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年级的一张订书单,让我认识了《少年文艺》。起初,我是看到了《少年文艺》那年的赠品“蓝月亮隐形计时器”,才想要订《少年文艺》的。可以说,我订《少年文艺》完全是为了赠品,可当我拿到《少年文艺》时,我被那样美丽的背景、那样独一无二的风格给迷住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一页,两页,从那时起我每个月都期待着《少年文艺》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起初,我只是在另一本少儿类期刊上见到了《少年文艺》的“免费索刊”标志,说是只要把那个小小的标志寄回去,就可以得到一本《少年文艺》。我对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有点怀疑,但最终还是照做了。这件事不久便被我淡忘了。  相似文献   

3.
编辑部新闻     
NO.1《少年文艺》的BBS启动啦!Http://b301588.xici.net期待大家的光临!NO.2河北省廊坊市第八小学六年级的田裴元来信说:“没有买到2月号的《少年文艺》,我决定把这件事列为今年最伤心的一件事。”2004年3月19日,裴元收到了田俊姐姐寄去的一本2月号《少年文艺》,大信封上还写着:“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4.
正老屋要拆了,搬出来最多的还是书,然后就是附在书上的那些浸润着书墨香气的时光和记忆。我竟然还能找到一两本《少年文艺》《当代少年》。储藏室的旮旯里,我费力地挪开那些积压着的瓶瓶罐罐,才看到那一捆捆沉默了多年的书籍,这几本就在其中,很安静,不辩争。我轻轻地拭去灰尘,看着它们重新露出鲜艳和生机,我差点儿就湿了眼睛。《少  相似文献   

5.
1980年,我读初中。那时,小镇上几位吃“国家粮”的子女也在我们乡村中学借读。他们吃的、穿的、玩的都让我们那些乡下的孩子眼馋,最让我羡慕的是他们的老爹老妈都给他们订了各种各样的杂志:《儿童时代》、《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可那时的农家偏偏是那么穷,而我对那些杂志却又是那么的着魔。为了能看到这些杂志,我总是不厌其烦、投其所好地同他们套近乎:摘野果、抓山兔、逮野鸡……想尽一切办法同他们换书看。最令人恼火的是小毛,他的老爹给他订了一本《少年文艺》。有一次,趁他上厕所忘了把《少年文艺》收进书包之际,我偷偷地看了几…  相似文献   

6.
安琪信箱     
尊敬的《少年文艺》编辑部: 我是香港圣保罗男女中学的学生何武钝。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是《少年文艺》的忠实读者。我在小学四年级随父母定居香港至今,从没间断地阅读过每一期的《少年文艺》(我奶奶每年都为我订阅,并将每一期都邮寄给我)。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似乎到了应该与“少年”说“拜拜”的年龄段——中学就快毕业了。现在我将自己中学  相似文献   

7.
怀念那四年     
我由衷地向《少年文艺》表示深深的敬意。在今天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社会似乎对高雅的纯文学已经缺少兴趣,在烂书充斥市场之时,《少年文艺》仍骄傲地坚守着高贵的文学阵地,成为纯文学最后的几面旗帜之一。我和《少年文艺》的缘分发生在1985 年,那时候文学还很风光。在一个笔会  相似文献   

8.
我是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二小的黄文慧。我可喜欢《少年文艺》了!刚开始认识《少年文艺》时,我并不想看。可没办法呀,订的书总不能白订。那本《少年文艺》是2010年1月的。  相似文献   

9.
《少年文艺》的热,G FAu§在百度贴吧开了一个颇有人气的“少年文艺吧”, 老编无意中点击进八,被里面各种售样固绕《少年文艺》的热烈讨论感动得,8里暖喂酌,决定把“少年文艺吧”开辟沟《少年文艺》的新讨论版f“百度贴吧”网  相似文献   

10.
读者谈心坊     
《少年文艺》给我的惊喜甘肃省静宁县城关中学的平莹说:我是一个即将升入初二的女孩子,《少年文艺》陪伴我已经整整三年了,我是她最忠实的 fans,每一期杂志到来后,我都会认真地阅读,从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随刊赠送的“写作素材库”给我提供了很棒的写作素材,使我的文章越写越好。另外,《少年文艺》还给我带来过意想不到的惊喜呢。记得在一次语文考试中,阅读题是主编章红  相似文献   

11.
读者谈心坊     
本期到读者谈心坊来做客的是来自内蒙古扎赉特旗的王秀娟老师和她的得意弟子包涵。王老师从小就是《少年文艺》的热心读者,她说:“我和《少年文艺》相识是在1984年,当时我还是个小学生。《少年文艺》是我的启蒙刊物。我最初喜欢看郑渊洁的童话《玻璃城》、程玮的小说《山里的孩子》,后来这本杂志上的很多作品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像秦文君的《愿阳光永远照耀你》、陈丹燕的《1976年的最后一朵玫瑰》、《上锁的抽屉》等。我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后,十分郑重地向我的学生推荐了这份刊物。我认为《少年文艺》是至真至纯的,每个憧憬着文学、…  相似文献   

