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图书馆的读者借阅记录中通常会隐含读者的借阅兴趣和规律,如何有效地从中提取出读者对各类图书的兴趣,对读者的借阅模式加以区分,可以对图书的分类组织、图书的采购编目、以及读者服务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引入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的借阅模式分析方法,在读者借阅记录上的实验表明通过读者对不同类别图书的兴趣作为度量对读者借阅模式加以区分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于曦 《现代情报》2010,30(3):135-138
运用Unicorn系统的报表功能对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各类图书的种数、册数及平均复本数以及在5年内借阅频次较高和较低的各类图书的种数及其所属学科子类目进行统计。分析各类图书的使用情况,找出读者的借阅倾向,完善图书的复选工作,为今后图书的采购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张贝 《现代情报》2012,32(12):95-98,104
将物理学家Jorge E. Hirsch提出的定量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成就的方法——h指数及Egghe提出的g指数的结合hg指数试应用于图书馆图书借阅数据分析,得出读者对文献"高利用次数",反映图书利用状况和读者的借阅情况,从而对读者阅读状况进行分析,为群体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图书馆2011年~2012年各类图书借阅数据和不同类型读者借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高职医学生的借阅倾向和阅读特点,以期为优化藏书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志超  张远  侯胜超 《现代情报》2013,33(10):143-148
图书馆流通数据是图书馆业务流程优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其分析方法层出不穷,但用于指导图书馆实践活动的甚少。本文通过参考与借鉴情报学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重新定义并建立基于图书借阅频次的评价指标,即图书半衰期、图书集合普赖斯指数、图书滞架指数、图书h指数,以及基于读者借阅次数与行为的分析方法,即读者h指数等指标和图书耦合/共现网络模型,从而提高对高校图书馆流通数据的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希冀为优化采购和布局配置,向读者提供积极、主动、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静  李丕仕 《现代情报》2009,29(9):7-10
运用混沌理论对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流量数据时间序列进行相空间重构,分析得出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行为的演化具有明显的混沌特征。针对图书借阅流量在不同时间粒度各时期中的波动特点,构建了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的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流量混沌预测模型。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图书借阅流量的验证表明,混沌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现有个性化图书推荐没有考虑受纸质图书的复本,构建读者及纸质图书属性矩阵、读者借阅偏好矩阵,定义基于页数的借阅时间、新书、图书类别的借阅权重。建立读者借阅偏好矩阵和读者属性矩阵的关联、读者借阅偏好矩阵和纸质图书属性矩阵的关联。根据教育部对高校大学生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读者借阅记录的统计,在图书馆书库存在复本的情况下区分专业、非专业纸质图书推荐。在真实的借阅记录数据集上,实验验证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天津职业大学图书馆2008流通报表统计入手,统计出图书典藏库位报表、不同层次读者借阅图书报表、馆藏图书分类报表,共计三大类五小类报表。进而分析报表中的数据,阐明流通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图书馆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纸质图书借阅率下降问题的分类和统计梳理,分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了图书馆应采取多种措施,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读者阅读倾向,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调整书库布局,加强图书宣传与引导工作,激发读者借书热情,达到提高纸质图书借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东华理工大学图书馆近5年各类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设想建立一种满足读者需求的采购模式,优化馆藏,推广阅读,从而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杨建明  刘芳 《情报探索》2014,(4):25-28,32
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图书馆为例,利用关联规则对2007—2012年读者借阅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找出不同类别图书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指导图书馆调整馆藏布局、改进图书借阅及图书采购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李蛟  孟志强 《情报科学》2022,40(11):133-138
【目的/意义】图书借阅数据的预测对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精准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收集了 中国东北地区某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十年的借阅数据,并分别按图书类别、借阅者所属学院分类,对未来的 借阅趋势进行了预测。【方法/过程】本文使用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混合预测模型进行图书借阅数量的预测,其中混 合预测是一元时间序列预测与多元时间序列预测的结合。【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时间序列算法用于高校图书 馆借阅数据预测,2008 年到 2017 年借书数量由 300 左右增加到近 4000,2018 年到 2021 年 C、D、G、J、S、U、I类图书 中,D类、S类图书的借阅数量下降幅度最大,U类图书借阅数量下降幅度最小,T类、E类借阅量的上升幅度最大,Q 类、X类的误差率较大,研究结论供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参考。【创新/局限】学界上针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和服务 创新研究较多,但以一元时间序列与多元时间序列预测角度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本文弥补了此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不断推陈出新,但尚缺乏在论文被引离散度层面对作者影响力的评价,本文提出一种综合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作者影响力评价指标--Gm指数。【方法/过程】以2009年-2018年图书情报领域发文量最高的20名学者文献数据为样本,采用熵权法确定作者论文被引频次平均性和均衡性的客观权重,计算作者的Gm指数,与h指数、g指数、篇均被引频次进行对比,并从稳定性、区分性和相关性角度讨论Gm指数的评价效果。【结果/结论】结果表明:Gm指数与h指数、g指数、篇均被引频次呈显著相关,与h指数、g指数相比,Gm指数的数据稳定性良好、对作者区分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夏勍 《情报探索》2013,(12):115-118
采用SPSS Statistics软件中的聚类分析法,对南昌大学图书馆流通书库2009-2011年零借阅的图书品种进行分析,以年均入藏量和零借阅率为统计变量,以中图类目(共35类,包含T大类下二级类目)为标注个案,进行系统聚类和OLAP立方体分析,据此提出了读者热衷型、读者关注型和读者漠视型图书的概念,并探讨了降低零借阅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ka读者借阅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管理系统借阅数据直接反映了读者的借阅行为,对其研究可以了解读者的借阅习惯。使用Weka软件,运用其关联分析、聚类中的不同算法对华南师范大学2008年研究生图书借阅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了一些有益的分析结果,对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姜晨曦 《现代情报》2013,33(12):138-140
本文对大学生读者在图书馆借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心理过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结合本人在图书馆总服务台的多年工作实践,提出了工作人员针对读者在借书过程中的心理表现行为如何做出相应的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旨在为图书馆文献采购经费使用效益最大化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采集某大学图书馆2006-2016年中文图书的借阅册数、有效读者人数、馆藏册数、文献采购经费等数据,运用Kriging代理模型,构建该大学图书馆文献采购经费预算的预测模型。[结果/结论]当有效读者数与借阅册数保持1:7的比例关系,有效读者数与馆藏册数保持1:25的比例关系,馆藏册数与借阅册数保持2:1的比例关系时可实现文献采购经费用效益最大化与经费的最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g指数在共词分析主题词选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共词分析中主题词选取主观性强的缺陷,借鉴g指数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g指数的主题词选取方法——词频g指数。以图书情报学为例,对词频g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与齐普夫第二定律的选词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其选词结果很好的满足二八定律。同时对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良好的结果,为共词分析的准确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燕 《科教文汇》2012,(22):207-20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许多图书馆开始应用图书自助借还系统。自助借还书系统在图书馆工作中增加了图书馆借还书时间、馆藏文献流通量,使图书馆工作重心转向深层次的服务上,为培养学科馆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该系统也存在很多问题:价格昂贵,错借、漏借图书,对图书加工要求较高,容易造成拒借率上升等。  相似文献   

20.
帕提曼 《情报探索》2014,(5):109-111,115
以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了高校读者借书逾期的原因,揭示了解决读者借书逾期现行办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既具有规范性、教育性,又具有强制力和管理功能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