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把关理论以封闭、单向的渠道模式作为其理论框架,已经不适应自媒体语境下的传播现状.自媒体传播场域是具有开放性、平等性、竞争性的信息自由市场.在信息市场中,应该采用以受众为中心的营销模式.首先,应满足受众需求以争夺注意力市场,以受众为中心,努力降低受众信息成本,为受众信息消费提供便利性并鼓励受众互动并参与信息生产与传播.其次,应通过诱导受众行为以实现个体规训:从内在因素考虑,通过生理及心理因素引导用户欲望;从外在因素考虑,营造群体环境激励或压制用户行为;从营销角度考虑,通过营销行为培育用户忠诚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化媒体的品牌碎片化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与应用为品牌碎片化传播的实现提供了基础。品牌碎片化传播以信息自传播为基本方式,其关键是要有效引导分散传播者、发挥碎片化内容的驱动作用、创设品牌负面传播防范机制。社会化媒体传播价值、受众微化体验需求、内容传播力、"扩散—整合"互动机制对品牌碎片化传播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传播策略包括:平台信息整合传播、沟通元驱动、传播纠偏的互动导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着首先分析档案馆信息传播模式中的受众群体,然后根据受众群体对档案信息的选择,将受众群体划分为政府、研究人员、学生和普通受众群体四个层面,并分析出各层面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及特点,最后重点探讨针对不同层面受众群体的特性档案馆开展信息传播所实现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全新媒介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受众信息选择范围和获取渠道进一步拓展,带来传播分众化。面对激烈的新闻竞争,大众传媒如何着眼受众需求,及时更新传播理念、确立应对举措乘势而上,赢得主动,增强传播效果,达成传播目标?本期《专题研究》围绕"适应受众需求,转变新闻报道理念"的话题,就媒体怎样进行新闻视角、姿态、话语和表现方式的调整与创新,约请业内人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马兵 《中国传媒科技》2013,(10):139-140
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作为"平民媒体"的微博,因其使用的快捷性、信息渠道的广泛性、信息传播裂变性等特性,顺应了全媒体时代受众群体"快餐式"信息获取的需求,正逐步侵蚀改变着传统新闻传播形态,使微博时代新闻传播面临着巨大变革。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微博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当前,"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已经深入传媒人心中.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杂志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7.
朱倩 《新闻世界》2014,(8):373-374
媒体在传播信息时要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在选择信息时也有其心理规律,在网络事件中,这种规律变现得更明显突出,本文以传播心理学为角度从传播者和受众出发分析网络事件。  相似文献   

8.
在全媒体时代,受众接收信息的态度、心理都发生了转变,当下的媒体环境提供给受众充分的信息选择和使用的权利。相较于传统的信息接受者的身份,现在受众似乎定位为媒体的消费者更为准确。新闻信息的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媒体要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以满足受众需求、适应受众兴趣为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时刻关注受众的心理转变,媒体才能更好地服务受众。  相似文献   

9.
梅慧 《当代传播》2012,(1):105-107
信息爆炸、技术高新、文化多元,媒介产业化进程加快。传统模式和理念被打破,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播音员和主持人也以新的表达样式面对受众,为媒介市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有些播音员、主持人价值取向偏离常规轨道,过度的"人际化"、"娱乐化"、"三俗化"引发各界热议。在媒体这个文化传播平台上,播音员和主持人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要满足受众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建构播音话语审美空间,引导大众提升情感,促进传媒和谐传播。  相似文献   

10.
李晓星 《今传媒》2011,19(3):102-103
要提高、优化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就要建立互动传播的新媒体理念。由"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并借助现代网络互动传播技术,寻找互动传播方式,使公交移动电视向纵深发展,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与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其完全交互式的新型媒体服务器。借助网络平台,树立互动传播观念,加强互动手段,在节目制作互动中提升公交受众的主体地位,使公交受众群体扩大,忠诚度提高,传播内容最大接受,栏目质量提高,形成品牌效益,最大优化传播。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9,(4):72-72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获取渠道进一步拓宽、信息选择机会进一步增多,从而带来受众的分众化、传播分众化。新的媒介环境下,传媒如何以新的传播理念和举措乘势而上,赢得主动,实现有效传播?本刊第5期《专题研究》专栏,将围绕“适应受众需求转变新闻报道理念”的话题,就媒体怎样进行新闻视角、新闻姿态、新闻话语和表现方式等方面的调整,不断提升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杨若文 《今传媒》2007,(11):17-19
受众群体与群体中的个体,均属于新闻情感信息的主动接受者.他们的情感反应,构成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新闻刺激,既可引发各类受众群体的共同性情感反应,又可引发不同受众群体、不同受众个体不同的情感反应.  相似文献   

