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水浒》中宋江挥舞的“替天行道”旗号,一直得到一些人的肯定。他们说:“替天行道”的“道”是“一种革命的道”,是“造反有理的‘理’”,“替天行道”是一面“揭竿而起的反叛朝廷的旗帜”。事情果真如此吗?否!一部《水浒》暴露得十分分明,书中宣扬的“替天行道”的“道”,就是孔孟之道。就是宋明理学的“理”,宋江正是以儒家反动理学的黑幡作为白旗,来推行投降主义路线,葬送农民起义的。  相似文献   

2.
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闲集·流氓的变迁》,《鲁迅全集》第四卷第一百二十三页) “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三闭集·流氓的变迁》,《鲁迅全集》第四卷第一百二十三页)  相似文献   

3.
<正>一谈到《水浒传》,人们就会想到"义气""替天行道"等词语。话说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情同手足,一人有难众人帮忙,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他们"替天行道",多次将作恶的官军打得丢盔弃甲,后来又归顺朝廷,依次平定了大辽和方腊,威名远扬……这  相似文献   

4.
<正>《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其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本期,我们尝试通过水浒人物的特点、事迹、精神转变,以及他们的结局、命运,探究小说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宏大主题。鲁迅这样评价《水浒传》:“‘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  相似文献   

5.
一、“替天行道”的由来和含义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是否曾提出这一口号,限于材料缺乏,我们不能确说。至迟在元代水浒戏中,“替天行道”就已作为旗号公开打出。《水浒》问世后,明代的一些作品如《三遂平妖传》,也提到“替天行道”,但未展开。只有在《水浒》中,它作为梁山的纲领,得到充分的描述。小说围绕梁山队伍的发生发展和最后失败,展示了广阔的画面,“替天行道”这一纲领贯穿全书始终,融汇到全书的情节中。把“替天行道”作为  相似文献   

6.
乱世英雄     
《当代学生》2011,(24):58-59
在"微阅读"中,你可以围绕一本书或一套书七嘴八舌,畅言"读后"。●一个昏君统治下的乱世,造就了一百零八个性格迥异却共有一腔豪情的英雄人物。在施耐庵的妙笔之下,他们从互不相识到最终聚义梁山,一起劫富济贫,替天行道;他们曾试图以一己之力拨开重重黑雾,还世道一片清明,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这部古典小说主要讲述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以梁山泊为营地,反对朝廷的压迫,群雄起义,一帮有胆有识,身怀绝技的英雄豪杰,聚集在一起共图大业,替天行道。梁山好汉们有智慧和力量与朝廷展开殊死的搏斗,充分显示了每一位好汉们的英雄气概和聪明才智。以及他们惩恶扬善,扶危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性格,这里我想谈谈“青面兽”杨志这个人物。[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英雄造时势     
《中学生读写》2010,(12):116-116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人们习惯于相信,每到时代的危机关头,必定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英雄横空出世。他们替天行道,如有神助,呼啦啦地就把历史翻到了新的篇章。工具书上说,英雄有三种:一是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二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三是无私忘我、为国家和人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9.
王荣祖 《语文天地》2012,(10):51-52
《水浒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北宋时期绿林草莽的生活画卷,其中许多人物已深入人心,如武松、鲁智深、李逵、孙二娘等。但掩卷之余,有一些想法让人难以释怀。这些“好汉”啸聚山林,在替天行道、行侠仗义的同时,也不乏残暴和血腥。细细品来,他们究竟是英雄还是草莽,一时还真难以定论。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打的虽是“道”的旗帜,行的却是儒家之道。尽管《水浒传》与道教的关系很密切,“替天行道”也很容易和道家、道教之道搅和在一起,但宋江实际上行的自始自终都是儒家的“道”。  相似文献   

