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路透社中国摄影师Bo Bor拍摄的一组<四川大地震>获得52届荷赛突发新闻组照二等奖.这一组12张照片中有多幅当时就被海外主流媒体广泛采用了,<巨石下救出小女孩>是其中之一(见图一).本文选择香港<南华早报>、英国<每日电讯报>、比利时<欧洲华尔街日报>和中国台湾<苹果日报>头版,比较一下不同编辑对这幅照片的不同理解、不同认识、不同处理,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不同传播效果.这些报纸的编辑无一例外都对原图做了剪裁.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揭晓的第52届"荷赛"获奖作品中,<深圳晚报>摄影记者赵青的<四川大地震幸存者>获得一般新闻类单幅二等奖.这幅表现汶川地震废墟上升起炊烟的图片受到"荷赛"评委的青睐,并非偶然.  相似文献   

3.
郭建良 《新闻记者》2012,(5):93-95,97
法新社阿富汗籍摄影记者马苏德.侯赛尼拍摄的《绿衣女孩》(Girl in the green dress)荣获了今年普利策突发新闻图片奖。美国一些主流大报当时对这幅照片的突出处理,可以看出其高超的编辑水平。这幅作品题材和主题都很经典,视觉表达上也很传统,它的获奖让人们看到了普利策奖的一些特点和变化。  相似文献   

4.
郭建良 《新闻记者》2012,(4):89-93,97
经过几年的摸索与探寻之后,"荷赛"重拾传统新闻摄影理念,重归传统新闻摄影"老路"。第55届"荷赛"获奖作品题材高度集中于"阿拉伯之春"与"3.11海啸"事件,体现出该奖记录历史的特点。获奖照片具有以情动人、体现高水平的专业素养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印度洋海啸新闻图片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映印度洋海啸灾难的让人震撼的新闻图片很多,其中《印度妇女哀悼海啸中死难的亲属》(见图一)更加出色,这幅作品也获得了荷赛年度最佳新闻摄影奖。以这位悲伤的妇女为新闻主体的新闻照片还有另外一幅,是发表在土耳其《ZAMAN》头版的《痛哭的妇女》  相似文献   

6.
徐斌 《新闻实践》2005,(4):F003-F003
3月24日,首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揭晓了,这是我国举办的国际级新闻摄影大赛的开端之作。这项赛事酝酿了近十年,它又被为"华赛",似乎意在比肩世界新闻摄影顶级赛事"荷赛",因而格外引得国内新闻摄影界的瞩目。值得我省新闻摄影界关注和自豪的是: 《都市快报》摄影记者傅拥军拍的《对话幸存者》,获得了"华赛"14个类别大奖之一的"文化与艺术新闻"类金奖。这可能是我省摄影记者迄今为止在国际级新闻摄影赛事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让我们来凝视这幅《对话幸存者》(图一):一位参观者正停留注目一幅"9.11"题材作品《幸存者》。我们的眼睛告诉我们的大脑,  相似文献   

7.
新闻摄影的平民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勇 《传媒观察》2007,(6):52-53
随着“荷赛”的引入中国,以及近几年来中国摄影人在“荷赛”中屡屡获奖,特别是获奖名单中诸多摄影后生的出现,让人们对新闻摄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实新闻摄影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已经淡化了过去摄影家们所拥有的一般人很难掌握的技术,淡化了作品中一味追求的纯美学概念,让人感觉到新闻摄影更多的是关注新闻场景的记录和摄影观念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郭建良 《新闻记者》2012,(3):89-92,97
第55届荷赛上我国摄影人的获奖颇为引人瞩目。三名获奖者均非科班出身、均非主流记者、均来自非主流媒体,他们的作品此前也均未在国内主流报纸头版出现过,他们却"集体"在国际主流新闻摄影舞台上精彩亮相。这是媒体融合时代向自媒体时代过渡时期值得关注、值得思考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荷赛(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奖作品中模糊画面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的新闻摄影评选中也开始注重用模糊手法来表现新闻事件,而对新闻摄影模糊性理论研究还很缺乏.本文只对新闻摄影中的模糊画面进行梳理,并结合荷赛获奖作品进行剖析,而对新闻摄影的主题模糊、标题与文字模糊等予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 "荷赛"犹如一个舞台.这个舞台总在"上演"着一幕一幕的"悲剧".本届"荷赛"年度照片颁给了瑞典摄影师保罗·汉森拍摄的反映巴勒斯坦人哀悼一对在巴以冲突中丧生儿童的作品.悲愤的人群怀抱着中弹而亡的孩子,直奔镜头方向,气氛紧张,悲伤和愤怒的情绪跃然而出.战争、冲突、贫困、饥饿,纵观"荷赛"五十余年来的历届年度照片,这些元素可谓贯穿始终.新闻摄影增加了"悲剧"的力量,因为我们看到的不是演出,而是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闻周刊》2013,(7):22-25
中国摄影师储永志拍摄的照片《热身》获得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本届"荷赛"评选中,储永志、魏征、郑晓群、傅拥军等4名中国摄影师获得运动类、自然类以及肖像类的奖项。另外还有一支由(南方都市报》视频编辑杨恩泽带领的团队所拍摄的影像作品获得了网络故事片类三等奖。  相似文献   

