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文献共被引的方法,以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为案例,构建了其发现过程的知识结构与知识流动链路,分析了其知识来源、各知识间的关系与知识更新过程。结果表明,宇称不守恒发现的知识来源都属于粒子物理领域,但分属不同的研究主题;知识间的联系存在着逻辑上内在不一致且存在较为丰富的结构洞;知识的更新过程具有阶段性与层次性。通过案例分析,证明文献共被引方法是分析科学发现的知识结构、研究科学发现模式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最后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林德明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2010,28(8):1141-1147
利用文献计量方法结合知识可视化技术,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计量分析了"文献"与"发现"之间的关系,并系统地展示了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的发展与现状,明确了实现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性的现实基础,包括由Swanson所提出的以非相关文献为基础的知识发现理论的研究,以及以相关文献为基础的科学发现的研究,尤其是应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科学发展前沿和热点的感知与识别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科学发现计算性的实现提供了参考。最后,在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计算机模拟结合可视化技术计量文献的新视角,并且提出了实现基于文献的科学发现计算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从知识在创新中的地位作用和获取应用的角度,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两大类,进而,把隐性知识划分为主观隐性知识、客观隐性知识、主客观交叉的隐性知识等三种。本文通过论述知识的类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提出不断探索和运用科学的检索方法与技术,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良好服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的发现学习就是要立足于科学的探索,启发幼儿充分地与学习材料互动,与学习伙伴互动,与教育环境互动,从而去发现理解知识,使幼儿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逻辑学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归纳逻辑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归纳逻辑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在科学发现中的作用,指出实际上归纳逻辑作为一种科学发现的逻辑,其知识创新功能比演绎逻辑强,以此证明归纳逻辑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定的思维方式,总是植根于一定的社会实践尤其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科学发展的土壤中。在人类历史上,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人类思维方式大体上经历了三次大变革。1.古代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亚氏全面研究了形式逻辑理论问题,制定了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组成的“三段论”为主的逻辑体系。17世纪笛卡尔进一步强调理性的演绎法之后,不少西方哲学家便认定只有演绎逻辑才能给各种知识以必然而普遍的理论基础。2.近代培根的归纳法。培根激烈地批评了亚里士多德一派人的演绎至上论,认为演绎逻辑“并不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科学”,“三段论…  相似文献   

7.
著名网络科普作家塔米姆·安萨利在其近著中,提出了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10大科学发现:一、勾股定理。在每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第一个证明这一定理的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哲学家毕达格拉斯。毕达格拉斯认为,物理世界的核心是数学。将物理学与数学相结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强国的发展经验证明,文化创意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呈现园区式、跨越式发展态势。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科学规划、政策扶持等加快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的人才聚集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是加快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索新知识的艰巨而复杂的劳动,科学发现(包括发明)则是这种劳动的创造性成果。在科学发现的竞赛中,除了由于各自独立同时获得相同成果并列第一之外,只有第一而无第二。 19世纪末以来,人类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这些基础学科的重大科学发现,大都成为获诺贝尔奖的项目,而获奖科学家及其科学发现已成为公认的世界一流成就的象征。 本文试图从1901年到1980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及其发现成果的分析中,探索现代科学发现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数据密集型知识发现方法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基于此,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联合全球6个大型国际学术组织以及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于2014年6月在北京举办了大数据与科学发现国际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对大数据及科学大数据的本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大数据予大科学研究的知识发现开展了研讨,对大数据予大科学计划的应用提出了建议,并针对大数据服务科学计划使命提出了未来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温有奎教授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焦玉英教授合著的《基于知识元的知识发现》一书[1]开创了情报学知识组织与知识发现模式研究的新方向.