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从目标、理论基础以及时效性三方面促进了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以石河子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即明确课程指导思想,构建科学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编写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就业指导教材。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我国高校一门新型的职业指导类课程,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对提升大学生个人竞争力,促进高校长期健康发展,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维护社会繁荣稳定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昌教育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为例,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实施途径,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隽 《中国成人教育》2007,(14):118-11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在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中才刚刚起步.它的课程开发、内容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在理论层面上探讨较多,可真正在实践层面上推进,具有实践操作性,而且取得明显成效的经验并不多.本文从“边开发边实践、边实践边开发“的行动研究方式出发,构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模式,以必修课的形式付诸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实践“主体参与型、主体探究型、主体发展型“三板块教学模式,并对课程实践作出评价,同时谈了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为了完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教学模式,发挥课程效果,应用微课能够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更好地对自己的学习生涯以及日后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本文主要研究了对《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微课的分析以及如何应用,对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堂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从"课程思政"与课程关系阐述着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包括"课程思政"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程思政"现状分析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路径,以期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一个涵盖大学全程的职业规划课程教育、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的全方位立体化系统。本文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为抓手,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构建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校企合作实践平台等贯穿大学全过程的教育教学体系,有效地引导了大学生主动规划职业生涯,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中国高等教育而言是一门新型的职业指导类课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提升大学生个人竞争力,促进高校长期健康发展,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以及维护社会繁荣稳定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职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学生职业生涯对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的有关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授式教学,以案例为主导案例型教学,以调动学生参与性的情景式教学。  相似文献   

9.
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高校毕业生要成功就业,就要增强自身的可雇佣性,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近年来,高校纷纷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本文以行动导向教学观为指导,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进行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职业生涯设计,是大学生就业最先行、最基础的一项准备工作,也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的关键一环.本文从优势理论出发,提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四大核心概念:定位、目标、规划、行动,并分别从"优势定位:职业生涯设计的战略;明确目标:职业生涯设计的前提;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有效行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这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定位、目标、规划、行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行动研究的发展对教学论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行动研究隐含着相对主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等知识假设,对教学论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正确对待行动研究、坚守教学论的理论品格、保持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适当张力是教学论研究应对挑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ction learning and action research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university learning and teaching. Action research is conceived as a philosophy, a theory of learning, a methodology and a technique. The philosophy includes theories of action, critical theory and 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 The learning theory encompasses adult learn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double‐loop learning. The methodology is based in the dialectical epistemology and the non‐positivist paradigm. Examples of action research as a technique are the nominal group technique, the repertory grid technique and other tools aiding reflection and group discus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action research not only advances knowledge, but also improves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by. developing people as professionals and “personal scientists”, and organisations as “learning organisations”.  相似文献   

13.
行动研究是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现状分析,根据行动研究的特点,探讨了行动研究应用于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理据和优势,并用一个案例展示了进行行动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师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国外教育界探究和实践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它既是师资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在职教师自我完善的捷径。同时它又是解决教学与研究领域脱节问题的手段之一。行动研究作为反思研究方法的一种形式,为英语教师参与实地改进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 contains so much more than the written plan. Early in 2000, an invitation came from the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Network (CARN), to people experienced in action research who might want to help plan and present an action research event for elementary school science teachers in Venezuela, South America, in Autumn 2000.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outcomes from planning and enacting the resulting workshop to show how planning can be the subject of action research. It goes on to show how planning and teaching interact in a multifaceted way towards technical, practical and emancipatory ends. Planning and teaching are best seen as conversation, a conversation that is both synchronous and asynchronous.  相似文献   

16.
行动研究作为外语教师教学的一个特别手段,对外语教学方法的革新有着不一般的作用。本文在简述了其理论基础后,重点分析了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其研究结果既可以加大教师的教学意识,也可以解决一般的教学研究无法涉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Action research is a form of professional inquiry in which the teacher's role is seen as key to educational improve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methodologies developed by the Logo Action Research Collaborative – a national network linking 100 teachers at nine sites – that facilitate and support collaborative inquiry by teachers into their own teaching practic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mprove, develop, and incorporate new forms of student assessm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curriculum. The project focused on the Logo computer language, a powerful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problem‐solving and mathematical inquiry. The authors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action research as an evolving discipline. They identify three phases of a year‐long action research cycle, and describe key strategies developed by the project to support teachers in taking on a research frame of mind, identifying areas of concern, and undertaking and completing action research projects. The paper includes several illustrative examples of action research investigations undertaken by teachers, and demonstrates the benefits to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volved. It closes by making a case for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action research to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initiatives and school restructuring.  相似文献   

18.
Action research as a form of staff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行动研究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动研究是一个术语,一种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强调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行动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计划、行动、反思以及评价的动态性、实践性的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在较短时间内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以解决实际问题。在教育领域,行动研究对于促进教学过程中优化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行动研究在于问题的及时解决,而不在于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因而其效度不高。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早期的行动研究具有实证主义的倾向,认为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普遍的教育规律,以教育实验的方式进行,强调实验过程对条件的控制,只有极少数教师参与行动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行动研究一方面仍遵循实证主义的"假设—验证"模式,另一方面也具备了解释主义的精神,即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理解情境化的教育实践;进入21世纪,我国的行动研究更是坚持解释主义的立场,并出现"草根化"的趋势。行动研究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是教师将他人理论转化为个人理论,再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