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古证明:远在5-lO万年前,邢台就有了人类活动。在市区内发现仰韶至商周文化遗址三百余处;1990年邢台发现南小汪西周遗址、葛庄先商文化遗址和西周邢国墓群。研究证明:南小汪遗址在西周时期是一处与邢国王室有密切关系的聚居地,应为邢国都城遗址,给研究邢国都城提供了实物依据。葛庄先商文化遗址为进一步论述商人起源“祖乙迁于邢”“昭明居砥石”等问题提供了大量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2.
邢地在商王祖乙迁都时地名不可考,商都由邢地迁出后,"井方"方国内迁于此,邢地遂得名"井",后演变为"邢"字。西周邢侯国的建立,对邢台的历史影响深远。上世纪90年代文物部门对邢国墓地和南小汪遗址两处邢侯国的遗存开展了考古发掘,出土器物独特大方,纹饰庄重生动,制作异常精美,显示了很高的制作水平,说明周代邢侯国的社会文明已达到一定的水平。与戎狄的长年战争是其衰落的主要因素,最终因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攻伐而灭亡,这也同时加速了邢姓群体播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的主要发现地是河南安阳殷墟,目前所见与殷墟甲骨文最有血脉关系的应是在郑州早商遗址发现的牛骨刻辞。2003年,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新出土了介于殷墟文化二、三期之间的商代甲骨文,令人关注。此外近几十年来,在陕西周原遗址、山西洪赵坊堆、陕西长安张家坡、北京昌平白浮、北京房山镇江营和琉璃河、河北邢台南小汪等地西周遗址也出土了一系列商代末年至西周初年的甲骨文。  相似文献   

4.
湖南地区商代遗存以及商代青铜器的发现,为商代南土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资料。通过对考古资料的研究,理清了湖南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商代南土的变迁情况。湖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分布的中心在洞庭湖及湘江中下游地区,时代均属商代晚期,属于商文化系统。以湖南岳阳铜鼓山遗址为代表的商文化遗存,是中商时期南土的一部分。岳阳费家河遗址为商代晚期文化遗存,其文化内涵受到了中原商文化一定程度的影响。从湘江流域目前发现和发掘的商代遗址考察,除长江沿岸以铜鼓山为代表的小片区域外,长江以南其他地区无论在二里岗期或殷墟期都是很典型的土著文化,因此可以断定湘江流域有商一代未曾成为商地。  相似文献   

5.
以铜绿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古矿冶遗址的发现,证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铜矿资源最迟于商代即得到开采、冶炼,历两周至秦汉,前后延续有一千多年,几乎伴随着中国青铜文明的整个历程。盘龙城遗址是商王室统治南方的区域中心,除了政治、军事上的作用之外,还起着获取南方丰富的矿料资源,并以此作为加工、中转基地,不断输往中原商王室的重要职能;盘龙城商文化的兴起、发展,与铜绿山等地铜矿资源的采冶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豫北重镇———安阳的西北郊新发现了一座规模巨大的商代城址。该遗址位于安阳殷墟遗址的东北外缘,深埋于距现地表25米以下。城的平面呈方形,城墙残存了部分基槽,宽度9米左右。城址四面城墙的长度都在2000米以上,城的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城内有丰富的文化堆积,清理出房基、水井、灰坑、墓葬等。据现掌握城内主要文化遗存的年代,可初步判断该城址的修建和使用的年代早于商王武丁时期而晚于郑州商城。经专家学者现场勘察,一致认为,这是20世纪末商代考古的重大发现,是商代都城考古的重大突破,同时…  相似文献   

