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为促进义务后教育公平,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异地中考政策。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中的1071个九年级随迁子女数据,采用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异地中考政策的不同入学条件对随迁子女高中教育选择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当异地中考政策的入学门槛为“只能报考普通高中”时,对随迁子女选择普通高中没有显著影响;当异地中考政策的入学门槛为“可报考重点高中”时,对随迁子女选择普通高中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当异地中考政策的入学门槛为“不能报考普通高中”时,对随迁子女选择职业高中没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更加有利于家庭条件较好的随迁子女,少数学者则认为该政策能有效保障农村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已有文献仍缺乏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对两类流动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城乡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并探究了该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城镇随迁子女,且这种效应仅在高政策门槛地区存在,低门槛地区不存在。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意愿,且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农村留守子女。同时,异地高考政策可显著降低农村随迁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坚持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充分发挥该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杠杆作用;流入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本地高中教育服务能力;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完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2013年宁波市出台异地中考新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宁波中考并进入高中学习。从政策执行现状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对异地中考政策了解并不充分,随迁子女初中后的升学意愿与政策规定基本匹配,家长对异地中考政策中的限制条件不太满意,异地中考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受到制度、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建议改革户籍制度,加大宣传力度,了解随迁子女高中阶段的教育需求,建立教育资源配置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使得异地中考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对本世纪以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问题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主要在户籍制度、异地中考政策门槛、流入地政府教育经费、异地中考与高考制度协同配套四个方面存在障碍,进而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选择与教育结果产生消极影响。对此,应从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三个层面对随迁子女进行教育补偿。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异地中考政策评价指标体系,以60个城市异地中考相关政策文件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和加权求和等方法对异地中考政策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60个城市的异地中考政策总体较为宽松,但区域差异明显;北京、天津、上海的异地中考政策限制条件较多;东部地区、华南地区的教育资源紧张,教育供需矛盾较大。要做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异地中考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调整以户籍为限定条件的升学考试制度与录取制度,建立以学籍为基数的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将随迁子女纳入流入城市的教育发展规划中去;三是加强流入与流出地教育政策之间的衔接,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升学与录取工作。  相似文献   

6.
异地高考政策作为高考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否有助于随迁子女形成良好的教育期望?针对11个地区中8-11年级随迁子女的抽样研究表明:异地高考政策认同与其教育期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异地高考政策认同对随迁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及作用从微观层面来看,能够增强个体学业成绩对其教育期望各维度的正向影响;从中观层面来看,能够增强家庭社会资本对其教育期望部分维度的正向影响,能够削弱学校阶层隔离对其教育期望部分维度的负向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能够削弱社会歧视知觉各维度的负向影响。因此,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认同对其教育期望存在着“正义补偿”“以考促学”及“城乡融合”等作用机制。如果这些随迁子女得到了社会公共政策的有效支持,有幸形成良好的教育期望,或许在阶层再生产逻辑之侧并行着社会流动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教育需求是有能力对入学机会进行支付的现象,本质上反映的是学生学业能力的筛选及其家庭资本的较量。随迁子女普通高中教育需求问题表现为在迁入地需求不足、需求不公平和由异地中考政策而导致的普通高中教育供给不足等。促进随迁子女普通高中教育需求问题的解决,需率先破除异地中考政策中的不合理规定以捍卫随迁子女普通高中教育供给公平。此外,促进义务教育机会均等,鼓励各地吸收随迁子女就地升入普通高中,加强普通高中招生监管,研究制定对处于极其不利阶层的随迁子女"精准扶智"的方案,以及稳步推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户籍城镇化等,也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努力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继续接受更高阶段教育的客观需求。当前,大部分城市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加上制度和现实环境等因素,农民工随迁子女很难在流入地继续升学。满足规模巨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继续接受教育的需求,需加强教育需求情况调研,做好异地中考政策规划;引入教育券,解决教育经费在区域间的支出流动问题;以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异地中考政策的突破口,在城市向农民工随迁子女全面开放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户籍制度,剥离附着于户籍上的各种福利与管理功能;改革高考制度,形成中考、高考配套的政策体系;创新高中阶段办学模式,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凸显,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均对异地高考给予了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功能。从正向功能来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公平,促进合理化的社会流动,减少群体间的对立冲突;从负向功能来看,其推行过程中的政策不协调损害政府公信力,为"高考移民"制造了便利,对人口流出地的经济、教育产生了冲击。  相似文献   