12.
《少年文艺(南京)》2011,(6):M0002-M0002
女儿从学校带回一份报刊征订单,问我可以订什么书。一眼扫过书单,《少年文艺》拽住了我的视线。这熟悉的四个字,一下子把我拉回童年,心底漾起难以名状的温暖。“宝贝,咱们订《少年文艺》吧!”  相似文献   

13.
安琪信箱     
《少年文艺》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 我是《少年文艺》的一名普通读者。接触这本杂志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但我觉得《少年文艺》贴近少年人的心灵,充盈着清新的文学气息,是一本非常好的杂志。所以,现在我每期必买,她也从没让我失望过,总能唤起我心中的共鸣。通过《同一屋檐下》、《人在巴黎》,我认识了邹凡凡这个和我同姓的女孩。我挺喜欢她那种清新温暖  相似文献   

14.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爱好上文学的。1956年秋,我刚刚升入高三,上海《少年文艺》发表了我在高二时写的几篇习作,编辑还在几个独立成篇的短文前给加了一个总题:“发生在我们学校里的事”。第一次把抄写在横条纸上的文章变成了铅字,而且又是刊登在当时全国唯一的少年文艺刊物上,我的欣喜的心情是无法描述的。没有名师指点,没有文学家  相似文献   

15.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少年文艺》。那天,我记得特别清楚,是2003年11月12日。同桌马上就要去美国读书了,那天中午,她很神秘地对我说:“贺婕,下午我给你带样好东西,一定不要来迟噢!”吃完午饭,我早早地来到学校,一进教室,就看见她桌子上放了厚厚的一摞书,走近一看,原来是《少年文艺》。我随手抽出一本翻了翻,那活泼可爱的插图、朴实温馨的文章一下子吸引  相似文献   

16.
王巨成,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人,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有两百多万字,出版《校园男子汉》、《一百二的飞翔》、《我是丁冬》、《成长的旅行》等书。四十多篇作品被书刊选载。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中国作协“跨世纪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儿童文学》《少年文艺55(上海)《东方少年55和《少年文艺》(江苏)优秀作品奖。  相似文献   

17.
读者谈心坊     
新年新面貌《少年文艺》评刊表的最后一栏是:“你想对《少年文艺》说的话”,于是,读者们纷纷在这里写下了他们对杂志的想法。经过编辑们的讨论,在新的一年里,《少年文艺》采纳了部分读者的建议,有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少年文艺》的“阅读”栏目推出了“闫红读红楼”系列,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至今编辑部仍常常收到读者来信,询问为什么不再刊登了。自本期起,《少年文艺》将继续不定期地刊登“闫红读红楼”,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狂风怒吼的上午,我不情不愿地来到书店,为妈妈买一份杂志。无意中,我发现了被人藏在角落里的《少年文艺》,便随手翻开看了看,很快就被里面充满童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住了。看了一半,妈妈来找我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合上《少年文艺》,把它藏在了一个更加隐蔽的位置。从此,我就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攒足42元钱,订一年的《少年文艺》。这个小秘密像一颗草籽一样暗暗在我心底生下了根。几个月后,当我终于攒够了钱,兴冲冲地跑到邮局时,征订却已经截止了。我很沮丧,可并没有放弃。为了看到我喜爱的《少年文艺》,我每个月都跑到…  相似文献   

20.
这段时间我在不停地跑,开封是个温吞吞的城市,无法阻止我不停逃离的念头。于是就有了2006年8月的南京之行,我记住了《少年文艺》编辑部楼下的书城,记住了总统府的红鲤鱼,记住了秦淮河热闹的灯影。阿杰说:那次乘车回家前买了本《少年文艺》,于是就认识了你。我笑,这本杂志让我认识了多少朋友呢?从初中开始,就开始接到这样的信,我看见你在《少年文艺》上的文章……从13岁到现在的21岁,平静的中原小城,粗糙的老教室,窗外大团碧莹莹的梧桐叶,操场双杠上晒太阳时眯起的眼睛。我的年少在记忆里始终有着水晶般的光泽,那么纯澈宁静,等待我的一次次回望,一次次微笑着感伤。大三了,渐渐忙碌起来,背一本考研词汇书,几页稿纸,从图书馆抱出《王维研究》或者《安娜·卡列尼娜》。校园生活真的要如此结束了吗?但愿不是,但愿长大后依然有天真可以回归,就像依然有《少年文艺》的陪伴。胡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