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秉 《情报杂志》2023,(7):71-76
[研究目的]当前,数智已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词。然而,由于数智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术语和概念,它的含义还尚未被清晰和全面解读,亟待准确回答何为数智这一关于数智概念的最基本理论问题。[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理论思辨方法,根据构词的基本逻辑,分别从数据智能、数智化、数智技术与数字智商四个视角出发,分析数智概念的不同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上述四个不同视角的数智概念的含义,建立数智概念的四要素模型,并给出数智概念的完整含义。[研究结论]研究发现,数智概念具有数据智能、数智化、数智技术与数字智商多重含义,它们共同构成了数智概念的完整含义,即数智是指拥有数字智商的人运用数智技术获取和生产数据智能来提供依据支撑实现数智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在“云物区大智移”等数智技术与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下,数智化改变了传统信息流通交互方式,信息生态系统随着数智技术发生了转型,形成了更加智能、互联、安全和可持续的数智信息生态系统。因此,深刻理解和把握数智信息生态系统对于信息数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信息生态理论,解码数智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进而指出其内涵与概念框架,分析数智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并剖析其运行机制,从而提供关于数智信息生态系统的系统性解释。[结果/结论]数智信息生态系统是信息生态系统演进的时代产物,其由数智信息、数智平台、数智主体、数智信息环境四要素构成。综合信息生态理论,剖析了支撑四要素有效运转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刘阳  杜松华  禤欣 《科技风》2023,(24):120-122
新文科建设及数智时代的背景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创新融合”发展模式适合数智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在发展理念、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以期为我国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万忠菊  胡亮 《大众科技》2023,(4):118-121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我国逐步踏入数智化时代。与此同时,物流行业的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地升级优化,对具备信息数字化、智慧知识与技能的物流专业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物流人才已无法满足数智化人才的知识技能要求。文章从物流企业就业需求端及数智化时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出发,结合现代物流企业人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剖析数智化时代背景下“运输与配送管理”在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进而指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教改措施,旨在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数智化”时代的来临,高校兵器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发展与变革,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创新已逐渐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主题。受益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智化技术的渗透与影响,高校兵器类专业的教育与教学模式急需摆脱对传统教学的限制与束缚。本文主要通过对“数智化”背景下高校兵器类专业教学新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所面临的挑战、重点内容、建议策略等五大角度进行探讨与浅析。通过在教学模式中引入“数智化”教学的理念与手段,可有效提升兵器类专业师生的学习兴趣、效率等,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为兵器专业教学新模式提供一定可参考的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程晓娟 《科教文汇》2024,(4):125-129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行业的深入应用,给会计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会计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及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对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对本科会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挑战。该文首先分析了数智时代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从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方面分析了传统的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并提出了数智时代本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近十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重点期刊文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及2022年学科教育机构博士点培养方向作为支撑,运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方法并结合知识图谱,从科研、教育、技术应用三个视角出发,对数智时代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学科导向、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等进行全面探究。研究发现,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正向着数智化研究领域发展,传统领域在处于深耕状态的同时也受到数智化的影响,不断与之融合并创新研究方法;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智化领域相关研究在当下发展迅速、相关人才需求量大;学科领域研究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总体呈现出交叉化、技术化、效能化、协同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数智技术在服务业得到普遍应用,智能服务快速发展。为系统把握智能服务创新研究进展,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智能服务创新研究,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重塑服务与消费、顾客接受度、员工和劳动力市场、伦理道德与安全5个主题出发,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和脉络,建立整体研究框架,并探讨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机会。  相似文献   

9.
个体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平衡与匹配是组织获得高绩效的基础。面对数智化带来的技术赋能与员工个体价值的崛起,管理者在平衡个体——特别是组织里的强个体或核心员工——与组织发展问题上正面临新的挑战。文章基于对数智化时代企业核心员工个体特征的认识,从组织与核心员工能力发展动态匹配视角,构建了数智化时代企业核心员工“引用育留”管理模型。该模型由开放市场化导向的人才招投机制、颠覆性创新导向的精益创业机制、战略孵化导向的生态赋能机制,以及价值共创导向的事业合伙机制4部分组成。文章从定义、元素、特征、运作机理等方面阐述了数智化时代企业核心员工管理模型的内涵与作用机制。并从探索性与验证性案例研究、情境适用性、功能区分与个体行为、影响要素与实践经验总结等方面,提出数智化时代企业核心员工管理模型的未来研究方向。作为数智化时代企业人员管理模式一个新的探索,该模型揭示了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前沿实践和组织管理的变革趋势;不仅为数智化时代管理理论创新提供借鉴,也可为推动企业组织管理的实践创新提供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赋能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了社会原有生产模式的变革。研究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分析数智技术赋能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特征和协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结合知识链理论,对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的内涵和特征进行阐述;分析数智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多螺旋的演变动因,并构建知识生成多螺旋模型;采用协同学理论,对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动力多螺旋模型的演化进行分析。[结果/结论]在数智技术的参与下,创新生态系统知识生成表现出新的特征;人类螺旋和非人类螺旋的演化经历了局部人机协作、人机协同和人智融合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基于指标评价体系的我国粮食安全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发生改变,对传统粮食安全观提出挑战。