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帝颛顼为楚族的远祖.故楚王族的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代表作《离骚》内,首句即言:“帝高阳之苗裔兮”.高阳即颛顼,《史记·五帝本纪》即称“高阳氏颛顼”,虽然太史公的说法是据汉儒整理的《大戴礼记·五帝德》诸篇而来,但高阳与颛顼关系十分密切,则是自古而然的.早年,徐旭生先生尝论及“帝颛顼之为高阳氏,毫无疑问”.可是,颛顼其人,乃是一个女性.则是前人所未论及的.在上古母系氏族社会里,女性神抵与人王(酋长)应该是很多的.但古藉记载却恰好相反,我国远古诸神祗中,显赫者特少女  相似文献   

2.
本文可视为拙文《论屈赋神话传说的图腾色彩》的三种补充的证据。在那篇论文的第三部分,我曾说:“轩辕、应龙、烛龙、共工、女娲、羿等六家。皆崇拜蛇龙图腾氏族神话传说中信仰之神”然而却语焉不详;我又提到了稷,说他是“以鸟之行为为名之人”,又限于篇幅,未能曲尽其说;我还提到颛顼、帝喾、舜、少昊等神话传说中地位显赫的大神,认为他们都是上古崇拜鸟图腾氏族信仰之大神,并在文章中就这一论断对上述四神图腾所属一一作了辨析,然而四位大神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或许将更有利于我的结论。又羿与稷、颛顼。  相似文献   

3.
秦时陈胜吴广起义,曾经有一句响亮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实际上,上古传说早已为这句话做了注脚:王侯将相并非天生,而万一教育得不好,他们后人的素质,往往还不如小老百姓。颛顼帝高阳氏,其父乃是黄帝妻嫘祖的次子昌意,颛顼帝在位七十八年,性情沉静内敛,博学而有智谋,他既能指导人们耕作,还谙熟天象,按日月运行颁布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伟人的政治家。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屈原生前和身后的家事。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这在他著名诗篇《离骚》里,开篇就得到确认:“帝高阳之苗裔兮……”那么根据《史记·楚世家》再往前推;“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那么,屈原也就是黄帝的子孙。黄帝距我们现在四千五百年,为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史记·楚世家》  相似文献   

5.
玄武起源     
玄武是武当山道教供奉的主神,史称北方之神,武当山亦称北山。武当山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为什么称北方之神、北山,玄武起源于何时代.为什么改太和山叫武当山等问题,众说纷纭,成为历史疑案。数年留意查找许多有关史料,终于查清其大概:6300年前,帝高阳颛顼在江汉流域统领古三苗氏族,“以龟蛇缠绕的玄武为图腾”,供奉玄武的圣山叫太和山,太和山地处古苗的北方,故称北山。尊“颛项为北方神”或“北方玄帝颛顼”等,死后葬于汉水上游鱼山。发展到尧舜禹时代“古三苗国三苗九黎文化空前繁荣”被消灭。禹为统治“善留恶去”的遗存苗民,改太和山叫武当山,夏王朝允许玄帝以“披发跣足“龟蛇缠绕”的原始雏形供奉,是遗存的古苗民变成汉民族,继承并发展了玄帝和玄武神文明,并使时代不缺环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6.
一、高阳考屈原在其自传性的长诗《离骚》首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中,开宗明义叙述了自己的身世家谱,说明自己是高阳的后代。高阳是谁?自西汉司马迁以来,历代学者几乎无不认为高阳就是黄帝之孙颛顼。司马迁《史记·楚世家》云:“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东汉王逸《楚辞章句》也说:“高阳,颛顼有天下之号也……颛顼娶于腾隍氏女,而生老僮,是为楚先。”司马迁之说同王逸一样,大抵都本于《帝系》:“黄帝产昌意,昌  相似文献   

7.
帝喾陵     
正帝喾陵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南23公里的高辛镇西北角。现存墓地南北长233米,东西宽130米。帝喾陵最初修建于汉代,宋元明清又经多次修茸,陵前原有帝喾祠、沐浴室、更衣亭、禅门等古建筑。帝喾高辛氏是《史记·五帝本纪》五帝中之第三帝,前承炎黄,后启尧舜,为黄帝的曾孙,玄嚣的孙子,蟜极的儿子,颛顼的侄子。帝喾因辅佐颛顼有功,被封于高辛。他是商朝始祖契的父亲,契的母亲即帝喾次妃简狄。在"五帝"中,帝喾的事迹最为简略。《史记·五帝本纪》既对帝喾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太史公的评价也显得宽泛和笼统。  相似文献   

8.
帝喾的传说     
吴艳  改改 《中国漫画》2020,(6):22-23
帝喾,姬姓,名俊。他自小聪慧,品德高尚,十五岁时就成为堂叔父帝颛顼的得力小帮手。叔父看他能干,便把"辛"这个地方交给他掌管。"辛"那里经常闹水灾,人们不停地迁徙,安居乐业的生活是没指望了。帝喾便带领人们把地势加高,这水或许很爱攀比,总是第二天又将他们淹没。  相似文献   

