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赫 《新闻传播》2022,(5):70-71
新媒体的出现,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报纸读者的阅读习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报纸传播观念应该进行科学合理的转型,科学制定报纸传播转型的策略.本文将从新媒体的内涵、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出发,结合我国传媒行业的形式进行分析,进而深入讨论信息时代背景下报纸传播观念转型的可行性策略,为我国报纸行业和传媒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郭乐天 《传媒》2007,(6):24-25
何谓"数字报纸"? 数字媒体是这两年中国传媒界遭遇"寒冬"之后的一个热门话题. 何谓"数字报纸"? 概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闵大洪先生下的定义,"数字报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数字技术改造报纸传统的生产方式,包括印前、印刷、发行、管理等各个环节;二是利用数字技术"重塑报纸出版业的行业边界和业务形态,推动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实现报业核心竞争能力与信息网络传播技术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刘磊  周炬  马超 《新闻前哨》2014,(9):47-48
新闻不会消亡 “报纸”这个词翻译成英语是“newspaper”,这一单词由“新闻(news)”和“纸(paper)”两个词组成,报纸就是“纸上的新闻”.新闻会消亡吗?答案是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它就一定会存在.那么若干年后,会消亡的只是“纸媒”这种传播形式而已.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报纸的转型至关重要,因为不管什么媒体,都是内容为王,形式永远都是为内容服务,当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内容的传播需求,甚至开始阻碍内容的传播时,就应该被抛弃,被一种更适应社会发展的传播方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王辰瑶 《中国出版》2017,(13):37-40
以克里斯汀森的创新理论为视角,分析报纸的"数字化"转型思路。文章认为,报纸主动采纳新技术、升级扩展传播渠道的"技术创新"是一种延续性创新策略,不能适应互联网造就的适合颠覆式创新的全新语境,应尽快将转型重点放在"内容创新"上。依据资源—流程—价值观(RPV)模型,对报纸如何进行"内容创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满足老年群体信息需求、推动老年文化传播主要阵地的老年类报纸,经历了30余年稳定发展阶段,在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全媒体转型却相对滞后,存在着多媒体平台构建不完善、内容传播同质化、运营模式较为滞后、服务对接不够充分等问题.针对当前"新老人"群体的不同需求,老年类报纸应从深耕受众细分、拓宽报道内容、完善平台渠道、下沉涉老...  相似文献   

6.
报纸微信平台探索了一条报业转型的新路径,是当前报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从《大河报》微信平台的构建来看,它初步形成了报纸微信新媒体形态:平台栏目化构成,内容符号多样化传播,信息标题化推送。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报纸微信在传播模式、商业模式和专业运营方面还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报纸新闻评论的转型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报纸评论的地位变迁与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总体命运紧密相连,新闻评论作为报纸的"旗帜"和"喉舌",有过发挥巨大社会影响的辉煌历史,也经历过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之后无可奈何的边缘化时期。九十年代以后,新闻评论虽然已逐渐从此前评论过度政治化所导致的公信力低谷中恢复,但总的  相似文献   

8.
媒体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报业发展的第一议题.数字传媒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世界性的,传统媒体要积极应对.无论是报纸还是互联网等其他新兴媒体,核心目的都是传播信息.实际上,传统媒体一直是网络新闻的主要内容供应商,报网融合是最好出路一一让网络服务于报纸,让网络吸引读者阅读报纸.报纸应该成为网站的"活招牌"和"导航站",而网站也应天然地成为报纸电子化、视觉化的物理延伸,以实现传统传媒和新媒体的相互延伸、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9.
