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包头市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多目标管理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运用管理模型对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优化调度,解决包头市水资源短缺问题。首先建立双层含水层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并求得地下水系统单位脉冲响应函数。考虑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构建地下水-地表水联合调度多目标管理模型。决策变量为潜水和承压水开采量、各地表水厂向各管理子区的供水量,主要目标为最大限度完成工业总产值、供水费用最小、最优控制地下水位和尽量满足农业灌溉用水。模型归结为求解线性目标规划问题。结果表明,优化总供水量为66638.9?104m3?a-1,其中地下水供水量为13506.2?104m3?a-1;优化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规划需水量,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地下水开采量的控制,地下水流场趋于合理。最后根据优化方案提出了宏观水资源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银川平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该文在对银川平原水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依据,利用系统分析原理,建立了银川平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运用模型对区内工农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的合理配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满足不同水平年工农业及生态用水情况下,优化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合理配水比例是:对盐渍化比较严重地区在实施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中,地下水开采所占比例大约在40%~55%之间;盐渍化中等地区,地下水开采占比例大约在35%~40%;盐渍化程度较弱地区地下水开采所占比例小于35%.这一结果有利于调控地下水位,体现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的原则,节约了水资源,为区内水资源宏观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沧州地区水资源匮乏,饮水安全问题一直制约着沧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分别对以地下水和地上水为水源的农村供水模式进行分析。对于地下水供水水源,建议采用深层地下水,采取现有水厂扩户和新建联村集中供水方式,饮用水经净化处理,建议西部区域水价为1.2元/m~3,中东部区域水价为2.8~2.9元/m~3。对于地上水供水水源,以大浪淀水库、杨埕水库两座地表水水源为基点,以地下水源为备用补充,以净水厂为水处理中心,实现供水到户,城乡一体化供水的网络格局,建议水价为3.00元/m~3。  相似文献   

4.
1 奎屯市城市地表水 奎屯市地表水主要是位于市区西郊的奎屯河和位于北郊的泉沟水库. 1.1奎屯河给水现状及水域功能区划分 奎屯河属奎屯市境内的一条中型河流,发源于天山腹地依连哈尔比尕山,流入艾比湖,全长约300km,流域总面积1564km2,多年平均流量6×108m3,年平均引水5×108m3,是奎屯市和乌苏县两地的主要农灌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源.  相似文献   

5.
根据古宋河沿河地带所设两个监测断面地下水污染浓度实测资料,采取渐进错位相关分析法,分析古宋河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相关关系,可知河水与该处地下水中污染物传播时间较长;依据水位观测资料,分析知河道水位以大于1m水位差高与地下水位;通过现场渗透试验资料确定地下水渗透参数,采用裘布衣公式计算河道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得出右岸河水平均每天补给地下水3m^3,该河地表水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很小;利用了MATLAB软件编程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建立回归方程;选取氯化物作为相关分析示例,结果显示地下水的氯化物值与测井距离相关性最大,与时间和地表水的监测值相关性很小,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区,干旱缺水是红寺堡的区情,为将有限的地表水、地下水和扬黄水进行优化配置,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红寺堡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优化配置方法和方案,对今后水资源的利用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1 包头市可利用供水水源状况包头市区可利用的供水水源有 :地下水资源、水库水和黄河水。包头市及近郊范围内的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资源量为 1 .2 6× 1 0 8m3/a;水库可向城市提供 5× 1 0 4 m3/d,作为城市自来水公司季节性调节水源 ;目前包头市在黄河昭君坟段和磴口段取黄河水量为 1 .5 7× 1 0 8m3/a作为城市供水 (包括包钢用水 )。综合地下水和地表水 ,现包间市区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为 3× 1 0 8m3/a左右 (含 1× 1 0 8m3/a的农业用水 ,可作为城市供水资源量约为 2× 1 0 8m3/a左右 )。 1 996年城市总供水量为 2 .5 5× 1 0 8m3/a,地下水已…  相似文献   

