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9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惩罚与被试的精神质(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N)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良性的教养方式,如关心理解与被试的外向—内向(E)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这一结果说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人格发展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子女人格发展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随机抽取的352名16岁以下儿童进行测量。结论:(1)父母拒绝、父母过分保护与子女精神质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和子女精神质之间呈显著负相关;(2)父母情感温暖和子女掩饰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母亲过分保护和子女掩饰性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3)母亲情感温暖和子女性别之间呈显著相关,母亲对男童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4)父亲过分保护和子女学习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5)父母偏爱和父亲文化程度之间呈非常显著负相关;(6)深圳特区家庭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型和过分保护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采用16PF测验和多元领导特质问卷为研究工具,探讨变革型领导者的典型人格特质.通过相关研究和回归分析发现:(1)变革型领导者与人格特质中的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自律性、实验性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怀疑性、紧张性呈显著的负相关;(2)在16PF测验的16种人格因子中,乐群性、有恒性、稳定性、实验性、自律性、敢为性6个因子进入到了变革型领导者的回归方程中,他们在变革型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中共占有0.758的权重;(3)变革型领导者拥有典型的人格特质.通过对拥有这些人格特质的领导者的选拔与评定可以预测其以后对于变革型领导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与青少年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尊和网络欺负问卷对773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父母拒绝与青少年自尊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欺负显著正相关;父母情感温暖与青少年自尊显著正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负相关;父母过度保护与青少年自尊显著负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著正相关.(2)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均可以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产生影响.结论:青少年自尊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情绪稳定性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商洛学院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一般,在性别、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年级和父亲文化程度上无显著差异;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拒绝否认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情绪稳定性呈显著负相关;父亲过度保护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情绪稳定性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以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结论:流动儿童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来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7.
陈晓露 《考试周刊》2015,(8):166-167
本文主要了解流动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及二者相关程度,为父母教养子女提供有效依据和指导。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某流动人口子女学校36年级的262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与是否是独生子女之间的自尊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与性别之间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负相关,偏爱与自尊呈正相关。流动儿童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儿童的自尊需要,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关注和支持孩子。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高校医学生情绪弹性与其父亲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对262名在校医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显示:(1)医学生在积极情绪维度、情绪恢复能力维度、情绪弹性、过度保护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父亲的不同文化程度在过分干涉、偏爱被试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积极情绪能力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情绪恢复能力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情绪弹性与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与惩罚严厉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医学生的父亲在教育上主要采用情感温暖等正性教养方式;父亲教养方式影响医学生的情绪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中生父母养育方式和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父母的养育方式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高中生的人际信任度不存在性别差异,父母在各相应因子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2)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人际信任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等负面的养育方式与子女人际信任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3)父亲养育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母亲养育方式的过干涉、过保护进入了回归方程,是影响高中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变量。结论:父母的养育方式特别是正面教育方式是子女产生人际信任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学生恋爱价值观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大学生恋爱价值观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母亲情感的温暖、理解(FF1 MF1)与打学生恋爱价值观的情感性、婚姻性、消遣性有显著正相关;(2)父母亲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FF3,FF6,MF2)与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功利性有显著正相关;(3)父母亲的惩罚、严厉(FF2,MF4)与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性爱性、情感性婚姻性都有显著负相关;(4)父母的拒绝否认(FF5,MF3)与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的婚姻性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有一定相关,父母应该重视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帮助其形成积极良好的恋爱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性格特征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家庭结构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防御机制进行了相关分析,并通过回归分析对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家庭教养因子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家庭结构和不同性别子女,父亲的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母亲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维度,仅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防御机制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结构家庭,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对子女的不成熟防御机制有显著影响。