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三十年代初,中华大地,群魔乱舞,魑魅横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处于非常艰难时期。然此时此刻,迎着白色恐怖的乱云狂飙,树起了一面战旗,这便是一九三二年秋冬,宋庆龄与蔡元培、杨杏佛、黎照寰、林语堂等人,在上海筹备并于同年十二月正式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以下简称“同盟”)。“同盟”的主要任务是设法保卫人民的民主权利,积极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同志,大力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办学,这是时代的呼唤。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温总理特别关注教育家办学,近年来,他已多次就“教育家”话题发表意见,提出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提倡教育家办学”,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和期望。提倡教育家办学,就是要求发展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3.
1991年,汪劲松领命担任徐汇中学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设施焕然一新,科技、艺术、体育教育全面开花,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他自己也因此获得了市劳模、市特级校长和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多种荣誉称号。汪劲松认为,办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为这一根本目的服务,而不是追求理论的华丽。针对学生的特点,他提出了“为祖国建设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的办学目标和“不放弃一个学生”的办学原则。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多彩教育”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特长方面得到发…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作为人民的教育家,在其长期的办学生涯中写下了一些对联,这些对联虽然不多,却深刻地反映出他的办学思想和主张,对我们学习和借鉴他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所以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正是因为他具有伟大的献身精神.例如,“五·四”运动后,他和安徽的教育界人士,在南京创办了“安徽公学”以收容“五·四”失散的学生.当时他曾题联:“义则居先,利则居后;敬其所长,恕其所短”,不仅申明了办学宗旨,更表达了自己的无私精神和用人之道.  相似文献   

5.
陈伟,于1965年大学本科毕业,分配到省实验中学,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矢志不渝。“献身教育终无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他从教生涯的真实写照。三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二十几年身处学校领导岗位,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学为主、育人为本,把“做人”教育与“成才”教育结合起来,经多年实践的积淀,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他经过  相似文献   

6.
梅贻琦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一位有作为的大学校长和教育思想家。他在任清华大学校长和主持西南联大的工作期间,十分重视教师在提高办学水平中的作用,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从“大师论”出发,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他实施“民主治校”,“教授治校”;他积极倡导“通才教育”,并始终把学术自由作为治校准则之一。他的上述思想和举措,大大提高了30年代的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的学术水平,并为我国培养出了一批蜚声中外的大师级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7.
“办学思想是办好一所学校的灵魂。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有好的办学理念,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全体师生的脑海中,统帅并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自始至终。”一走进郧县一中陈吉有校长的办公室,他就以此作为开场白,侃起了他的“三让”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在乡村办学实践中发展出有中国特色并切合当时实际的乡村学校管理思想。陶行知批判传统的“死教育”,以学生的生活力为乡村学校管理的内在目标,并通过“教学做”合一和学生自治来实现;他立足乡村实际,在尊重乡村文化的前提下以学校教育推动社会进步;他秉持“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教育”的信条,想方设法筹集办学经费,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提升当前农村学校的办学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薛琼 《现代教学》2014,(7):117-118
每所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和发展路径都各有不同,因此千校千面,形成了许多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历经几代人的不断锤炼和提升,我校形成了“崇生尚美”的办学理念。“崇生”是对生命普遍规律的遵循,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更是对社区、学校、家庭生态场的价值体验。“尚美”的核心价值观是从全人教育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锻炼学生健康的体魄,在外在美的熏陶中获得自身的美,并会欣赏他在的美,最终学会去创造美。“崇生”与“尚美”是互相关联的。“崇生”是办学的基本前提和规律,“尚美”是培养的目标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湛 《广西教育》2008,(2):38-38
在“2007年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湛、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袁振国作了主题报告。王湛副主任以他独到的视野阐释了温总理“教育家办学”的理念。他指出,中国当代是教育家辈出的时代;教育家办学要敢于“我行我‘素’”,既要坚持统一性,又要坚持自主性;政府和社会要为教育家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袁振国副司长则从理论层面诠释“教育家办学”这一理念,概括了教育家的外在特征、内在条件和特点。从这两个报告中可得到启发、增强信心、开阔思路。以下是报告的节选。  相似文献   

11.
刘古愚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无论是对教学形式、内容、方法还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无不体现了其“崇实”精神。而这种“崇实”精神,正是今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12.
王宏 《培训与研究》2009,26(9):104-106
与新文化派重实用而轻人文、重现代而轻传统的教育思想不同,吴宓提出培养"博雅之士"的"通才"教育的思想,其目的是为建设中国新文化造就既能会通中西,又有专业的新人才。吴宓的教育思想以柏拉图的"一多并在"为哲学基础,秉承传统儒家的教育思想,并以白璧德新人文主义为新的视野,指出教育的本质在于"学以为己"、"教以成人",故而吴宓非常注重教育在涵养人性、培植道德、救国经世方面的伦理作用,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传达出传统儒家和新人文主义改良人心、提倡道德的主张。  相似文献   

13.
“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华与核心,也是他经过长期研究、实践的经验总结。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他富有创造性的儿童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是明代中叶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继承了程朱理学及前儒学说,在自己的戎马生涯中,悟出了“教化”之道,提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的教育理念;他教育思想中蕴含的立志勤学、有教无类、戒傲戒躁、慎交友、重人伦、师生和谐等精神在当代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孙家鼐总结和吸收前人及同时代中外人士有关中西学思想的经验,较早地提出和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他的政治、教育和文化等主张和实践或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或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他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实践上的主要成果是筹办了京师大学堂,并对光绪帝的变法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炎培在职业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手脑并用”的办学理念和“学与用’’和“供与求’’的职业能力养成与职业需要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培养的思想。他对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和实践,对当前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具有现实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的文笔大多闲淡而雅致,“闲”与“雅”是其美文的两只“文眼”。他的散文与小说作品大多以闲散之心体悟自然生命之妙趣,以雅致之文书写人世生活之美与真。其文字呈现出了汪曾祺回归自然的人生态度与创作态度,及其对文学美感教育功能的重视。在这样一个注重“轻阅读”和快节奏生活的时代,阅读汪曾祺的美文,将使读者的心灵得到极大的愉悦与抚慰。  相似文献   

18.
王寂是金代中期比较重要的词人。其诗、文俱有成就.词也别具一格。王寂词的艺术特质主要表现为:以“酒”为主要意象表达内心世界及生命情怀,清冷寂寥是其词的主要基调,词境追求“清疏”品格,同时还擅用“闺怨”题材来抒发仕途人生的苦闷;语言上崇尚本真凝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郭嵩焘上承“经世”,中主“洋务”,下启“维新”,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外交家。崎岖坎坷、风云变幻的人生,造就了他针砭时弊、拯救国家的政治思想,反对科举、倡导新学的教育思想和审时度势、主和避战的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实验家——裴斯泰洛齐鲜为人知的早教思想的收集和整理,认为其对我们今天的早教有以下启示:"爱"孩子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成功前提,家庭和幼儿园应通过营造"爱"的氛围促进孩子的发展;重视家庭作为孩子早期教育第一场所的作用,学校教育家庭化;给予孩子一种全面和谐的早期教育,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顺应国家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重视农村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