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毕淑敏在《破解幸福密码》一书中说道"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一定要为生活找点意义。生活本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让它变得有点意义。生活本身并不幸福,所以我们要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幸福的生活,那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做幸福的阅读者。教师的幸福,就是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学生共同阅读;学生的幸福,就是在学校里能够  相似文献   

2.
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人来自于自然又归于自然,人是自然之子,无法逃脱自然的法则。人本身就是物质之构成,人靠物质条件而生存。人的本性中就有对物质生活不懈追求的因子,因此,任何抑制人追求物质的行为都是不人道的。只要取之有道,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崇高的,一切脱离了物质生活而奢谈幸福的举动是不明智的。所以幸福的第一层楼是物质基础,也就是说人首先要  相似文献   

3.
1 功利主义刑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   功利主义法学理论的确立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沿革,而边沁则是系统地提出功利主义法学纲领的第一人.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这样一种伦理原则: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人的行为是受功利原则支配的,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幸福,个人要追求其自身的最大幸福;而对于政府或社会及其措施而言,就是要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就是所谓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相似文献   

4.
论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现代意义上的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既要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感受到幸福,亦要使人获得一种活得更好的能力。因而,幸福是教育的应然追求,关涉人生幸福的教育应超越知识而面对生活与意义,应超越设计而面对境遇与传统,应超越塑造而走向对话式生成,应超越实体而让师生在交往关系中共享幸福,应超越裁定而面向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幸福作为核心终极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人根本的、总体性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愉悦状态,内在地包含着快乐,是人生活的目标。自古以来,幸福一直为人类所追求,它符合人的本性,符合社会的使命,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所以,幸福可以作为当前我国确立核心终极价值的一种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6.
"人在社会中生活",生活的质量主要由幸福来衡量,生活的成就就是幸福.作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道德教育本身具有幸福功能,这也表明,道德教育必须把人的幸福作为重要的主题来对待.长期以来,中国道德教育,乃至中国教育,一直缺乏对人的幸福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高维迎 《教书育人》2006,(10):26-27
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培养人的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幸福能力——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服务是校长的职责,校长在办学中要体现服务功能,要有服务精神,把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职工,服务于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影响教师幸福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幸福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现代意义上的幸福就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教师幸福关系着国家与社会的幸福,教师幸福具有精神性和无限性等特点。教师幸福受主体及客体两方面的影响.提高教师物质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将极大地提高教师的幸福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杜威从什么是人的本性以及人生意义入手,在批判幸福论、功利主义基础上提出,人的本性在变,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自创造。而个人主义的自我创造既不是旧个人主义尤其是存在主义所理解的在与社会相对立中的纯主体精神领域的自由选择,而是个人在与外在环境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紧密相联中相互需要、相互改造和促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生产、分配和传播制造了大量的表面目标和利益,从而掩盖了生活的真实意义。人们把幸福简单地等同于快乐、欲望,在利益中遗忘生活、失去幸福、丢掉自我。生活的意义在于实现幸福,不存在高于幸福的行为借口,幸福就是生活的目的。在马克思生存哲学视野下,为了保障幸福生活的实现,不仅需要外在条件做补充,也需要将生活主体——个人视为目的而非工具性存在。  相似文献   

11.
追求幸福是人的终极追求,是一切社会生活价值的核心体现。教育是一种教人获得幸福品质的教育,教师幸福是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美好生活的现实体验,体现了教师作为主体在与人相处和社会交往中的生成和实现,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教师幸福本是一种应然的伦理价值追求;教师幸福的保持需要伦理道德的维系;教师幸福的实现有其内在的德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论生命视角下的幸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芳 《中国德育》2008,(1):17-20
幸福是人生美好的主题,是人之追求的终极目的。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对幸福的追求并在追求中获得幸福。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人之幸福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幸福的实现奠定生命基础。教育应把幸福作为对人生命关怀的终极着眼点。幸福教育要始终立于人的生命基础之上,使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对于幸福的自觉追求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幸福与痛苦是相反相成的,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和体验痛苦,对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幸福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既要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自我牺牲精神,又要批判传统思想中对个人幸福的忽视。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也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全社会大力开展人文素质的教育对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于古希腊,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古奥林匹克运动的幸福观与古奥林匹克运动相伴而生,其“幸福要运动、运动即幸福”的主要观念,既推动了古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又为古希腊人的幸福观研究提供了详实、生动的素材。因此,研究古奥林匹克运动幸福观的源起与发展,既是认知古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新视角,又是系统探索奥林匹克幸福观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5.
西方分析哲学的视角,从不同时代、宗教生活、文艺作品的层面剖析维吾尔族的幸福观,并倡导以马克思主义为内涵的具有特色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6.
曲滨  刘瑶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27(5):110-111,114
幸福中蕴含着伦理道德,伦理道德又是幸福的保证。伦理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幸福指数的提升,更关系到真正幸福生活的获得和社会的和谐美满,对于创造美满幸福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兴是一种愉悦的情绪状态,高兴地面对现实生活,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高兴"为名的进城农民工,因为身份、职业的原因,在城市根本没有高兴起来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平台。高兴只能是美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人的幸福是多样的,于是“幸福”也就成了人类生活当中最捉摸不定的问题。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追求,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幸福理念,对于中国人幸福观点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儒家为主干,道家、佛家为两翼的三维结构。儒家的“德福一致”、道家的“自然无为”、佛家的“涅槊之乐”产生了和谐的碰撞与交融,为今天中国人的幸福观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为中国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底蕴。’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价值的终极追求,当人类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理想得到实现,就会产生幸福感。左右幸福感的因素很多,有人格、心态、教育、文化、认知等主观因素以及社会支持和压力、校园环境和文明、社会和人文环境、社会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客观因素。要提升高职师生幸福感,需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人生活的主题,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是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幸福意指一个人热情而又执着地面对生活时所幸遇的一种和谐、惬意的存在状态。指向学生幸福的教育行动是多元化的,培养生活能力、教会学生欣赏、培育卓越品性、优化生活方式等都是教育者把学生引向幸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