在正常结构家庭中,母亲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对子女的成熟防御机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特殊结构家庭中,父亲的拒绝、否认对子女的成熟防御机制有预测作用。在正常结构家庭中,母亲的拒绝否认对中间型防御机制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父母教养方式角度揭示大学生人格成因,阐释影响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家庭教育因素,以求促进大学生人格状况的改善。方法对山西省某高校350名2009级大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测评。结果男女生人格特征在P因子和L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大学生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相关显著(P〈0.05);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多项因子对大学生人格特征有预测作用。结论新时代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特征依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03、2004级全体学生进行16PF与PHI测试来研究独立学院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与大学生常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在人格上主要表现为较强的兴奋、敢为、恃强、幻想等特质,而忧虑、敏感、怀疑、有恒、自律、独立等特质较弱。心理健康方面,独立学院学生在躯体化、焦虑、病态人格、脱离现实方面表现比常模得分更低,但更容易出现兴奋状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忧虑、紧张、兴奋、敏感与心理健康量表诸因子成正相关,稳定因子与之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道教学员的人格特征,及其生活满意度状况,通过对比为现代人生活提供借鉴.方法:采用16PF人格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对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33名学员进行调查.结果:道教学员在16PF的9个维度均与大学生样本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B(t=3.92 p〈0.00)、C(t=2.76 p〈0.01)、F(t=-3.19 p〈0.00)、G(t=2.67 p〈0.05)、H(t=2.80 p〈0.00)、L(t=-3.86 p〈0.00)、Q1(t=-4.58 p〈0.00)、Q2(t=-2.91 p〈0.00)、Q3(t=4.07 p〈0.00);同时道教学员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样本(t=2.95,P〈0.01);道教学员的积极情感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t=3.55,P〈0.01),其消极情感与大学生群体无显著差异.结论:道教学员人格特征在多个维度与一般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生活满意度水平和积极情绪均显著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信心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洛阳市两所大学的24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自信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运动自信和一般自信显著高于女生;城镇学生运动自信高于农村学生,而城镇学生学业自信低于农村学生:男生的自信总分高于女生。(2)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性别差异。男女生在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男生体验到的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高于女生。(3)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惩罚严厉因子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情感温暖、理解,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过干涉过保护四个因子上,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大学生自信心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关。大学生PEI各因子与EMBU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大学生PEI总分与EMBU各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借助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与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高校部分本科生进行父亲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性别角色状况之间关系的测试,结果发现,父亲教养方式对男生的性别角色发展没有显著相关,而对女生的性别角色发展则有显著相关及一定预测作用。父亲的鼓励与理解对女生性别角色健康发展有利;反之,则会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量表,对洛阳师院和郑州大学共519名大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结果显示:(1)所测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均处于正常水平;(2)两类大学的大学生相比较,在16种人格因素和8种次级因素上,少数个别因素有差异,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男女性别之间作差异分析,人格特征显示出较大差异;(4)总体上有5.8%的学生心理不健康,其中高师生比例高于综合性院校.  相似文献   

18.
Studies on parental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battering parents are often contradictory. This research is part of a large project on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in Athens aiming at identifying abusing families and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ents, children, siblings, as well as welfare and legal issues. Thirty-three battering parents (17 mothers and 16 fathers) and 33 matched control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 and 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16 PF). The mean age of fathers was 39.9 and of mothers 29.1 years. They belonged primarily to the low socioeconomic class.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Q.s of battering fathers compared to controls while battering mothers' general, verbal and performance I.Q.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s well as of battering fathers' I.Q.s. Battering mothers were found significantly more shy, restrained, timid and threat-sensitive (Factor H of the 16 PF), and undisciplined, self-conflicted, following own urges (Factor Q3 of the 16 PF) than the control mothers. Factor H also was found to differentiate significantly between battering and control fathers but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an that of mothers. The above results are discussed and interpre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Greek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cultural comparisons.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对泸州市高职大学生进行个性心理检测,并对其结果从各年级大专学生16种人格特质测验的平均值与标准差、次元人格因素分析、男生与女生的人格特质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质比较、城市与农村学生的人格特质比较等几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研究结果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塑造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