10.
魏山  周珊 《教育导刊》2013,(11):15-18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的凸显,理论界和教育实践领域均对异地高考给予了高度关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功能。从正向功能来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异地高考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合理化的社会流动.减少群体间的对立冲突;从负向功能来看,其推行过程中的政策不协调会损害政府公信力,为“高考移民”制造便利.对人口流出地的经济、教育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11.
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意义与重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高等学校的上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解决了当时中国高校发展中最急迫的问 题,因此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肯定。本文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高校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在教 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存在定位不准、盲目攀高、轻视教学等状况。新一轮审核评估应根据高校差异很 大的现状,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指标体系。评估应引导和促进高校合理定位,各尽其责,为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上海财经大学2013年“千村调查”中的4719份农民工数据,实证检验了子女随迁入学对农民工迁移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随迁入学的农民工比未随迁农民工更倾向于流入随迁教育政策友好的省份,即迁移存在显著的“洼地效应”;大部分农民工难以达到随迁子女入学门槛要求的稳定就业,衡量成本收益后更偏好省内迁移,通过举家迁移、省内迁移,来降低生活成本、提高迁移稳定性,形成了迁移的“边界效应”。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稳健性检验亦证实了以上结论。要破除随迁子女入学的政策藩篱,须要从随迁子女教育体制和劳动力市场机制双管齐下,打造“低交易成本、高公共服务”的教育洼地。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式”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对本地教育财政投入激励不足。如何发挥地方人大的预决算审查监督职能、构建有效约束机制来提高地方政府教育支出水平,对我国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我国各地区推动预算监督法制化为制度背景,以1999—2017年间各省份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通过立法加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如何影响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研究发现:(1)省级预算监督条例立法能够显著增加地方政府的教育财政支出,使教育支出在财政预算支出中的比重平均上升约一个百分点,使地方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显著提高;(2)异质性分析显示预算监督条例立法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层面,并且在财政分权程度更高或地方主政官员缺乏中央工作经历的地区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表明,推动财政监督法制化是构建现代教育财政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基础,强化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是确保地方教育支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界公认的领袖之一,他的教育法制思想对时坎坷曲折的教育民主化,科学化运动产生了较大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效应,循着这条主线,本文评析了胡适教育法制思想的四个侧面及其与民国教育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上起人们对胡适教育思想的再考察,人中吸取经经验与教训,斟酌取舍,为今天的教育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县中是县域教育的支柱和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但近年来县中的师生与制度结构失去了比较优势,陷入困境。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蓝图下,县中如何重整旗鼓?本文基于对全国知名县中聚集地——南通市的调查,借助强文化范式框架,探讨张謇教育思想何以成为一种与结构力量互补的地方文化力量助推县中发展。张謇教育思想在改革开放初的南通崛起叙事中被激活,锚定科教兴市的第一战略选择,使政府注意力优先分配于教育,从而塑造了县中的良好外部生态和主体积极实践,两者的适配进而带来区域县中繁荣。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出发,将县中讨论转向地方性,揭示县中发展离不开由本土社会文化传统和资源产生的强大动力,这为其他地方教育振兴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Traditional methods for detecting lactoperoxidase (LP) are complex and time-consuming, so a test strip was made based on the enzymatic reaction principle to enable quick and convenient detection of LP in raw milk. In this study 0.1 mol/L citric acid (CA)/0.2 mol/L disodium hydrogen phosphate (NaP) buffer solution (pH 5.0), 22 mmol/L 3,3'',5,5''-tetramethylbenzidine (TMB), 0.6 mmol/L hydrogen peroxide (H2O2), and 0.5% Tween-20 or 0.3%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were optimal for preparing a quick, sensitive, and accurate LP test strip.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of the estimated LP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2.47% to 6.72% and the minimum LP concentration detected by the test strip was 1–2 mg/L. Estimates of active LP in sixteen raw milk samples obtained using the test strip or the TMB method showed a good correlation (r=0.9776). So the test strip provides a quick, convenient,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LP concentration of raw milk.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为了提高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该调查报告对某学校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做了全面的调查,对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Health care reform has moved postbirth care into the community without assessment of how this may change parents' needs. Mother-father pairs (n = 117) in six sites in four countries were interviewed at 5 to 10 days postbirth and again between 6 and 8 weeks postbirth to determine their needs. Content analysis revealed both parents in all sites had a strong focus on self-needs throughout the postbirth period. Postpartum programs oriented solely to family-centered care may not meet the specific needs of contemporary parents.  相似文献   

19.
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预设观念进行审视之后发现:重构其原有的教育预设观念,促使她们确立系统化、专业化的学前教育观念,是摆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面前的紧迫课题;应在建构主义指导下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化教育观;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开展紧密联系实践的专业读写活动,建立专业读写活动的长效机制,是重构本专业学生教育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由于起步相对较晚,恢复重建的历史不长,湖南省教育督导制度在督导地位、督导规章、督导机构、督导队伍、督导职能和督导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大力加强,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适应教育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需要,以适应自身健全和完善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