12.
世人瞩目的2004年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于今年2月揭晓,《武汉晚报》摄影记者邱焰拍摄的《非典时期的婚礼》(见封三图1),获得了大赛日常生活类(单幅)三等奖。 这幅画面形象和摄影技巧并无明显过人之处的照片,成了本次大赛非典题材惟一的获奖作品,多少有点出人意料。恐怕无论是圈内还是圈外的人士,有不少人在叫“看不懂”。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圈内人士对中国参加荷赛作品的评述,我们会觉得颇有意味。有人称,2003年,中国的摄影师有了最多最好的机会,去拍摄非典这一世界性的题材;非典的最好的照片都在中国摄影师的手里,希望中国的摄影师能够在今年的“荷赛”上获奖。甚至有一位摄影师在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读者对图片新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电视和网络又使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超越以往,报纸也鲜有独家图片新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图片新闻的版面处理,如果仍然固守“只要照片大”、“只要照片多”就会有读者的想法,而不在图片编辑上下功夫的话,就很难在众多报纸中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报纸上来。 一张对图片编辑不重视的报纸,一定不是一张抢眼的报纸,不是因为它缺少新闻,而是因为它缺少图书编辑赋予它应有的光彩。因此,在读图时代的报纸中,图片编辑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图片编辑素质的要求也是非常严…  相似文献   

14.
《新闻实践》2013,(3):I0002-I0003
北京时间2月15日,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PressPhato)——荷赛获奖作品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共有4位中国摄影师获奖。其中浙江占了3席,他们分别是储永志、郑晓群、傅拥军,这是浙江新闻摄影界在荷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5.
肖勇 《传媒观察》2014,(3):17-19
正当地时间2月14日,第57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又称"荷赛")在阿姆斯特丹揭晓,作为世界新闻摄影领域里的著名赛事,每届比赛结果的出炉,都会引发关于新闻摄影趋势、评判标准的争论。其获奖作品也会成为一种标杆,影响着下一届的参赛者。"荷赛"最吸引人之处,正是其评判标准的多元。纵观历届获奖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有技法精准静致的,也有看似稚嫩低劣的;有高雅唯美的,也有抛开所有美学概念,走向媚俗的;有激烈刺激的,  相似文献   

16.
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战争与灾害作品称,在其50年的比赛史上,“年度最佳奖”作品有关反映战争与灾害的画面竟达41幅之多,在具体奖项中这两类得奖照片更是不计其数。一些爱好和平的人士难以接受一幅又一幅令人悲伤的图景,曾批评“荷赛”把世界看得过于灰暗。为此,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组织试图用“快乐事件”调节获奖作品的沉重气氛。然而,在其后的作品评选过程中,政治灾难和自然灾害的照片依然占据上风。  相似文献   

17.
在2009年第52届荷赛中,中国新闻摄影师取得了7枚奖牌的历史最好成绩。本文以此为契机,对中国新闻摄影参加荷赛的历程试作简略梳理,对本届比赛中国获奖作品所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作者认为,中国新闻摄影可以在重大国际新闻题材上大有作为,中国题材值得新闻摄影人进一步挖掘,中国新闻摄影应当进一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军事记者》2011,(3):I0001-I0001
北京时间2011年2月11日,第54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获奖作品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现选择其中几幅作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军事记者》2015,(4):74-75
2015年2月12日,第58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共有来自131个国家的5692名摄影记者和纪实摄影师的97912张摄影作品参赛。最终,丹麦摄影师Mads Nissen的作品《俄罗斯同性恋情侣:乔和阿历克斯》获年度照片大奖。中国摄影师一举拿下6个奖项,其中有3个一等奖。这是中国摄影人在荷赛上取得的年度最佳成绩。  相似文献   

20.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对本届"荷赛"的感受,我会选择"重复":包括题材重复、内容重复、形式重复;不仅与其他摄影比赛获奖作品重复,还与往屇"荷赛"作品重复. 例如,本届"荷赛"日常生活类组照一等奖作品《米莱拉》在题材上与上届同一奖项作品《不要离开我》惊人地相似:均聚焦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及其家人,主角都是两个人.《不要离开我》是一位年老的丈夫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妻子,而《米莱拉》则是年老的妻子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丈夫.结局均为患病老人逝去,老伴孤独地延续人生. "重复"是摄影师极为敏感的词汇:摄影师最怕与人相重,例如拍摄主题、表现方式.为何"荷赛"对重复丝毫不以为意呢?我猜想,或许"荷赛"嘉许的并不是重复和模仿,而是在此基础上的突破、创新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