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大千是20世纪享誉海内外的国画大师,其"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的艺术见解极具代表性。他所创造的泼墨泼彩画法,极大地发挥出了色彩的能量,色彩效果极为明丽、绚烂。张大千的绘画艺术既保持了东方艺术之神韵,又对复兴中国画色彩艺术、促进中国画现代化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大千的泼墨泼彩山水画将传统色墨与自然色光紧密结合,突破了千百年来文人画的用色模式,极大的张扬了中国画色彩魅力,这是张大千融合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与西方现代艺术之后整体色光观念下的独特用色方式。水、色、墨是色彩的主体,色与墨的浓淡、轻重、虚实变化是色光在物体上所形成的明暗、黑白灰关系的说明。这种通过主观感觉筛选之后综合交织出来的总体印象符号化的色彩、色光观,是泼墨泼彩山水画超越现实又存在于现实、不似而似的具有极强审美内涵的高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张大千是一个性格豪爽、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的生活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具有多方面的修养,人物、山水、花鸟都有极高的造诣,尤其是创泼墨、泼彩法,在山水画表现方法上作了重要的开拓。  相似文献   

4.
张大千一生漫游名山大川,用眼和心摄取自然造化之美,日雕月琢,聚沙成塔,为他精彩绝伦的彩墨山水画奠定了基础,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真正体现。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与作品赏析等途径,重点分析张大千泼墨泼彩山水画意象生成与呈现,这些意象反映了人与自然山水的通联关系,即从人本出发,把自然与人的情感的某种联系加以强化和表现,寄以蕴寓自己的人格、品操、情感等因素,目的是托物言志,缘物以寄情。泼墨泼彩意象的生成与呈现体现了张大千对自然超高度的审美感知与籍古开今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5.
张大干一生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植根中国艺术传统又不断创新,终成一代艺术大师。张大千在融汇历代名家之长外,善于吸纳姊妹艺术营养,而摄影艺术就是其绘画艺术的重要源泉之一。摄影中的光影、透视、构图、色彩和视角等元素对张大千绘画有深刻的影响,成为促使他晚年画风巨变,开创泼墨泼彩画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陈思遥 《文教资料》2013,(18):61-62
无论是复笔细腻、古雅华丽的重彩画风,还是别具一格的逸笔写意,或者是独特的泼墨泼彩,张大千的绘画艺术不仅体现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更体现理论与技法上中国画色彩的全面复兴。"大千荷"以荷花图式为载体,见证了张大千对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和突破。  相似文献   

7.
白雪  李浥 《文教资料》2013,(21):62-63
印象派作为西方19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派,颠覆了西方传统绘画中的图式结构,在艺术史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印象派倡导的外光写生与色彩性、绘画语言回归绘画本身等观念,同样影响了张大千的艺术创作.张大千泼墨泼彩的作品以印象派的光色表达传统绘画的意境,丰富了中国绘画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画风工笔和写意结合,水墨、重彩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张大千的山水画注重“以造化为师”,“师法自然”。张大千的山水画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仿古期、渐变期和创新期。他的泼墨泼彩山水画是他一生艺术实践的结晶,充分地表现出张大干先生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0.
张大千1899年出生于四川内江.原名张正权、张权、张爰。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艺术最大的成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相似文献   

11.
张大千以其晚年独创的泼彩技艺,卓立于现代中国画坛,成为开创型的中国画大师。对于他的山水画表现力而言,他的泼彩主要起了如下四种作用:以彩当墨,以笔当泼;以墨作底,以彩醒墨;以色作泼,晕染天趣;以笔运彩,抽象天成。这几种泼彩效果的使用,也体现了张大千在泼彩山水画中对泼彩利用上的三种境界。特别是张大千泼彩山水画中的一些作品,已经达到了以形为形、以色为色的最高境界,从而使张大千山水画开始了由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对于绘画大家张大千先生来讲,山水画最注重的为造化,师法自然。他的山水画大约历经了三个演变阶段,即仿古阶段、成熟阶段及创新阶段。张大千先生的泼墨山水画是艺术界内最为宝贵的财富,充分反映出了画家勇于尝试、大胆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蜀中山水孕育了张大干的蜀中画与蜀中诗。蜀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水、名胜、古迹众多,风物、风情、风习奇特,不仅成为张大千诗画创作的题材,而且是他情感的寄托和艺术的生命,影响到他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张大千以造化为师,天地万物为他所用,蜀中时期笔墨风范开始具有独创性,成为张大千绘画技法“变革”的前奏。蜀中诗画是张大干艺术世界的奇葩,反映出张大干恋乡的情感特性和“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1950至1960年代间,张大千创作了不少以长江山水为主题的画作,这些描绘家乡景色作品的受画者常是画家的亲旧故交,因此这些画作成为凝聚他和亲友间情谊以及思乡情愁的媒介。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所藏《蜀楚胜迹》册即如此。张大千藉由自身所熟悉的长江山水混融了关于家乡的美好记忆;藉由馈赠至亲挚友,不仅唤起他们对故乡故情的熟悉与共鸣,也在他与受画者之间再次凝聚了属于彼此的情感世界与新的记忆。《蜀楚胜迹》以其实验性的技法表现,赋予长江山水画作怀乡情愁的内涵,无论放在张大千泼画风格发展的过程,或是长江山水之作来看,都有着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宋代梁楷的泼墨人物画,以其独特的“墨象语言”拉开了与传统“线型语言”的距离,但是,由于长期封建专制的险恶环境和极难攻克的人物造型等因素的困扰,水墨人物画一直裹足不前。20世纪,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艺术家们顺应时代的潮流,将水墨人物画创作推进到了空前的历史高度。目前的水墨人物画坛虽然多元并举,但是存在的问题尤其是理论上的问题亟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梳理。  相似文献   

16.
塞尚的绘画体现出和谐、冷静和平衡,他对形和色有着特殊的感觉,对明暗、体积、层项、空间和刻画等也有研究,表现了他关于现代会画的全新艺术理念与境界。实践证明塞尚的绘画,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色彩是中国画重要的表现语言,中国画的随类赋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同时中国画用色也包括作者的主观意象色彩属性。宋元以后,中国画色彩向水墨转变。如何认识古人和现代画家在中国画色彩方面的用色差异。成为品鉴中国画色彩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