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欧美工业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深刻影响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向大工程观、回归工程实践和工程专业认证的方向发展。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主动转变教育范式,提出"新工科"产教融合教育理念。其中,东南新工科产业学院积极进行新工科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内容、新质量等方面的实践,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服务国家、区域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其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迎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引发的产业变革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挑战,国家积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启动开展"新工科"建设。阐述了"新工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分析了"新工科"建设中地方本科高校的立足点,从教育理念、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合作教学、创新创业平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9,(5):113-117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产业和教育在资源、信息方面充分融合,而新工科是随着产业发展变革而成长出的新兴的工科领域。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如何建设和地方产业需求高度吻合的计算机类专业群是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内涵发展的关键。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下,以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立足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协同技术创新平台,政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平台,探索适应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计算机类专业群建设路径,推进跨学科专业深度融合和探索开放共享的新工科专业群建设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需求,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界达成"新工科"建设共识,启动了"新工科"建设工程,要求高校"新工科"教育体系必须建立在人才培养系统的开放性、融合性与创新性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转变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搭建产教融合教育平台。地方高校应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构建产教融合保障机制,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地方高校适应"新工科"建设要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已进入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新工科建设也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基于国家战略发展、国际竞争局势以及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人才储备的重要基地,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有效途径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工科建设背景和国内外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基本现状,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思考。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必须把握新工科内涵,重点关注专业能力目标达成、教育教学各要素重构与多元化革新等关键内容,同时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教育链条中,保障师资队伍的快速建设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MOOC教学是支撑新工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新工科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深度融合等角度对MOOC与新工科关系进行了剖析,提出MOOC教学与新工科建设统筹开展的路径。最后以协同推进MOOC教学与新工科建设案例,提出将二者统筹起来、协同推进,加速教育教学的时代变革。  相似文献   

7.
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和夯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新型组织。基于我国首批50家现代产业学院的范例,解析当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兴起动因与建设目标、建构逻辑与融合策略、未来行动路径。研究显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国家重点领域;赋能产教深度融合,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工程教育组织形式,深化新工科建设;变革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共同形塑现代产业学院的兴起动因与建设目标。进一步,当前现代产业学院的建构逻辑与融合策略集中在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的混合式组织架构;注重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反向设计;创建浸润真实工程环境的项目式教学范式。最后,指出未来推进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8.
丁昕 《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08-209
新世纪以来,为应对国际高等教育激烈竞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产业深刻变革、科技新一轮革命等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的更新和更高的要求,教育部组织开展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等一系列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计划,旨在解决工程教育科学化、专业建设学科化、教育界与产业界脱节、人才培养滞后人才需求等问题。文章分析了CDIO、卓越计划、新工科三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工作中落实改革任务所需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9.
2017年,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要求。新工科概念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的学科思维定式,推动工科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基于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重新审视新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新的工程学科。一般认为,新工科是由应用理科等基础学科孕育、延伸和拓展形成的“新兴”工科,传统工科转型、改造和升级形成的“新型”工科,以及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生”工科共同构成[1]。也就是说,新型工科和新生工科形成与发展的逻辑均基于传统工程学科建设的经验实现工科再造,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需求,唯独新生工科是新生事物,其建设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态势和地位,同时为应用理科等基础学科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厘清新兴工科专业形成和发展的逻辑,明晰新兴工科的内涵特征与建设重点,是有效推动新兴工科建设、引领未来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基于此,本文旨在简要探讨并理顺新兴工科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逻辑,以期为新兴工科建设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我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提出了多方协同育人、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产业能力、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实施工程教育的重要实践教学平台,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理应充分发挥其在新工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但事实上,工程训练中心仍处于新工科建设的边缘地带。为此,该文结合新工科建设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从思想意识、平台建设、教学模式、师资队伍4方面对工程训练中心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实践转向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光斗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开拓者。他提出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的工程师、要密切工科院校与经济建设的联系、应采取通专结合的教育模式等重要工程教育思想。他的工程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新技术、新经济与新业态不断涌现,人们的学习、交流与合作方式正发生新的变化,高等工程教育也在不断改革,致力于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人才。在未来社会,高校的使命不仅是培养合格毕业生,更要努力保持和提升学生在其终身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为此,高校现有的学历教育模式将逐步向自定义节奏的服务型教育转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未来工程教育形态将发展成为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服务型教育。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服务型教育发展的动态与趋势,提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不断变化的可持续竞争力人才需求观,探讨了服务型教育形态与模式,阐述了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服务型教育体系及新模式、服务型教育建设与发展的关键要素、面向服务型教育的开放教育生态,探索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新工科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新形势下开展新工科建设,培养创新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对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合作教育在北美地区工程教育领域普遍采用,培养了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尤以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为典范。北美合作教育发展历史与趋势,对我国新工科建设和产教融合具有四点启示:1.深刻理解合作教育;2.以合作教育深化产教融合;3.以合作教育建设新工科;4.对合作教育项目开展认证。  相似文献   

14.
高等工程教育是面向产业的教育,随着工业4.0的到来,国家层面要求工程教育采用产教融合的模式。当前,高校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实践资源很难支撑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不足,企业接受度低,就业压力大。将产业与高等工程教育紧密贯通,实施产教融合是当前工程教育发展的主要模式。高校如何有效结合产业的需求,引入产业资源,并融入到教学中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还有待深入探索。本文提出基于云产教和众包的理念进行工程教育模式的创新,将产业教师、毕业设计需求、工程案例、教育服务、远程实践等引入工程教学体系,创新系列措施和方法,研制云产教的平台载体,并在本科工程教育中实践,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产教融合探索途径和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工科建设成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工科建设存在一定的耦合性。设计思维作为一种创新思想及方法论,在创新理念层面和创新方法层面均与新工科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相契合。基于此,试验并打造新工科专创融合课程:工科中的设计思维,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形成一定的专创融合路径探索经验,为新工科及其他专业的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进行,综合国力竞争愈加激烈。以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新媒体等为代表,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正迅速地渗入到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断推进新工业革命迅猛发展。因此,新型工程教育改革,尤其是新工科改革迫在眉睫。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法综合分析了国际新工科发展的背景、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维度的异同;然后,采用调查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对我校与其他高校新工科建设工作开展比较研究,旨在为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学科专业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改进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进而提升我校的综合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7.
工程的学科性决定了工程实践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就是回归工程实践。国外国内"回归工程实践"的背景、目的不尽相同,但本质上是强调工程教育应回归教学、回归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我国,省属工科院校是这类改革的重点。应对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过程与管理方面的问题,省属工科院校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着力破除工程教学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的高等工程教育。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建设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不同学科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本文以韩山师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在新工科建设理念和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院校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它向工程伦理教育提出了深化教育目标和内容、推动价值理性回归的新诉求。鉴于我国工程伦理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单一、教育内容狭窄、教育模式舶来化等焦点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工科"建设的诉求,我们需要积极探索有效路径,构建协同机制以实现资源共享,引入宏观伦理以促进交叉融合,加强继承创新以推进本土化。  相似文献   

20.
鲍静  潘勇 《江苏高教》2021,(8):76-80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主管部门适时提出大力发展和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和号召.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培养理念与当前的产业变化、未来发展需求不相匹配,课程设置刚性固化,培养过程逐渐封闭等问题.文章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等工程人才培养过程始终、调整专业设置、更新专业课程内容、加强校企协同合作人才培养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