首次探索以知识元为知识组织对象的文本挖掘和科学知识关联发现的情报理论与方法,为情报科学与智能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合作发展的桥梁. 《基于知识元的知识发现》一书系统讨论和研究了文本知识表达、文本知识组织、文本知识挖掘与数据挖掘对象的不同,挖掘原理和方法的区别,文本知识的基本单元组成及推理对象的识别,自然语言编码和解码的元语义,知识元的语义结构,情报科学与知识科学方程组的探讨,文本知识元模型的建立和应用.这些内容的研究对文献知识的关键词表达和检索对象向知识单元的组织和挖掘具有挑战,对实现人类知识的有效组织、有效阅读、有效使用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基于知识元的语义链接将开拓人机协同的知识发现的新方法,为情报科学的研究进入知识科学方法的研究开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现的非逻辑因素与逻辑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科学发现具有逻辑依赖性.它表现在:人们原有知识和探索活动是制约灵感产生的逻辑基础;抓住机遇受理解力和思维方式的制约;灵感、直觉、顿悟到科学发现的完成要靠逻辑活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高小强  张昊 《情报杂志》2013,(3):60-65,77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相关方法对竞争情报领域内被引频次最高的50名作者进行整体网络测度研究,从知识角色的角度将50名作者划分为三类:知识源、知识传播中介和知识汇。分析不同角色在知识传播过程中的影响。认为,通过对作者的角色划分及其影响研究,我们能够及时掌握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和重点,为新进作者的研究活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对作者分类实现可视化,结合中心性分析证明角色划分方法的科学合理性,从不同角度证明我们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08,(4):8-8
最近,加拿大和德国科学家首次通过实验证明,硅烷(SiH4)在特定条件下具有超导性质。由此确定出了一类新的超导体——分子氢化物。这一研究成果有望为将来设计更好的工业用超导材料开辟道路。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的《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15.
从情报科学到知识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知津  陈芳芳 《情报科学》2007,25(9):1281-1286,1292
本文描述了情报科学向知识科学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情报科学和知识科学的本质与特征,以及情报科学与知识科学的关系,并对知识科学的发展做了展望,从而揭示了知识科学是情报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知识服务的关键在于知识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高潮 《现代情报》2003,23(7):17-18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必须以知识服务赢得服务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而知识服务的关键在于知识发现。只有通过知识发现才能形成知识产品,才能提供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7.
张礼建  程乐  黄正 《科学学研究》2006,24(Z2):344-348
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个体与社会因素相互渗透与整合的过程,也是追求一种合理确定性的过程。认为由于个体语言的差异、先验知识的无法证明、评判标准不统一以及社会诸多因素的制约,个体经验知识在向共性经验知识转化及得到科学共同体认同过程中,增加了知识的不确定性和科学认识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和地区对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建设国家及区域创新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都予以高度重视。本文结合技术科学思想、新巴斯德象限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借鉴英美E-科学与CDI创造的关于网络环境下推进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一体化的新鲜经验,深化和拓宽目前国家及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考虑到"知识发现对创新系统的支持"、"知识源公开和计算思维对知识发现的支持",以及"技术创新对知识发现的需求"三个方面,将"国家/区域创新体系"改革重建为基于互联网的国家/区域"发现-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涛 《未来与发展》2007,28(5):6-10
科学发现的再发现是科学史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科学发现的再发现不是对前一次科学发现的简单重复,而是对前一次科学发现的升华。从科学思想产生的方法论角度对其产生的途径进行哲理上的类型化分析,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瑞  董庆兴 《情报科学》2020,38(6):67-75
【目的/意义】知识流动模式能够动态反映知识形态在知识流动中发生的变化,体现学科系统中不同知识体 系的发展规律,因此从科学文献角度出发研究知识流动模式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图书情报学领域 为例,设计一种组合方法,首先采用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隐狄里克雷分布)主题模型进行领域内文献的主 题聚类,然后提取引用和被引用数据构成主题知识流入、流出特征,并作为HMM(Hidden Markov Model,隐马尔可 夫模型)训练模型的观测值序列,识别不同的隐藏状态,进一步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评估,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将 隐藏状态序列与知识流动模式一一对应,揭示图书情报学领域存在不同知识流动模式的差异性。【结果/结论】实验 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知识流动模式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了领域内部主题研究的演变历程,为理解和认识科 学发展趋势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