7.
李伯谦 《科技文萃》2001,(2):158-159
对古史年代的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若从西汉刘歆算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进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有关夏商周三代年代的研究,一直是古史年代研究的重点,先后提出过不少三代年表,对夏商周时期重大事件发生之年也作出过种种推断。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研究手段的落后和研究方法的单一,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始终未能取得突破。国家九五重大科研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采取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方法,经过两百多人五年的努力,对夏商周年代研究获得了重大进展:对西周和商后期提出了比较准确的年代,对商前期和夏代建立了基本的年代框架,并依此提出了新的夏商周年表。毫无疑问,该年表的提出,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深入。 新的夏商周年表,是多学科协作研究成果的结晶,考古学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参与学科,根据有关夏商周时期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建立的夏商周考古分期标尺,以及通过按期别和单位采集的系列含碳标本14C测定拟合结果建立的夏商周14C年代框架,是新的夏商周年表得以提出的基础,是重要的科学依据之一,这是以往任何三代年表都缺乏的。 围绕“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的目标,根据拟定的课题,自1996年“工程”启动以来,先后组织了对17个遗址新的发掘,这17个遗址是: 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山西曲沃天马—曲村晋文化遗址,陕西西安丰、镐遗址,陕西周原遗址,陕西武功郑家坡遗址,陕西歧山王家嘴遗址,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河南安阳洹北花园庄遗址,河北邢台东先贤遗址,河南郑州商城遗址,河南偃师商城遗址,河南郑州小双桥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陕西商州东龙山遗址,河南新密新砦遗址,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河南禹县瓦店遗址。 新的发掘,填补了夏商周文化谱系中的缺环。例如对琉璃河西周燕都居址的发掘,找到了西周中期的遗存,第一次将居址分为西周早、中、晚三期。对安阳花园庄、邢台东先贤的发掘,找到了商代前期晚于郑州小双桥早于殷墟文化一期的遗存。对新砦遗址的发掘,再次确认了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一期的新砦期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高红商代夯土基址从24个入围的重要考古发现中胜出,被评为200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基址的发现,凝聚了几代考古人的心血,基址的发掘得到国家文物局、省、市、县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遗址的研究工作还在继续,终将结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9.
高红商代夯土基址从24个入围的重要考古发现中胜出,被评为2006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基址的发现,凝聚了几代考古人的心血,基址的发掘得到国家文物局、省、市、县相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遗址的研究工作还在继续,终将结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试题设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盘龙城遗址群位于府河以北、盘龙湖西侧的丘陵岗地前缘(见图1)。它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发现的夏商时期最大的城邑遗址,也是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遗址群的考古工作至今已延续60多年。近年来,考古部门扩大考察范围,曾多次在枯水时节于湖盆及河床中发现商代文化遗迹,这些遗址在丰水期没于水下,枯水期则显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11.
1975年江西清江横塘狮脑山,位于县西22公里,西南距著名的吴城商代遗址七公里.吴城商代遗址是1973年发现的,是我国长江以南第一次发现的较大规模的商代遗址.此遗址出土的大量器物与郑州二里冈、安阳殷墟,辉里琉璃阁、藁城台西、黄陂盘龙城等商代遗址出土的同类器物较为接近,可见江西吴城文化与中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本期介绍的清江狮脑山出土的虎耳兽面纹扁足铜鼎,风格与吴城商代遗址出土的一些青铜器相似,年代与殷墟早期相当.此鼎口部为斜折沿,厚唇、立耳、两耳上各立一虎,虎身满饰云雷纹,二  相似文献   

12.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是大遗址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在考古调查基础上的考古勘探则是考古发掘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可以说大遗址保护的成功取决于严谨科学的考古勘探工作。文章围绕考古勘探对大遗址保护的作用及与大遗址保护的关系展开论述,分析了大遗址保护视角下对考古勘探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8日下午,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我省柳林高红遗址的商代夯土基址入选。为了对高红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笔者通过多方调查,从村名考证、文化遗存、高红人物、天象阐发四个方面对高红遗址所在地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4.
人类何时采用文字记录代替结绳、串贝记事?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我国最早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 杨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面积近5万平方米。据出土器物类型分析,该遗址时代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考古队员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  相似文献   

15.
2007年4月8日下午,“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我省柳林高红遗址的商代夯土基址入选。为了对高红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笔者通过多方调查,从村名考证、文化遗存、高红人物、天象阐发四个方面对高红遗址所在地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16.
“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0月7日至13日在商代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全国科研、高等学校、文博考古、报刊出版、等部门有关人员一○八人,大会收到论文五十四篇。这次会议就商史,甲骨学、殷商考古研究中许多重大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略述如下: 在商史研究方面,大家充分利用考古资料、甲骨卜辞、古文献,对商代社会性质、人殉人祭的性质、商代都城和商周关系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特别是有人提出了商代都城是两都或数都并存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7.
从近年来对岷江上游地区考古调查及其对营盘山遗址的勘探和试掘中,发现了8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采集点,并在营盘山遗址中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近万件。此次考古工作使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的内涵得以基本明确,并以此建立起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初前序列,为进一步探讨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内涵及古蜀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七色板     
宜昌发现最早象形文字 我国文字起源又推前两千年 湖北考古工作者最近在宜昌县杨家湾遗址发现我国最早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比商代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 杨家湾遗址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存面积近5万平方米。据出土器物类型分析,该遗址时代属大溪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考古队员从该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石器、玉器,还发现170余种刻划在陶器上的符号。这些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先秦经济史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我们仅就所见,对其中的部分成果简要撮述如下: 一、关于商周经济史的研究在专论商代土地制度的文章中,王贵民《就甲骨文所见试说商代的王室田庄》(《中国史研究》1980年3期)从卜辞资料说明商王室有它设在王畿与其他地区的直属农田,令官吏或亲自督率生产,并认为此即商代的王室田庄,因处于奴隶制时代,统治者可以用田庄集体劳动方式下来取得收入。文章从分析涉及王室垦田活动的卜辞,提出商王室田庄形成的途径之一是征服与掠取异族土地、奴役他族人民为之开垦,耕种,另一种途径是在商王国辖区内不断强行扩大田庄,移民定居。这表明商王朝已经确立了全国最高的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20.
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商城与偃师商城考古发掘研究,是20世纪中国考古史上的重大科研成果。但由此而来的学术争议也此伏彼起,烽火不断。随着郑州商城出土遗物的不断面世以及众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专家学者的潜心探索和联合攻关,确认郑州商城是距今3600年的商代前期都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