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我拿到2008年第1期《新闻与写作》时,心中不禁泛起一种欣慰与感动。从1998年第一次订阅它到现在,《新闻与写作》已伴我走过十年了。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名新闻爱好者成为新闻学硕士研究生;十年里,《新闻与写作》成了我实现新闻梦想的良师和引路人。  相似文献   

2.
当我从邮局取回今年第1期《新闻与写作》时,便被其极富寓意的封面所吸引。翻开内页细读新闻界泰斗和名家们对新闻事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让我由衷地信服。特别是“写作”这个栏目,让我这个业余新闻写作爱好者受益匪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新闻与写作》在军营我是连队宣传委员兼报道组长,今年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从而我连板报上每期都有了“写作之友”专栏,栏目里的内容都是我从《新闻与写作》中摘编的。这激发了报道员和战士的写作热情,渐渐地《新闻与写作》深受战士所爱,我连通讯员每次取回杂志,战士都争先抢阅。图为,我连训练归来,恰逢通讯员取回《新闻与写作》第六期,两个战士马上抢去阅览,当时我发现这场面很好,立即去拿了相机,回来后又多了两个人,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永丰县广播站黄述南:我是县广播站的编辑,长期订阅《新闻与写作》,它成了我的良师和益友。《新闻与写作》最大的特色是,各个栏目的文章,都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例如今年第2期上刊发的《重视运用新闻背景材料》、《在现场短新闻中巧叙往事》、《仔细认真慎之又慎》等文章,分析说理明白,让人学了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新年钟声,2000年第1期《新闻与写作》同广大读者见面了。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力求把《新闻与写作》办得更好,让读者更加满意。《新闻与写作》的主要读者对象是,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新闻工作者,及基层通讯员、宣传干部、大中学师生、业余作者等。联系实际,研究理论,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加强指导性、知识性、可读性,是我们的办刊宗旨。 新的一年里,我们对《新闻与写作》的栏目作了适当调整。 “总编辑论坛”本期发表了北京晚报总编辑肖培的《世纪之交报业竞争的六个趋向》和北京广播电视报社社…  相似文献   

6.
在广大读者的厚爱下,《新闻与写作》走过了20个春秋。 每年都会有变化的《新闻与写作》,明年会有什么新变化呢?又会增加什么新栏目呢?许多读者问我们。 正如大家所期待的。我们也盼望着新的年轮,盼望着用创新给大  相似文献   

7.
读者之声     
《邢台晨报》编辑王坚克:看了贵刊第九期《新闻与写作》笔会作者的发言,心情十分激动。因为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从我们《邢台晨报》创刊的1985年起,《新闻与写作》就始终如一地成为我报编采人员的挚友和老师。《新闻来稿评析》、《获奖作品评析》、《采写丛谈》、《新闻采访系列谈》等栏目,每期都以清新的面目与广大新闻工作者促膝谈心,通过原稿与见报稿对照讲评,并伴以作者的采写体会,举例灵活,朴实生动,说理情真意切,及时有效地指导了我们的新闻实践。我尤喜爱《评论的写作》、《毛泽东新闻评论写作艺术》、《谈散文写作》、《语法讲座》、《写作杂谈》等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开鲁县麦新镇吴家堡小学吴永文:1985年年底,我订了一份《新闻与写作》。当接到第一期,我就被刊中栏目吸引住了,特别是“新闻来稿评析”、“新闻小言论的写作”、“小说创作谈片”等栏目更是引人看。但美中不足的是当月不能见到贵刊。第1期我在二月二十六日才收到,现在已是三月八号了,可第2期仍是杳无音信。我多次跑到十多里外的镇邮局打听,都说还没到。为  相似文献   