文章从新时代粮食安全观的新内涵和新目标出发,构建包含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和资源安全5个维度的粮食安全评价体系,选取14个指标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演变和现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过去我国对于粮食数量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注程度较高,而对于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资源安全的关注程度较低。文章进而结合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宏观发展战略,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煤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和压舱石,为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高质量发展,党和国家大力支持煤炭行业的创新发展。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在煤炭资源勘探技术、煤与瓦斯共采理论和技术、典型动力灾害风险判识和监控预警技术、综合采掘和智能开采技术与成套装备、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煤基清洁能源高效转化技术、煤与新能源多能协同技术6个方面的创新成就,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深部煤炭安全开采、煤矿智能化安全开采、环境安全、粉尘防控与职业健康、煤与共伴生资源单独开采的矛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6个方面面临的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详细阐明了我国在煤炭智能化绿色安全开采理论与技术、环境安全防护与职业健康理论与技术、煤及共伴生资源精准协同开发理论与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碳中和科学发展理论与技术4个方面的未来创新发展方向。以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创新发展方向为抓手,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煤炭智能安全精准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助力我国主体能源科技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世界科技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不断蓄势,世界已经进入以创新为主题、以创新为主导的新时代,全球科技领域的、国家间的科技创新格局加速调整和重构,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对科技创新格局调整和重塑起到重要驱动作用。在归纳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现实,分析讨论了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需求,提出了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支撑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主要科技创新体系,包括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先进信息网络、清洁可再生先进能源、绿色智能制造、现代绿色生态可持续高效农业、"健康中国"医疗卫生保障、"美丽中国"人地和谐共生生态环境、深空与深海探测等主要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分析情报在引领并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发展过程中的研究热点,能为研究人员充分认识情报的"耳目、尖兵、参谋"作用,并为了解当前研究态势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利用主题发现和文本挖掘分析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情报学的研究热点,进一步阐述了我国情报工作的地位、转型、学科建设和体系构建、服务路径和工具、改革等方面内容。[结果/结论]分析结果得出:重新定位情报服务国家总体安全的作用,智库、开源情报、军民融合、大数据成为情报工作服务国家安全和发展的路径和工具;在情报工作内容和过程方面,面向国家战略决策并以任务聚焦为目标进行机构、领域、区域融合;为更好服务国家安全、发展和创新,应重视人才培养、情报融合、科学技术,并在情报机制和体制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要实现的五大目标,系统设计了以"国家发展安全保障线"、"国家生存安全保障线"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线"三条保证线为标志的国家主体功能区核心内容,科学论证了三个120万平方公里面积分别保障中国的发展安全、生存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可能性,三条保障线将为中国未来发展和国家的基础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技术经济安全评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新方向,旨在从保障经济安全的视角,系统评估技术因素的风险及其对经济安全带来的影响,从而为保障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安全发展提供决策支撑。文章基于已有的研究和实践,分析了技术经济安全的概念、技术经济安全评估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经济安全评估方法选择等关键问题,并从持续开展基础理论方法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评估工作与决策需求的紧密结合等方面提出做好技术经济安全评估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需要多元的动力推动,华侨华人对其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分析二者的行业基础,发展动力,发展前景的现状,以及新时代二者所面临的拓宽投资选项;高端人才培养;促进国际沟通合作等发展挑战与机遇,提出新时代华侨华人与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动力战略规划:提供政策支持、搭建合作平台、加快智库建设等;分析新时代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提升中国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食物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地缘冲突和世纪疫情交织的百年变局新挑战,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食物系统,对保障中国食物安全、国民营养、社会公平、生态平衡、市场有效及系统韧性至关重要。为此,文章深入剖析了我国食物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从供给端、需求端和保障层解构了食物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全生命周期、全球性和系统性视角构建了可持续食物系统的概念框架,从安全、营养、公平、绿色、经济和韧性6个维度阐明了其内涵,提出了中国可持续食物系统转型的实现路径,以期为确保新时代国家粮食和食物安全提供新的系统解决思路,也为全球食物系统可持续转型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成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战略主动的重要抓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不断优化国家治理组织系统结构、提升并完善国家治理者的素质和方法方式,加快赋能国家治理高效化、科学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现阶段我国国家治理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面向国家治理的数字技术发展亟需场景扩展和人才供给,同时数字技术的负面效应对国家治理提出新要求。文章基于当前我国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促进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加快助力我国达到全面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亚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而且中亚各国大力开发天然气资源,不断提高生产量及出口量,致力实现出口多元化,因而成为世界各大国及各大力量争夺关注的焦点。而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且消费巨大,天然气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中亚地区占我国天然气进口市场的份额在50%左右,未来虽然该比重会有所下降,但进口总量会稳步增加,因此中亚天然气仍然在我国天然气保障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亚天然气资源具有比较优势高、安全性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我国与中亚天然气资源的合作开发也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的扰动。为此,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中亚天然气资源的地缘配置格局及对我国天然气安全的保障程度与保障效益,分析了外部扰动因素对中亚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影响和对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障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我国与中亚天然气资源合作开发亟待采取的对策建议:(1)建立副总理级的天然气合作开发协调委员会;(2)制定并完善与中亚五国的天然气双边贸易协定;(3)继续扩大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输气能力;(4)优选我国与中亚天然气合作开发模式;(5)建立中国-中亚天然气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