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神宗时,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为使儿子在殿试中取头名状元,策划取赴京赶考的临川才子汤显祖为殿试第二名作为衬托,并派其堂弟张居直拉拢汤显祖。  相似文献   

2.
汤显祖的一生是不幸的,科举考试因首辅张居正滥用职权,而两次落第,尝尽了女儿、大弟、儿子先后夭亡的人间之痛.汤显祖又是幸运的,从师罗汝芳,又结交了李贽和达观等朋友,在良师益友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戏曲理论.他的创作中"得意"之作惟有<牡丹亭>.<牡丹亭>中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使人间、梦境相通,生、死相通,体现了他的"至情"理论,"情"与"理"的斗争,正是作者向罪恶的封建宗法制度挑战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汤显祖早年即以诗文著称,因不接受张居正之拉拢,备受压制。张居正病死,汤始成进士。复因不肯依附申时行遭受排挤。任职于南京时,目睹官场之积弊,为之痛心疾首。而给事中御史等言官忠于职守,敢于揭发、纠举权贵者均遭贬谪,专事阿谀奉承大肆贪污者反受到重用。汤显祖认为关键在于内阁辅臣申时行等不以天下生民为念,对权势财富贪得无厌,有鉴于此,乃上《论辅臣科臣疏》,请万历皇帝彻查。此疏一上,举朝震惊。汤显祖被降职为徐闻典史,但所检举之渎职科臣不久即被查处,申时行亦不安于位而卸任。汤显祖受此打击,深知宦途险恶,逐渐倾心于传奇之创作。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一五五○——一六一六),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出身于书香之家。三十一岁时,因与当时的丞相张居正的要求不合(?),未曾中第,三十四岁才中进士,但他一直没被统治阶级重用,只是充当小官而已。汤显祖在士宦穷通上的不得意绝非偶然,而是与他和统治者不合作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他处处不合统治者的口味,处处与他们相乖违,是个政治上的反对派。比如一五九一年他给万历皇帝朱翌钧上了一道“论辅臣科臣疏”,说“陛下经营天下二十年于兹矣,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有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有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严历地批评了张居正、申时行在任二十一年的黑暗腐败政治。这一下,不仅群小所不  相似文献   

5.
杨浩 《华章》2012,(31)
张居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历经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担任万历朝的内阁首辅.担任首辅期间,张居正的行政改革使得大明王朝重换生机,对于明史来说张居正的“江陵柄政”作为了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而标榜史册,可见张居正行政改革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考成法,是张居正在改革中主要的政治措施,也是其推动变革的权力来源。张居正以此为依据,在明王朝内部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考成法在万历朝未能继续实施,张所推行的改革也因失去这一动力而停止。张居正通过考成法将纠举六科的权力握在以自己为首的内阁手中,触碰到了万历帝的利益,考成法在张死后失去了万历的支持。张居正因考成法将大权揽在手上,使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始终对考成法加以抵制,同时其施行时间太短,未能成为明朝政治规则中的循例。张居正中年赫然病逝,之后的继任者不但无意继续推行考成法,反而成为它的掘墓人。  相似文献   

7.
明代隆庆、万历时期的内阁大学士、首辅张居正,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张居正改革能取得成效,固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的基因,但其主观因素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文拟对张居正的意志、性格与思维方式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的评论家在品评创作主体对,常指出一个“识”字,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识”作了尝试性的解释.然后,结合读《牡丹亭》的感受,论述了“识”时于创作的指导、决定作用.以及汤显祖的“识”在作品中的具体体现.然后,又从时代思潮,汤显祖的思想修养.即从客观和主现两个方面论述了汤显祖的“识” 形成的原因.本文试图透过对具体作品的剖析,进而把握作家的主观世界;试图用今天的观点来阐释古代文论中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9.
《邯郸记》作为汤显祖“临川四梦”的最后一梦,也是汤显祖最后一部剧作。在这部剧作中,汤显祖把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毕生的感悟,都化为满腔的悲愤、悲悯和悲凉倾注其中,使得《邯郸记》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10.
北宋和明朝进入中叶后,都面临着"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和张居正就是在这种相近的背景下各自进行了变法与改革.但是,我们将王安石的变法与张居正的改革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王安石变法的成就不能与张居正的改革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1.
张居正主持内阁后 ,于隆庆六年 ( 1572年 )六月十九日受到神宗召见。感激之余 ,张居正当场表示要“竭才尽忠”报效君恩。事后 ,在谢恩疏中他又申明自己的主张 :“方今国家要务 ,惟在遵守祖制 ,不必纷纷更改。”张居正说的是肺腑之言 ,他当时根本没有想到什么改革 ,想的只是振兴明朝 ,恢复太祖时的兴盛。他的“遵守祖制”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 ,并全力为此奋斗。但张居正所处的时代与明初已有所不同 ,这就逼迫他制定出了顺应形势的多种措施 ,出现了改革的局面。如仔细分析这些改革措施 ,也不难发现种种脱胎于洪武年间的痕迹。张居正承袭了开…  相似文献   

12.
古典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主要成就集中在"临川四梦"上,即《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近年来,学界对于"临川四梦"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旨在对《邯郸记》的本事考、写作时间考、作者创作思想研究以及梦的架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居正夺情事件作为张居正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对张居正后期的政治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礼与政治的角度分析夺情的缘由和朝中官员对夺情的不同态度,并分析了夺情对张居正改革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10~2015年国内张居正研究成果颇丰。这些研究主要围绕张居正改革、教育思想及其用人之道,以及张居正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展开。与之前的研究相比,2010~2015年国内张居正研究产生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与视角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缓和各种矛盾.但他们采取的措施和策略有所不同:王安石变法重在整顿财政却忽视了吏治,变法中障碍重重;张居正改革则先行改革吏治,然后再推行经济、军事诸方面的改革,改革顺利进行.改革者的地位和权限、改革者的用人制度对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当今的改革,要加大用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新见家谱资料、地方志和文集等,从张居正恩师、同年、门生等社会关系对张居正研究中所存相关问题进行考辨,认为有徐阶给张居正书信,初幼嘉非张居正乡试同年,张少渠为张师载,梁梦龙、陈瑞、庞尚鹏等为张居正门生,刘台未出任过江陵知县等,厘清学界对张居正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1.汤显祖 1550-1616), 明代著名戏曲 家、文学家,世界 文化名人,被誉 为"东方的莎士 比亚"。 2.汤显祖年轻时 以博学饮誉海内,34岁 时考中进士。1598年, 汤显祖辞官回到了家 乡--江西临川。  相似文献   

18.
解析《牡丹亭》中柳梦梅形象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天宁 《文教资料》2010,(26):13-15
本文通过比较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记》和《牡丹亭》,认为汤显祖对柳梦梅形象的再塑造赋予了《牡丹亭》更深的时代意义。结合时代背景,柳梦梅这个人物在《牡丹亭》中所起到的结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他身上无疑体现了汤显祖的进步文人价值观.反映了汤显祖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因此柳梦梅在《牡丹亭》剧中,并非是一个毫无光彩的角色,而是与杜丽娘的形象相映衬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19.
以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教育为戒,老师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应该在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渗透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20.
《牡丹亭》以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名于世。但此剧的命意又决不止于爱情。《牡丹亭》将作者感怀身世的自况内容蕴于剧中 :杜丽娘就是汤显祖的化身 ,作者把生命的激情、感怀身世的浩叹 ,全部倾泻在杜丽娘身上 ,明写杜丽娘而暗喻自己。汤显祖正是通过杜丽娘的爱情遭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的痛苦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