9.
“X帝”作为网络新词语的构成模式,具有能产性、定位性和类化性的特点。“帝”由最初的“花蒂”义到后来的“天神”义、“君主”义,再到近年来泛化出的新义:“在某一领域获得最高荣誉的人、物或团体”、“某一领域有专长或突出特点的代表人物”、“最能突显……特色的物品”。帝的语义指向实现了“物→神→君主→个人→团体→物”的转化。“帝...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古神话时代,始于伏羲氏,终于商代晚期。伏羲至少皞为“民神不杂”时期,少雌世衰为“神民杂糅”时期,颛顼“绝地天通”(禁绝蚩尤下凡)后又恢复“民神不杂”时代。商代晚期武乙前后,天帝开始远离人王,到商周之际中国上古神话时代正式结束。  相似文献   

11.
论商代上帝的主神地位及其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墟卜辞中所见帝或上帝是否至尊神,目前在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殷人所崇拜的上帝是商人的至上神,是殷王形象在天国的反映;另一种认为上帝并非至上神。这两种看法中,前说较为可信,这是因为:一、殷墟卜辞中上帝与祖先神、自然神之间具有十分明确的上下关系;二、殷人的上帝与他们的祖先神之间也有明确的上下尊车关系;三、从商代甲金文“上下帝”来看,上帝或帝是指上天帝廷中具有“五臣正”的统帅,是当然的至上神。  相似文献   

12.
屈赋的气势博大恢宏.但思想却扑朔迷离,难以捉摸.其中问题最大的就是屈赋中经常出现的“神游” 场面.对此,人们进行了长期的争论,但却没有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本文用科学的态度分析了屈原的思想,突破了经学的樊篱,结合屈原时代的历史情况,初步探讨了“巫”与屈原及“神游”的关系,指出屈原的官职为“巫”,而巫的“通神”导致了屈赋中“神游”场面的出现.最后指出“神游”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其祖神颛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史上的五帝时代是华夏文明的早期阶段,而颛顼帝喾时代是五帝时代的重要阶段。在颛顼帝喾时代,中原地区在农业、畜牧业、水利、陶瓷、纺织、冶金、建筑、石器制作、交通运输等行业及天文历法、地学、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科学技术成就,并呈现出同步性、融合性、先进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作为《九歌》中的第一篇,《东皇太一》所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应为楚国神祀系统中的元始天神,高于其他一切神祗。结合先秦传世文献和近年来出土文献的记载,“太一”其实是一个被神化的概念,他超越于天地,居于北方,能生水并藏于水,是至高无上的天神。而“东皇”之名与楚国祭祀的方位、氏族发展源流及择日有关。再联系楚国历史与屈赋文本,东皇太一实则应指楚之始祖天帝颛顼高阳氏。  相似文献   

15.
殷周_帝_天_观念考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人想象中的宇宙主宰,在殷代一般称为“帝”,周代以后则一般称为“天”.这个问题虽曾被一些古文字学家注意到了,但由于对此未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解释,加上传世文献对“帝”、“天”观念的长期混用,以致人们仍常把两者混为一谈.就是在众多的思想史专著中,这种舛误也比比皆是.因此,有必要对“帝”“天”观念的源起和混同的历史,作进一步的考索.殷人的至上神是称帝不称天的.郭沫若同志早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就曾经指出:“《卜辞》称至上神为帝,为上帝,但决不曾称之为天”.这个结论是正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16.
《史记》的黄帝谱系主要有颛顼和帝喾两大系,并以黄帝为共祖。疑古派却说它是后人“编造的谎话”。这与古籍记载不符。近年学者从《山海经》整理的诸神谱系亦与此大体一致。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如“八角星纹”)均证实:华夏远古不但早已实现了“大统一”,而且存在“大统一”的物质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天帝赐酒     
《阅读与鉴赏》2002,(8):55-55
群神朝于天。帝曰:“觞之。”帝之司觞(掌管酒的人)执简记而簿之,三千秋而簿不成。帝问焉。曰:“皆有舁之舆。”帝曰:“舁亦簿之。”七千秋而簿不成。帝又问焉,乃反于帝曰:“舁之舆又皆有其舁之。”帝默然而息,不果觞。  相似文献   

18.
尧舜二帝的原型破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尧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在原始社会,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是叠合在一起的。在父权制社会,人们崇拜祖先,主要是崇拜男性生殖器,也崇拜男性生殖神。本文考证认为,尧帝即窑神。在原始思维中,“窑洞”与“生殖”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尧帝即窑神亦即男性生殖神。舜帝即帝俊,亦即甲骨文中的高祖,化身为鸟.其原型为男性生殖器。  相似文献   

19.
就像屈原称述自己为“帝高阳之苗裔”一样,司马迁将自己的家世一直追述到颛顼的重、黎时代,而且充满着自豪感。这样的家世,使司马迁自觉地继承了古代史官的诸多优良传统,也成为一个优秀的史官。所以司马迁虽非“簪缨世家”,却是出身于充满着文化氛围与知识传家的史家。  相似文献   

20.
“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学术界历有存疑者,究其争论,皆因文献记载各殊而抒己见。正如《淮南子·本经训》说:“昔共工与高辛氏(帝喾)争为帝”一样,《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又换成了祝融。说:“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弄清这些问题,对研究中原远古文化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因此,这自然地成了不少文学研究者和历史学者共同关注、潜心求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