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蒙汉语教学中,“有”字句无疑是个重要的教学点.“有”不表示动作行为,基本意思是“领有、存在”.本文从“有”,字句的概念、用法、“有+V”新结构和留学生在学习“有”字句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由"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文章对以往"由"字句的研究进行总结,主要讨论"由"字句的定义、施事"由"字句的研究和"由"字句的研究三个问题.我们认为,"由"字句定义的范围应该扩大,以往对施事"由"字句的研究较多,而对"由"字句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仍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新疆汉语方言“把”字句的使用超越了普通话“把”字句使用的条件范围,新疆汉语方言“把”字句的某些句式的使用频率也高出了普通话中的使用频率,其原因之一是受新疆少数民族语言影响。对新疆汉语方言中的“把”字句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关系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被”字句是表达被动语态的一种句式,是被动句的一种.它产生于战国末期,两汉时期逐步发展,魏晋以后逐步取代了其他被动标记,成为汉语被动式的范式.“被”字句的使用从句法、语义到语用都有很多限制,与英语、日语等语言不同,汉语是一种较少使用带被动标记的被动句式的语言,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被”字句的教学成为难点,也成为很多外国学生规避使用的对象.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北大CCL语料库中的“被”字句偏误语料,进而总结出偏误原因及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研究常常仅从句法结构的角度分析,认为“曷其”、“彼其”中的“其”可有可无,或释为“助词无义”,或以为可以不译.本文从汉语认知功能、篇章语法的角度分析了相关例句,指出这些“其”在特定的语境中都有其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然而“把”字句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初级阶段“把”字句语法项目的选取不合理;二是传统教法偏重结构教学,忽视语义和语用教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句型的排序以及学生的习得顺序,将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应讲授的“把”字句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结合语境,渗透认知理念,试图从增强“把”字句语用教学的角度,对初级阶段“把”字句的教学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字句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有”字句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评价,分别从“有”字句的内部分段、表比较“有”字句的研究、古代汉语和方言中的“有”字句研究概况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指出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地以句法结构为主的研究转向了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来考察“有”字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种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表存在和数量的"是"字句与"有"字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和“有”表存在和表数量时常常可以互换而意义差别似乎不大,但通过分析“是”和“有”的本义可以找到它们差别的根源,从而揭示出“是”字句和“有”字句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把"字句句式对句中动词性成分、"把"前成分和"把"后成分这三者有一定的约束,它们之间也互相制约.文章在中心语驱动的短语语法(HPSG)理论框架下分析现代汉语常规型"把"字句的句法及内部的约束.分析表明用HPSG理论分析汉语常规型"把"字句有一定的可行性.以"把"字句为切入点初步探讨了HPSG理论在汉语研究中的应用,试图为汉语建立完整HPSG语法所作出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王会杰 《考试周刊》2008,(5):144-146
这篇论文从"被"字句的定义入手,引出"被"字句的致使含义,并尝试从概念框架的角度来诠释"被"字句的致使语义和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11.
"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现代汉语里的两种特殊句式.一般认为,句中的动词不能是光杆动词,其后应有其他成分对其进行补充说明.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某些动词的特殊性质,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动词后没有其他成分的情况下依然成立.本文试从这些动词前后成分的特征、动词的重叠形式以及动词内部结构出发,对这类"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从认知语用的维度考察了新兴“被”字构式的浮现理据.研究发现,新兴“被”字构式的出现具有其认知理据和语用理据:认知理据主要涉及构式压制和认知突显,而语用理据则涵盖了语用经济性的要求、语用目的表达的需要及语境的制约.该研究有益于深化对“被”字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有”字句是上古汉语的重要句式之一,本文在综合考察《左传》“有”字句的基础上,概括出《左传》“有”字句的三种基本结构类型,并着重从语义角度对其中的典型“有”字句进行归纳分析。从中总结出五种不同的语义类别。  相似文献   

14.
“于”字句中的“于”一般被看作被动句的标志.本文从“于”的介词系统的角度揭示介词“于”的功能不在于表示被动,“于”字句仍属于意念被动句.  相似文献   

15.
"被"字句是汉语中的一个特殊句式,一直受到语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新世纪以来,"被"字句研究在"被"字的性质和语法地位、"被"字句的结构特点、"被"字句的语义归纳、"被"字句语用等各个角度都有所突破,但随之也出现了理论生搬硬套,语法教学脱离实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钮萌  钱恒 《华章》2013,(13)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基本句式之一,使用频率很高.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是出现较早的一个语法项目,但是留学生的习作却体现出了,他们对“是”字句的习得并不好,即使是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在使用“是”字句时仍存在着大量的偏误.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五种“是”字句的基本句型及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从而有效的指导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试论"被"的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字句是汉语的基本句式之一,历来受方家重视。被字句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被”的词性研究。被的词性认定汉语学界出现过“介词说”、“动词说(助动介词二分说)”、“助词说(助介二分说、助介合一说)”等观点,这些看法都是在对被句句从不同的角度作静态分析时得出的结论,似乎还缺乏令人信服的理据。从语义信息传递的角度作动态的分析可知,被字句是汉语交际中典型的话题-述题语义表达式。被字句的语义信息符号分布表明,无论是否带施动名词N2,句中只能有一个“被”,这个“被”是个副词。副词说能合理地解释被字句中的“被”及施动名词N2是否脱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归纳了《红楼梦》“被”字句的八种结构类型及其语法特点,并从句子成分的角度分析了“被”字句的语义特征,从感情色彩角度分析了其语用功能,总结了“被”字句语义和语法的相互制约与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汉语方言中,“把”字句的泛用是一大特点,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在新疆汉语方言中,“把”字结构谓语动词之后带“过”的特点,因为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带“过”的主—动—宾式很常见,但是能够将其转化为带“过”的“把”结构的却很少见,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也很低,然而这种结构在新疆汉语方言中的使用频率却很高,其主要原因是受到维吾尔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处置式有"以"字句、"将"字句、"把"字句三种,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这三种句式做了全面静态的考察和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