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天,我想打破教材的安排,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新学期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的目录。看看,本学期有哪些新知识啊?”一进课堂,我就对孩子们提出了学习的要求,“看后请向大家说说你的想法。”我没有说“告诉老师有什么想法”这样的话,只是想让孩子们知道,课堂本是属于他们的。只有孩子们全心参  相似文献   

2.
影子传奇     
设计意图“影子”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对“影子”十分好奇。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一起玩“踩影子”的游戏。为了让孩子们知道“影子”是怎样形成的,特设计了科学活动“影子传奇”。利用常见、易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动手试验操作,让幼儿多角度、创造性地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从而达到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感知、发现“影子”形成的条件及与光之间的关系,增加对操作活动和实验的兴趣。2.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与同伴之间合作实验的兴趣。活动准备1.台灯、手电筒(可调节光…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总习惯用“你最棒了”“你最聪明”“你最能干”等表扬词来刺激和鼓励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行为。事实上,孩子们也的确因为这样的鼓励,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争先恐后的样子让我觉得我的目标达到了,我成功了。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孩子们不断地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不竭源泉,是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兴趣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之分。如何发现与满足幼儿的直接兴趣和激发与培养幼儿的间接兴趣,是幼教工作者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在此拟结合自己的一些探索谈点认识。一、发现和满足幼儿直接兴趣的策略1.“闻”其声,“顺”其趣。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善于用心倾听孩子们对某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顺”着这一兴趣点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究。如在一次参观江边码头活动中,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渡口,有次序地站在浮桥上,教师首…  相似文献   

5.
耿雪丽 《山东教育》2002,(27):33-33
主题的产生户外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玩球,忽然听到一声尖叫,我过去一看,原来,孩子们在围墙下面发现了一只螳螂。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冯静亭:“这是蚂蚱。”韩舒宁:“不对,这是蟋蟀。”单泉:“我知道,我知道,这是螳螂。”……小朋友都认为自己说得对,各有各的理由,他们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差一点吵起来。老师:“这到底是蚂蚱,是蟋蟀,还是螳螂呢?”韩业达:“这是蚂蚱,因为它会跳。”崔鹏:“这是蟋蟀,蟋蟀会叫。”单泉:“这是螳螂,我在电视上看见过,它有两把大刀。”……幼儿非常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班的幼…  相似文献   

6.
李娜 《成才之路》2014,(20):35-35
一、从生活点滴中渗透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很好地阐述了教育包含于生活之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平时我们要善于做一个有心人,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举止,给幼儿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晨间幼儿来园时,我们除了要热情接待他们,还要有礼貌地和幼儿打招呼,引导孩子们也能礼貌地说声:“老师,早上好!”课间游戏时,常常能听到孩子们在游戏时发生争执,这时候就会有幼儿来告状,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会向他们了解事情的经过,而不是直接批评指责幼儿,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交谈中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自己来解决问题,以后再遇到同样的情况,孩子们就知道怎么做了。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要和幼儿成为朋友,错怪了幼儿要主动说声“宝宝,对不起”,幼儿帮助了你要说声:“谢谢,你真是个能干的宝贝!”静下心来多与幼儿进行沟通,多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多拉拉他们的小手,摸摸他们的头,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二、选材内容需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游戏的工具。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以幼儿的操作为基础,具有可操作性。孩子们对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有一定的兴趣,如有趣的磁铁、水、豆子、小汽车等等,教师可以从这些东西人手,激发幼儿再次探究的兴趣。在活动课“有趣的气味”中教师提供了很多的小瓶子,瓶盖上戳一个小孔,让幼儿闻闻,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为了避免幼儿从颜色上面进行区分,可以在瓶子的外面包上漂亮的彩纸。幼儿边闻边议论:“这个是?  相似文献   

7.
1、2、3、4、5、6、7……这些抽象的数字,是幼儿叩开数学世界大门的初始工具。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他们顺利走进数学世界并且主动探究下去的动力。笔者在探究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方面,有以下几点浅见。一、用尊重和呵护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因为年龄与阅历的差别,幼儿的兴趣常常与小学生、中  相似文献   

8.
花儿朵朵     
设计意图 每当孩子们散步经过花圃时,看见各种花儿争奇斗艳,都情不自禁地叫道:“老师.红颜色的花,黄颜色的花,真多啊!”“一朵、两朵、三朵……”抓住幼儿的这一兴趣点,我尝试采用活泼生动的情境教学法,让幼儿在创设的有趣、形象的“游万花园”的情境中学习按颜色分类、配对,同时整合美术领域关于颜色认知和粘贴等技能,希望能激发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会在生活中感知数学、运用数学。  相似文献   

