以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一、真实的学习背景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基础;二、真挚的活动参与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学生在互动、挑战、开放的学习活动中,主动、自然、自由、灵动地学习;三、真正的思维提升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根本。数学思维有其宽度、深度、高度,学生思维触角多维度向前延伸,才能得到更大的、更真实的进步,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5.
学习应源于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由学习者内在的兴趣、动机、好奇心与认知需求等因素驱动的学习才是深度学习。基于"函数"一课的教学评析,认为深度学习的前提是要让学习真正发生,而要让学习真正发生,需要教师创设真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动机真正发生;需要教师引领真探索,让学生的学习认知真正发生;需要教师引导真发现,让学生的知识内化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6.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坚持生活化教学,立足学生现实生活,关照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生活化不等于肤浅化,目前有些“生活化”的课堂呈现出表面学习、表层学习或表演学习,这是一种浅层次的课堂,未能实现学生真实的成长。为了既让课堂充满亲切感与趣味性,又让学习真实发生,就需要围绕学生的问题,打造生活化深度课堂,还需要深度统整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与创设沉浸式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93):22-23
教育的本质在于追求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一主三学"式课堂实质上是一种"学习型课堂",旨在重塑"教"与"学"的概念,构建"意义与实践"的关系。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是被动而是能动地学习;不是竞争而是合作性学习;不是单向传递知识,而是基于双向性和多向性对话的学习。设计合理的"自学、互学、展学"教学量表,采用科学的课堂观课、议课方式,并以此为载体,改善了学科教学,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佐藤学认为,真正的学习是协同学习,包含相互倾听、有挑战性、符合学科本质三个因素。倾听他人的声音是学习的出发点。一些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相互说",而没有实现真正的"相互学"。课例研究的重点不是放在"应当如何教"上,而是探讨学生的学习是否真实地实现;观摩者不是"对执教者建言",而是关注自身从中"学到了什么"。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必须以儿童与教师的学习为中心,遵循少则多、简则优、小则精的原则,给教师腾出研究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不仅要有蓝图,更要有行动。在打造深度学习课堂的过程中,太仓实小开展课例打样,从实践中寻找深度学习课堂的样本;研制标准,让教师的教有参照;最后不断打磨精进,使深度学习的课堂在生长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10.
对"深度学习"的评判不能着眼于其外在的表象,如学生是否积极提问,而应关注其本质,即学生是否对知识产生了深度的理解。教学中的知识可以划分为关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只需要达到"浅层学习"的程度即可,但"浅层学习"的知识是对关于"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进行"深度学习"的必要前提,因此"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不是对立的。要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不能片面地寄望于"情景体验"的方法,而是既要重视高质量讲授的必要性,也要承认训练对于思维提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笔者结合"杏坛杯"展评活动中的语文课,从三个方面对"学习真正发生"的有效机制进行探讨:下沉机制,激发学习动力;上浮机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生长机制,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课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让老师讲好一堂课,而是让学生怎样学好一门课,学生的学习是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如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变成了配角,那这样的教学就是一种失败,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努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认真听讲"转化为"认真自学"。一、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3.
刘小虎 《考试周刊》2011,(53):212-213
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景;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空间;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结果,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发展的结晶。只要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就是好课。  相似文献   

14.
不是滞留在文本平面上的课,而是努力追求思想深度的课;不是教师机械讲解的课,而是要唤醒学生主动探寻的课;不是烦琐花哨的杂乱之课,而是走向简洁明晰的朴素之课。读完王建老师的《拿来主义》教学实录,我就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堂想“立”起来的课。  相似文献   

15.
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所谓"留白"就是指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还课于生,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以及归纳的时间,而不是急着把问题全部讲完,以此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积极的思维训练。当然小学英语教学中所说的"留白"并不是一种机械的空白,而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做法,是一种为提高课堂教  相似文献   

16.
正在"活动式"课堂的延展过程中,围绕语文课程开发的学科实践活动贯穿课堂始终,它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满堂灌"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但很多时候"活动式"课堂却演变成了一种课堂"表演"。这样的课堂看着很"满",其实却很"空"。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课堂。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平台,是疑问解决及学习方向明确的平台。就"活动式"课堂而言,它的成功需要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而不是带着"剧本"走进课堂。这种课前问题形成的过程笔者称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真实地反映出学习个体的知识状态、思维层次及情感态度走向,是一种宝贵的生成性资源。如何在教学中抓住契机,巧妙而有深度地开发运用这种"不可复制"的资源呢?为师者要做的不是急着解释、下定论,而是把错误抛回给学生,给予他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18.
透视“翻转课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转课堂是什么?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是为了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学生虽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的学习;是课堂的内容得以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的学习;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更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的学习。翻转课堂不是什么?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除了教学视频外,还应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不是用视频取代教师;不是在线课程;不是学生无序地学习;不是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更不是学生孤立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以"完整的课堂观"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如何让学习在课前真正发生?在课上如何构建"基于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对话分享"的最佳学力课堂呢?在课后又如何让学习继续延展?力图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有力地影响儿童"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学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0.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当前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重点。高等继续教育"金课"建设应以学员学习需求为中心,体现"即学即用"要求;应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体现混合式教学要求;应着力缓解工学矛盾,体现碎片式学习要求。针对成人高校、教员和学员"金课"建设动力不足问题,应采取强化成人高校"金课"建设的保障能力、激发成人教员"金课"建设的内生动力和转变成人学员"金课"参与的学习意识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