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独立意志和人格,具有怀疑批判精神和敢于实践的精神,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标新立异、这些都是创造性的前提,是人的素质的重要内容。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进一步指出了创造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受教育者的创造能力,应该是教育的灵魂,是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何谓创造性人格?目前尚无统一的理论界定,但正确的创造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动机;执久而高昂的求知欲(兴趣和好奇)--创造热情;不迷信,不盲从,敢于怀疑,敢于挑战,富有的个性--创造个性;坚定信念,顽强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创造毅力;较强的自主性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创造态度,等等。所有这些无疑是一个完美创造性人格所必备的。  相似文献   

3.
创造型人才的素质特征与创造力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造型人才的素质不仅智力因素优秀,而且非智力因素而其自身特质。培养创造力,要指导学生从微观到宏观、从书本到实践,努力拓展视野;要求学生提高哲学素养,提升创造性思维品质;启发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冒险、喜欢尝试新方法、探索新道路的敏锐的感知与探索精神;帮助学生排除和克服形成创造思维的各种障碍,敢于挑战权威;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与个性。  相似文献   

4.
王侠 《教学随笔》2008,(3):22-22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意愿和态度,是创造品质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造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鼓励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独到见解,但又不是固执己见;敢于说他人没有说到的话,但又不是目空一切;敢于对课堂上教师不合适宜的解说说“不”,但又不是藐视师长;敢于对书本中的“定论”提出挑战,但又不是无知狂说;敢于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  相似文献   

5.
1 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陶冶创新个性性。敢于质疑问难 ,善于发现问题是创新的火花。要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氛围 ,以学生为主体 ,采取教师启发、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 ,寻找问题 ,思考问题 ,养成良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 ,敢于想象猜测 ,不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品格 ,尊重学生的人格 ,培养学生敢于探索 ,勇于创新 ,富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竞争意识 ,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格 ,使学生成为具有现代独立人格和丰富个性的开拓型人才。2 为学生提供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客观的心理学的角度对邓小平同志的人格品质即坚定的信念,对人民深厚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仁善博爱的胸怀等的分析以及其形成过程的探讨,揭示了这位伟人之所以创造了如此惊天动地的伟业,是和他的健康人格、高尚品质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汪长友 《学语文》2008,(4):18-19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文革”时代的特点。 2.学习巴金先生敢于忏悔、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品质。 3.让学生通过对“文革”这个时代的反思,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善良的人品。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高职院校技术物理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具体实施要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的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三是充分发挥高职技术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探索,强化“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高职院校技术物理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具体实施要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的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三是充分发挥高职技术物理实验的创新与探索,强化"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这些品质无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南平市水东学校"以人为本,为学生一生发展作准备"的办学理念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加入WTO以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质量的挑战,高职教育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除了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尤应提高学生创业、创造素质。创业、创造性素质主要包括终身学习的能力,适应不断更新变化的专业工作的态度与能力,在专业工作中敢于创业的精神与个性,创造性思维品质和人格品质等。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出发,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不断深化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开拓道德教育新境界,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其智商、水平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好奇心、已有创造方法及人格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创造性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重视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我国传统教育崇尚经验,反对创新;崇尚权威,反对怀疑;崇尚中庸,反对超常。这种观念培养出来的人,多数墨守成规,谨小慎微,而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勇于探索好品质,提高其创造能力。要培养敢于质疑的能力。学生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教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心理分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人格是人的创造性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启动、导向和维护着人们的创造性活动。分析了创造性人格品质的心理结构,归纳、总结了当代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具体的外显特征,并从以学生为本,改革当前教学环境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创造的目的性、动机性和意志性品质,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创造性人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学生所要面临的是充满竞争的新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未来的他们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时代,造就创新人才振兴国运已被人们所共识。要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关键是逐步培养和形成创新人格(个性)。有创新人格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才会积极地、自主地树立创新意识、提出创新要求,才会以持久的热情、坚强的意志,不断去探索、去开拓、去创造。化学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学科之一。应积极渗透培养创新人格的教育思想,积极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以下是笔者结合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以化学实验为落脚点,谈发展学生创造个性品质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何谓创造性人格?目前尚无统一的理论界定。但正确的创造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动机;持久而高昂的求知欲(兴趣和好奇)——创造热情;不迷信、不盲从,敢于怀疑、敢于挑战,富有想像的个性——创造个性;坚定信念、顽强的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创造毅力;  相似文献   

17.
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根本.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教师要考虑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样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的创造能力离不开创造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它是随着儿童心理、生理、认知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儿童早期的艺术教育中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美术教师可从想象与续画教学入手,对低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培养他们积极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造的良好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素质.  相似文献   

18.
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根本。培养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意祝和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教师要考虑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样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的创造能力离不开创造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它是随着儿童心理、生理、认知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的,儿童早期的艺术教育中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美术教师可从想象与续画教学入手,对低年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开发,培养他们积极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造的良好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素质。  相似文献   

19.
儿童美术教育是艺术的启蒙教育,天真无邪、无拘无束是孩子们的天性,也是儿童画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儿童画的精髓所在。而现今有的美术教师往往太重视绘画技法的学习,而忽略了保护儿童"原生态"的绘画。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应该学会用童心去观察,去感受孩子们的作品。通过绘画的学习去激活在孩子们身上的灵性和天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敢于创造、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健全、和谐的人格。让我们放飞想象、创造的翅膀,像天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部的创造过程。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品质,能起到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音乐在培养学生创造、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