8.
地表径流与地下水作用带中的水流途径复杂,有机污染物在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迁移规律还尚未明晰。本文通过采集福建省光泽县新丰周边河段的地表水与沿途地下水样品,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MS)全扫模式对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与化学结构进行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污染物溯源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地表水样品中污染物多样性均低于地下水污染物多样性,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种类更加丰富。其中,占丰度主导的污染物是环硅氧烷类物质,如六甲基环三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反式-(2-氯乙烯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多个点位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污染物组成方面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地表水可能与地下水之间存在一定的物质交流与溶质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哲煜  张宇 《科技通报》2019,35(12):19-25,53
地表水-地下水侧向交互带在保护流域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研究不同水位条件下地表水-地下水侧向交互带Cr、Pb的分布特征,以重庆市马鞍溪为研究对象,选取雨季前期(4~6月)及雨季中期(7~9月)为研究期,对地表水、地下水及交互带的水位、水温、溶解氧(DO)、pH值、Fe、Mn、SO_4~(2-)及Cr、Pb浓度进行监测。雨季前期以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为主,在其过程中pH值增高,氢氧化物吸附作用增强,Cr浓度变化较小,Pb浓度逐渐降低。雨季中期地表水入渗增强,受地表水入渗和铁氧化物、氢氧化物还原性溶解影响,交互带近岸区域Cr、Pb浓度较雨季前期具有显著的升高,随后交互带内Cr、Pb浓度随距河岸距离增加而逐渐降低。表明雨季前期交互带对地下水中Pb有一定的净化作用,雨季中期,在交互流作用下交互带近岸区域较高的Cr、Pb浓度易对地表水水质造成影响,探究Cr、Pb在交互带内的分布变化对于流域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晓静 《大众科技》2006,(3):114-114,117
文章主要论述了地下水由于其自净能力较弱,一旦受到污染,极难治理。查清污染源是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前提,而稳定同位素法在判断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联系,以及确定各种污染水源在地下水中的混合比例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因此在寻找地下水污染源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且由于人们的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导致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大片土地荒漠化,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两个:一是修建水库,筑坝蓄水,留住地表水;二是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合理利用地下水。  相似文献   

12.
现介绍了半死端超滤膜技术的典型设备和运行工艺及其优化。并且介绍了在世界范围内此项技术在地下水,地表水等常规水源处理,以及海水和污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利用率低和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实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地表水利用率、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格节河水库兴利库容确定及应急供水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部最大城市,供水水源为沿江地下水,水源单一,供水结构不合理,选定格节河水库作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根据水库应急供水可能出现的工况,按长时间和短时间供水两种情况对水库兴利规模进行了确定,并对水库应急状态下的供水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三水”即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水。平原区的水循环属降水—蒸散发水均衡型。降水到达地表后经包气带土壤调蓄按照一定的规律转化成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水三种水源。雨止后,由于太阳热能的作用,形成蒸散发使土壤水减少;由于土壤毛管和作物根系作用,使地下水补充给土壤,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由于平原区比降小、埋深浅和土壤的下渗能力大的特点,在“三水”转化模型中增加若干控制条件,可提高“三水”转化模型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6.
魏忠义 《资源科学》1987,9(2):25-32
黄淮海平原治理和农业发展与地下水开发有密切的关系。浅层地下水具有较好的补给条件和可更新能力,从综合治理角度出发,调节控制浅层地下水位,既有利于减少潜水蒸发损失,又有利于防涝、治理盐碱和防渍。开采利用浅层地下水也是对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调节的先决条件。本文根据黄淮海平原许多地区试验与调查资料,对井灌效益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提高井灌效益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河水到哪里去了?河水被水库拦起来了。水库里的水到哪里去了?水库里的水蒸发到空气中了。空气中的水到哪里去了?空气中的水被人工降雨的火箭弹打下来了。降雨到哪里去了?降雨渗到地下去了。地下水到哪里去了?地下水被人们用井打上来了。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危机     
焦育新 《百科知识》2010,(15):28-30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人们依赖的水源是地表水,那时地表水储量较大,并且洁净、无污染。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口增多,活动范围扩大,到19世纪末,地表水水源开始频临枯竭,污染也日益严重,人类开始依赖于相对比较洁净的地下水。在人们看来,地下水深藏于地下且储量大,不会遭到过多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是地表水经由含水层的补给源进入地层并储存于其中形成的.地下水是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淡水资源.但是当非地下水原有的物质渗入地下水后就有可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清除、治理及修复十分困难,不但经济投入大,技术上也有难度,而且时间周期长.同时地下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全国水资源量27940亿m3,其中地表水水资源量为19100亿m3,占总水资源的2/3,地下水水资源量为8 840亿m3,占总水资源量的1/3.在我国当前的用水结构中,地下水雄踞一端,占据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饮用水供水量的70%,农田灌溉水量的40%,工业用水量的38%,这种用水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具有出水量稳定、水质较好和开采使用成本低的特点,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取水水源,大量用于人民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取水井是我国北方普遍采用的地下水开发技术,深层水源井因其贯穿多个含水层,应加强管理和使用,尤其应该加强废弃水源井的管理,防止因废弃水源井造成地下水污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