9.
蔡惠福《运用深度报道强化军事新闻的指导性》 (《新闻与成才》1994年第4期) 文有仁《毛泽东与新闻写作》(《新闻与写作》1994年第4期) 郭东斌《在舆论导向中发挥“空调机”作用》 (《新闻战线》1994年第4期) 满运来《大变革给新闻宣传带来的新课题》(《中国记者》1994年第4期) 东旦《昏昏与昭昭》(《新闻记者》1994年第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1.
1999年第9期《新闻与写作》封底以《新闻界的书法之家》,刊登我们全家书法活动的一组照片。9年后,我带着自己出版的《书石穴位养生》一书回“娘家”寻寻故友,我发现如今的《新闻与写作》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她增加了三种意识之“花”:  相似文献   

12.
我是才涉足新闻写作的一株幼苗,灼热的写作欲望使我拿起了笔。今年我自费订了《新闻与写作》等5种报刊。在此之前,我没有和《新闻与写作》见过面。现在,也只不过拿到了1990年的1—3期,可读过后,感觉到她确实有实用价值。到3月份,在她的指导下,我的稿件先后被地市报刊采用7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个新闻写作爱好者,但是缺少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我常常为此而苦恼。今年我订了份《新闻通讯》,第三期上新开辟的《新闻学  相似文献   

14.
汤世英同志撰写的“消息写作漫笔”本期发的是第六讲。前五讲是:一、《新闻是报纸的主要文体》(载1984年第一期);二、《真实——新闻的生命》(1984年第三期);三、《以事明理——新闻写作的基本特征》(载1984年第四期);四、《短小精炼》(1984年第五期);五、《迅速传播新的信息》(1984年第六期).  相似文献   

15.
一点希望     
我是《新闻与写作》的一位热情读者,平时在上班时除努力工作之外,一大爱好就是读书、读报,现在退休还故乡,时间比较充足,更离不开读书。因此我选择订购了《新闻与写作》。 作为一名《新闻与写作》的读者,一期一期的读来,仿佛在  相似文献   

16.
读者之声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高良中学语文教研组杨明伟:听文友们说《新闻与写作》这本杂志很“实惠”,读后令人受益。于是,在1995年度的报刊订阅时,我自费订阅了一份。一看,第1、2期,果然“别有洞天”,后来,全年12期我都一一地细细研读了。诸如刊中的“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写作杂谈”等专栏对我们如何写好稿,如何多刊稿,确实是雪中送炭。“新闻标题写作”、“散文赏析”、“知识与趣味”成为我语文教学的“好材料”。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因此,在这一年中,我写作、教学双丰收。这一年,我在《羊城晚报》、《南方日报》、《西江日报》等新闻单位刊稿100多篇,并被上级评为“积极通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化报》在第421期头版头条位置上发表了我撰写的题为《让科技人员展才华》的新闻稿件。将其裁贴后,屈指算来,在9年的新闻写作生涯中,它刚好是我发表在全国各级报刊、电台第100篇头条新闻稿件。  相似文献   

18.
刚刚开学没几天,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偶然相识了《新闻与写作》(2008年第7期),留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2006,(3):68-68
《新闻与写作》2005年第9期发表杨衍颖的文章《价值提升是民生新闻的下一级台阶》。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非事件性新闻”? 1963年第1期《新闻业务》上,曾发表了寄晨同志撰写的《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一文其中就提出了“非事件性新闻”这个概念。该文谈到新闻写作时认为,还有一类新闻不能完全用我们所肯定的新闻写作理论的框框去套,作者说:“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非事件性的新闻,有人也称之为组织性的新闻”。从此,“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界就作为一个新闻种类被提出来了。1980年5月新华社在国内新闻业务改革座谈会上,又重点研究了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问题。接着在该社业务刊物上接连发表了几篇探讨性文章。随后,一些新闻刊物也相继发表了探讨性的文章。比如1981年第1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张铭青同志的《探讨“非事件性新闻”》一文;1982年第1期《福建日报通讯》上发表了祁泰同志的《“非事件性新闻”浅析》;1982年第11期上海《青年报之友》上编发了《关于非事件性新闻》的材料,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