李元栋  匡艳丽 《传媒》2021,(3):59-61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党媒深耕时政传播已成为媒体融合转型的新路径."侠客岛"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运营的微信公众号,依托品牌、技术、人才等优势加强创新实践,逐步构建自有的时政传播话语体系,成为党媒转型的成功范例.本文从内容定位、内容生产、内容传播和话语权构建四个方面入手,总结"侠客岛"时政传播的基本特色,以期能够为党媒及纸媒的融合转型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挑战.纸媒须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融合新媒体技术,着重突出互动性这个竞争支点,完成自身的战略转型.《燕赵都市报》的《乐享健康周刊》秉承"健康至上、乐享其中"的理念,搭建了涵盖报纸、微信等端口的多媒体健康服务平台,并通过形式较为丰富的线上线下互动内容和力求精准有用的健康信息传播,为受众提供了全面和个性化的健康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本文总结了《乐享健康周刊》在增强互动性方面的主要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边区群众报>,是一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以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为阅读对象的大众化报纸.经过多年的发展,<边区群众报>形成了一个"大众化报纸--大众化通讯网--大众化传播渠道"的大众化传播过程,涵盖了报纸的新闻来源、媒介形态和传播渠道等多个环节.大众化传播过程弥补了陕甘宁边区普通群众不能阅读报纸、不能获得有效信息的缺陷,实现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各种信息在边区社会的相通相融.使报纸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战争中得力的宣传工具,产生了极强的传播效果和极佳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四全媒体"语境下,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信息时的速度优势、渠道优势和内容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比拼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无论是阅读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都是当前大多数用户的首选.本文认为,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主要反映在题材聚焦于网民关注的内容、手法体现出灵活性与多样性、形态契合移动终端阅读习惯等方面.作为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对内容产品实行融合传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文化内容的设计、制作与传播等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产能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习惯"拿来主义"和"速成式"发展的中国企业急需向注重创新设计及生态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核心优势在内容生产,以文字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同时由于报纸每天只能出版一次,内容优势大打折扣.互联网和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使报业得以借助新媒体平台使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全媒体传播,不仅可使内容信息"有声有色"而且也可在争夺传媒市场中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5.
蒋洪 《传媒》2015,(12):56-57
数字技术实现了新闻的立体式传播,传播渠道也从单一的印刷发行发展到了形式丰富的新媒体渠道.全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颠覆了传统报业内容采编、排版设计、传播营销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流程,并改变了其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即使在全球传媒业最发达的美国,传统报业也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处于营收下滑、减薪裁员的阴霾之中,如何转型成为报业从业者的生存大计.而《纽约时报》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已经成功的从死亡边缘挣脱出来.在《纽约时报》的转型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国报业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但在用互联网思维做报纸的新时期,仍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科技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媒介竞争格局,报纸媒体试图通过媒体融合以期在媒介竞争中获得优势,而报纸媒体的新媒体网络角色定位成为新媒体转型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以《钱江晚报》新浪官方微博为例,通过分析2015年春节假期期间其微博传播在运营管理、内容传播以及形式手段等三方面的特点,以探讨都市报在面临新媒体转型时应具备的新媒体网络角色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冰源 《新闻前哨》2005,(4):50-51
副刊在我国的报纸上有着光荣传统。她作为正刊新闻版 的补充,在中国的社会形态演化、文化知识传播、优秀作品问 世、公民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副刊正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正刊越来越呈现出唇齿相依、并驾齐驱的态势。 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副刊是作为一种闲散资源空间而存在 的。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向商业化、市场化全面挺进, 报纸作为一个反映时事生活载体的角色就显得更加重要。与 此同时,作为报纸重要组成部分的副刊,如果还是仅仅局限在 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文艺评论等方面,已经远远不能适应 报纸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新的新闻发展态势下,增强副刊的 新闻性,显得尤为重要。 增强副刊的新闻性,关键是副刊编辑要有新闻意识。在这 方面,我们《黄石日报》近年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当前融媒体时代,传统报纸等媒体若想成功升级和转型,必须先对发展观念进行改变,并且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传播渠道等,强化个性化以及定制化建设,在深入挖掘受众群体心理诉求的基础上对新闻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增强广大受众的依赖感以及拓展其市场影响力。本文先对现阶段传统报纸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加强报纸媒体融合转型,从内容建设和内容付费、加强信息数字化建设以及与其他媒体相融合和加强一体化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期刊应承担起推动科技发展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关卫屏 《编辑学报》2008,20(4):374-374
提起"社会责任"这一概念,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往往尤为敏感和关注.科学技术期刊作为传播媒介的一员,是否也应当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答案当然是肯定的!科学技术期刊不仅承担着同普通大众传播媒介共有的社会责任(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服务),而且由于科学技术期刊报道内容的特殊性,还承担着特有的社会责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我认为科学技术期刊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新闻同质化,报纸副刊凸显魅力 副刊,根据<辞海>的解释,是指"报纸上刊登文艺性、知识性或理论性学术性文章的固定版面,因区别于作为报纸主要内容的新闻版(正刊),故名".或许正因是"副"的原因,副刊在报纸中似乎一直处于从属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