13.
柳长盛 《今传媒》2016,(1):136-137
当今,媒介环境正在巨变,电视受众的收视需求也随之"升级".网络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对电视媒体的受众青睐度产生冲击,但其自身的传播弊端也为电视媒体重塑受众认同提供基础,本文将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受众的需求方式进行分析,提供相应对策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广州市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认为农民工这一群体是手机互联网的现实受众。针对手机互联网在对农民工传播时存在的低满意度、低信任度问题,笔者提出一些解决对策。手机互联网这一媒体要积极寻求与其他媒体的合作,强强联合,创新内容;要进行市场调查,针对农民工所切实需要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内容传播;手机互联网要认识到这一受众群体,完善技术和服务,努力实现"双赢",既满足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信息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又挖掘手机互联网的受众空间,实现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读者信息需求差异的不断扩大,受众市场呈现出逐步分化离散的"碎片化"状态,拥有相似生活形态的受众逐渐重新聚集,最终形成分众群体。在这一形势下,分众化传播成为优化信息、规避信息同质化、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于是各类媒体纷纷实行分众化,特别是晚报、都市报更是"春江水暖鸭先知",开设白领专刊、女  相似文献   

16.
黄立佳 《青年记者》2016,(29):48-49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内容和传播形态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交融,二者边界日渐模糊.面对传媒语境和传播格局的激烈演变,主播语言传播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一定的趋势走向. 媒体融合驱动主播语言传播革新 1.传播方式的变革带来主播语言传播思维的革新.新媒体时代,媒体融合不断深化,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变革,受众在信息选择中的主动性提高,对信息质量的要求更趋严苛,这促使主播语言传播理念不断革新.如从受众理念转为用户理念,从媒体本位理念转为受众本位理念,又如从等待受众收看(听)到主动推送新闻,从注重经验传播转为注重用户体验传播……在传播方式变革的推动下,主播语言的革新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17.
应为众 《现代传播》2004,(3):123-125
掌握和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并尽量满足他们,是大众传媒的义务。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受众群的多寡和忠诚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家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标尺。重视受众需求,遵循传播规律,探寻电视新闻生动直观的表达方式是增强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实用性、服务性的重要途径。  一、重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平等,调整居高临下的视角,多用平视角度报道新闻传播产生效果的基本前提是吸引受众。要获得较好的电视新闻传播效果,除了选择公众关注度高的话题,还要选择公众乐于和便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和角度。传统媒体中,报纸和广播在与受众的互动和信息…  相似文献   

18.
金晶 《东南传播》2011,(9):82-83
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受众越来越高的观看需求,电视媒体从大众化向分众化传播已是必然趋势,电视传播的内容由合到分,目标受众由广到窄,观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电视分众化时代的到来,满足了观众差异性多层次的需求,同时保证了长期稳定的收视群体,针对不同的目标受众传播专业性更强的信息。但是我国的分众化传播还在初步发展阶段,在传播...  相似文献   

19.
在电视媒体告别短缺传播之后的今天,中国的传播业进入了"营销时代"。广播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受传者选择余地也自然愈来愈大,传播市场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大众传播已经从"广播"转向"窄播",从以传者为中心转向以受众为中心。同时,广播电视受众也由群体化转向小众化,受众的收视需求越来越主动,并且分化得越来越清晰。收视"市场"于是就成为变革的最主要的动力,耶鲁大学传播学家卡尔.霍夫兰甚至认为":最可能改变一次传播效果的方法之一,是改变传播对象对传播者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昆明暴恐事件"发生之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网络舆论一片哗然。本文以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为基础,试图探究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利用微博进行编码以及微博用户对此进行解码的全过程。研究发现: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在微博时代仍具有适用性。但是,由于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受众解码不再是微博意义传播的终点,主流媒体和普通网民会在微博平台上展开互动和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