9.
五线谱是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记谱法,比简谱记谱法形象、科学。为了普及五线谱知识,我在幼儿园进行了五线谱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方法得当,是完全可行的。一、培养幼儿对五线谱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在进行五线谱教学的第一节课上,我拿了一些曲谱给孩子们看,并让他们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我看到了许多豆芽菜。”有的说:“我看到许多小蝌蚪在河里游。”然后我把这些曲谱唱给孩子们听,原来都是他们会唱的歌曲。于是,孩子们一个个兴奋起来,对五线谱有了浓厚的  相似文献   

10.
1、2、3、4、5、6,7……这些抽象的数字,是幼儿叩开数学世界大门的初始工具。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教育卿论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他们顺利走进数学世界并且丰动探究下去的动力。笔者在探究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方嘶,有以下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以往数学教育更多的是在正规的课堂上进行,教师以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了集体数学教学方案,精心准备了一些操作材料,让幼儿“操作过了”,老师“教过了”,幼儿就学会了数学。其实这种数学教育脱离了幼儿的现实生活,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使幼儿感到数学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这就导致了幼儿对数学缺乏学习的兴趣。而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让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学习,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正是立足于我国幼教发展现状,顺应《幼…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如何激发、唤醒、保持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成为了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教学实践中,我加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钱家荣 《山东教育》2004,(33):24-25
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只会使幼儿敬而远之。只有在幼儿参与了大量的操作活动,使用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经常讨论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后,幼儿才有可能掌握数学概念。例如:当幼儿通过大量的操作,发现“1”是所有一样东西所表示的集合,并能用语言清晰地表示所有一样东西的集合时,幼儿才真正掌握了“1”这个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幼儿午睡情况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我班有些孩子却总是睡不着觉。如何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首先,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其次,将兴趣点转移;第三,充分发挥幼儿的能动作用。我尝试这样做:在幼儿上床之后,我问他们:“你们喜欢动画片吗?”“喜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最喜欢的是哪一部?”“《猫和老鼠》”“《海尔兄弟》”“《恐龙战队》”……近年来较受孩子们欢迎的动画片的名称此起彼伏地响在我的耳边。“你们…  相似文献   

15.
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数学融入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在培养孩子对数学兴趣的操作中,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能真正用到数学。  相似文献   

16.
奇妙的磁铁     
设计意图幼儿对科学活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喜欢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学习知识的欲望与需要。我班幼儿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已进行过一些粗浅的科学探索活动,如“水的变化”、“无处不在的空气”、“风的形成”、“沉浮小实验。”在此基础上,我设置了科学活动“奇妙的磁铁”,通过活动让幼儿观察了解初浅的“磁铁吸铁”的物理现象,满足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及兴趣。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磁铁以及磁铁能吸住铁的物理特性。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2.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抽象的,它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存在于物体的外部,而是建立在人脑中的一种抽象联系。皮亚杰认为:“人们的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来自外部,而数理逻辑知识主要来源是儿童自己本身。”也就是说数概念是一个儿童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因此,学习数学需要调动幼儿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数概念。基于情感因素对儿童的认识及其发展的影响,我在数学活动中十分注重运用积极、健康的情感进行教学,因为我发现,情感教育能充分发挥数学活动的积极效应,全面激发幼儿的愉悦情感和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  相似文献   

18.
自从有幸参加了“幼儿主体性发展与教育”的课题研究以来,在逐渐转变自己教育观念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和尝试如何把这些教育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 我先是从注意研究如何根据拟订的大纲、教材,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学习入手,然后逐渐地开始随时观察幼儿,及时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并结合教育目标,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同孩子们一起建构课程。例如,当幼儿对图书产生兴趣时,我根据本年龄段的教育教学目标,开展了有关图书的一系列活动,如“故事会”“书中故事表演”“编故事”“制作图书”“图书超市”等活动。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专注与投入,他们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主动地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  相似文献   

19.
长期来,同孩子们的共同生活,使我看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即有的体育游戏生命力很强,经久不衰,孩子们百玩不厌。特别是从民间游戏演变过来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官兵捉强盗”等等。有的游戏则一玩而过,有的甚至使幼儿产生厌烦情绪。这些事实促使我把孩子爱玩的游戏进行归纳、分析,发现了一些共同特点,即孩子爱玩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指向性,它是幼儿学习入门的向导。兴趣可以给幼儿以情绪的满足,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运动积极性可以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名幼儿教师都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快乐。我经常在一天学习活动结束的时候问孩子们:“今天你快乐吗?”在工作一天结束后,我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是无所不在的。我感触颇深的就是幼儿在角色游戏的角色扮演中所获得的快乐简单、单纯,让我觉得他们的快乐很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