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威 《传媒》2011,(9):61
"窃听门事件"所暴露的道德底线问题以及监管漏洞,不仅给新闻集团以沉痛一击,也在世界传媒中引起震撼。"窃听门"已导致新闻集团陷入深度危机,即便默多克谙熟于应变之道,仍未能使集团摆脱尴尬处境。美英业界预测,如果拿不出"给力"理由,默多克江山将辉煌难再。  相似文献   

2.
动态     
《青年记者》2012,(4):82
英国:新闻集团同意赔偿"窃听门"受害者国际报业出版商默多克的新闻集团英国分支国际新闻公司1月19日与包括英国影星裘德.洛、英国球星阿什利.科尔和英国前副首相约翰.普雷斯科特等名人在内的一些"窃听门"受害者达成和解,同意给予赔偿。据此间媒体报道,洛将获得13万英镑(约合20万美元)的赔偿,他的前妻萨迪.弗罗斯特获得5万英镑(约合7.7  相似文献   

3.
2011年夏季,传媒大亨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通俗小报《世界新闻报》由于曝出非法截取、窃听私人电话信息的丑闻而被迫关停,此事不仅使默多克集团陷入窃听风暴,更将新闻采访如何保护公众隐私的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近年来,隐性采访在我国新闻界也悄然流行。隐性采  相似文献   

4.
窃听丑闻为何会闹得如此大?《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因英国《卫报》记者尼克·戴维斯的调查而曝光.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公众普遍批评,缘于《世界新闻报》不仅仅窃听王室、名人、权势人物,而且将窃听的魔爪伸向普通民众、弱势人群.在英国,媒体往往揭示公众人物的许多爆炸新闻,这些做法虽然难见阳光,信息获取渠道和手法也非正当,但较为公众容忍,因为民众多认为权势人物作为强势一方,应该得到适当监督,从而规范甚至制约其行为.比如当年英国公众对媒体对戴安娜王妃等王室成员的"狗仔队"式采访报道并未表现出很大愤怒,而这次却让默多克多少有了点英国"全民公敌"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核心提示:2011年7月,英国《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爆发。15日,新闻国际公司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宣布辞职,并于17日被英国警方逮捕。与此同时,新闻集团总裁兼行政总裁默多克及其儿子也改变主意,同意出席19日的英国议会听证会,就窃听事件接受质询。继16日在英国各大报纸发表道歉信后,17日默多克再次在英国报纸上发动广...  相似文献   

6.
默多克新闻集团从“犯了一点小错误”到在全国性的大报上刊登道歉声明,承认《世界新闻报》有着“严重的错误行为”;从收购天空电视台的志在必得到被迫放弃;从力保“左膀右臂”到丽贝卡·布鲁克斯与莱斯·欣顿被迫辞职;从拒绝出席听证会到“一生中最卑微的一天”,几天之间、风云突变.舆论裹挟着各种各样的情绪甚至利益席卷着新闻集团.本文以凤凰卫视资讯台的专题报道“默多克新闻集团陷入窃听风暴”为例,分析舆论在整个事件中的高潮与衰退.  相似文献   

7.
段豪杰 《新闻世界》2011,(10):222-223
2011年7月窃听丑闻给默多克新闻集团以重创的同时,也引起了传媒业界和学界的反思。本文主要分析了窃听丑闻所暴露出的英国传媒体制的诸多问题,并对媒介权力的规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默多克新闻集团窃听丑闻案的发生和被调查,是国际新闻界的一桩大事,它反映了西方跨国新闻传媒滥用新闻自由和媒介的社会责任论之间的较量。本文试图描述并分析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受挫的真正原因,它不仅仅是新闻道德的问题,更主要是触犯法律以及腐蚀警界及政界的深层问题。从这一案件我们看出,西方的媒体独立和司法独立不过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1月10日宣布,新闻集团将以近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福克斯娱乐集团18%的股份。由于此前已持有福克斯82%的股份,此举意味着新闻集团将完全掌握福克斯的所有权,默多克的媒体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0.
默多克新闻集团《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隐藏着深刻的伦理问题,对这些伦理问题的解读,有利于更好地反思窃听丑闻发生的根源。媒体窃听的伦理问题,依照其内在的逻辑顺序,表现在价值伦理、权利伦理和技术伦理三个方面,本文对此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因窃听门事件导致英国默多克传媒帝国《世界新闻报》黯然关门,这无疑在全球传媒界投下了一枚前所未有的重磅炸弹。默多克帝国的这场大地震是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国内外媒体应吸取教训,加强监管和自律,紧守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2,(6):62
英《金融时报》最近报道,英国报业丑闻迫使新闻集团关闭了旗下《世界新闻报》。迄今为止,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已经为此花费了至少1.95亿美元;这正如它所警告的那样,现在无法预测未来会因窃听电话丑闻而花费多少。新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4日,由于窃听丑闻被揭发,英国《世界新闻报》于7月10日出版了最后一期,终结了长达168年的历史。随后,包括一向以严肃报道著称的《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镜报》等报纸也相继被披露"普遍"存在窃听电话现象。为了应对窃听丑闻,2012年6月28日,新闻集团分拆为出版与娱乐两家上市公司,默多克也于7月份退出了旗下数家子公司的董事会。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世界新闻报》不断因为窃听丑闻进入公众视野,2011年以来其窃听丑闻更是持续发酵,在7月到达顶峰,在这一系列窃听事件中我们不仅仅看到的是受到伤害的社会各界人士,和默多克新闻集团高层的各种危机,更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窃听与曝光的这些新闻记者,同时也让大家深深反思记者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5.
媒体帝国新闻集团,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澳大利亚小报。默多克能在诸多老牌大报中脱颖而出,其秘诀之一就是和政治权力合作。默多克进入英国时,就将《太阳报》收入旗下。《太阳报》  相似文献   

16.
于德清 《青年记者》2007,(17):69-69
道琼斯与新闻集团最近签署合并协定,默多克又赢了一局。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悬念,谁能从默多克手中拯救编辑的独立性?默多克曾经在澳大利亚炮制出皇后吃鼠"的新闻;他把《太阳报》变成了以"三版女郎"而闻名的情色大报;  相似文献   

17.
“窃听门”背后的媒介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多克旗下的《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是解读英美国家媒介政治的典型案例。随着西方民主政治对媒体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民主被异化为媒主。默多克新闻集团与政治利益集团交往几十年,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彼此渗透,盘根错节。不良政客与贪婪小报为了各自利益,从对立走向合谋,联手出卖公众利益。这次窃听门事件爆发,对公众、政界以及媒体应是一次深刻的警省。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世界媒体巨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把旗下新闻出版和娱乐业拆分为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表面原因是在为窃听丑闻事件止血,实际上是在新闻集团和21世纪福克斯两个不同的企业文化、盈利能力与投资需求等方面做了切分,以转型来期待新的市场机遇与收获。  相似文献   

19.
传媒大佬鲁珀特?默多克和他的新闻集团正在经历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因为"窃听门"事件的不断升级,7月10日,英国销量最大的老牌周报《世界新闻报》在运行了168年之后,黯然停刊。但丢卒保车带来的平静仅仅只维持了一天,11日,英国媒体爆出,新闻集团旗下更多的报纸涉嫌窃听电话和盗取个人信息,包括一向以严肃报道著称的《星期日泰晤士报》。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卫报》2月24日报道,默多克执掌的新闻集团旗下的《世界新闻报》雇用私人侦探,窃听多达3000多位公众人物的手机,包括英国内阁成员、议员、演艺明星等。这家报社探听的内容包括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