11.
《水浒》塑造的宋江是一个投降派的典型。他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戴着“全忠仗义”的面具,凭借“及时雨”、“呼保义”的资本,窃取了“农民起义军领袖”的名义,去乞求皇帝招安,又去帮助皇帝打不“替天行道”的强盗,终于“鼎食封侯”、“青史留名”,成了现今的一个极好的反面教员。宋江钻进农民起义队伍中,搞修正主义,推行修正主义路线,是以孔孟之道的“天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哲人     
尼采成为西方的大哲,是因为他说了一句:“上帝死了。”其实,中国有许多人可以称为尼采。如打着“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在他们心中,“我就是天,我就是道”。因此,李逵在劫法场时,用板斧砍下许多老百姓的头颅。所谓“哲学”,至多是李逵手中的板斧而已。  相似文献   

13.
《水浒》中的宋江在农民起义军奠基人晁盖攻打曾头市中箭牺牲后,立即篡夺了梁山泊农民起义队伍的领导权。接着他把原先晁盖创建的“竭力同心,共聚大义”作为推翻地主阶级专政的革命标志“聚义厅”改成只反贪官污吏,不反皇帝,“尽忠报国”的“忠义堂”,公开打出“替天行道”的投降主义白旗。“替天行道”是一条什么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是不是一面白旗,过去一些《水浒》评  相似文献   

14.
再论聚义不是起义陈松柏在全国第六届《水浒》讨论会上,笔者在递交的论文《“替天行道”辨》中,提出了“聚义不是起义”说,因为仅是一篇短文的一部分,所论是十分匆忙而且简单的。本文重拾那个未尽的话头,且命题为《再论聚义不是起义》。李卓吾先生言道:“古之圣贤,...  相似文献   

15.
宋江钻进农民起义队伍,窃取了梁山泊农民起义军领导权后,在聚义厅上竖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正式提出了投降主义的口号。“替天行道”这面投降主义的白旗,是宋江公开背叛农民起义的政治纲领。它集中地反映了宋江地主阶级立场和投降主义的路线,从而彻底暴露了钻进革命队伍内部的蛀虫——叛徒嘴脸。政治路线总是建立在一定思想路线基础上的,是思想路线的集中反映。宋江的反革命投降主义路线,是建筑在唯心主义的“天命论”这块基石之上的。所以说,“天命论”也是宋江投降主义路线的哲学基础。因此,我们必须给予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马祥萍 《山东教育》2021,(12):55-56
前几天,我收到一位家长的微信留言求助。内容是这样的院带孩子出去玩,经常遇到“熊孩子”,他们喜欢欺负比自己小的孩子,有时我都想“替天行道”了,可内心告诉我这样不行,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呢?从留言中,可以感受到这位家长的焦急和疑虑情绪。确实如此,家长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游玩,本来是为了让孩子高兴,如果遭遇这样的情形,难免窝心。那么,在公共场所,遇到喜欢欺负人的“熊孩子”.  相似文献   

17.
梁山起义并不是农民(或市民、游民)起义,而是由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参加的人民起义。梁山起义的性质并不是通常所说的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是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替天行道"思想为指导的,以武装斗争为手段的政治斗争。斗争的实质是"护道"。"替天行道"就是替天行"仁"、替天行"义"、替天行"礼",就是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王道"社会。梁山起义的性质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自周秦以至近代)中,贯穿始终的矛盾斗争并不是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阶级斗争,而是人民大众为实现理想的王道——礼制社会与专制统治者背离"王道"、背弃"礼义"而进行的道义斗争。《水浒传》则是"志于道"的知识分子用小说(稗史)形式,弘扬孔子《春秋》精神,"替天行道"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8.
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了《水浒传》中经常出现的两个概念——“忠义”、“替天行道”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演变,并分析了这两个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实为一部创作者感时伤世的“发愤之作”。“替天行道”是作者为水浒英雄们的行动设定的纲领,作者揭露了贪官污吏贪污腐败诸事,并力图通过好汉们以暴治暴“痛快的杀伐”消解胸中块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