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代教育技术》2019,(9):39-45
当前,计算思维的培养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计算思维的内涵和特点,指出计算思维能力是数字公民的一种基础能力。随后,文章回顾了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Society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ISTE)教育者标准的发展史,并通过不同版本标准的对比,分析了教育者的角色变化。最后,文章重点解读了2018年ISTE发布的《教育者计算思维能力标准》中教育者所承担的"学习者"、"领导者"、"协作者"、"设计者"和"促进者"等角色,并探讨了此标准对我国的启示。文章对计算思维培养中教育者的角色分析,以及由此提出的计算思维培养路径,可为我国计算思维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计算思维培养贯穿于现行的课程中,但培养的力度、广度和效果仍然不足。为此,教师需要认清课程改革的趋势——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根据要求提早在初中阶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在理解计算思维内涵及其核心思维活动的基础上,以初中信息技术融合课“智能时钟”为例,设计与核心思维活动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型,开展学科融合的计算思维大概念教学探索,从而为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提供了一条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计算思维作为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列入学科教学范畴。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计算思维的培养,是广大一线信息科技学科教师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小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调查问卷分析,尝试提出小学阶段计算思维教学策略,并结合Scratch编程教学实例逐一说明。  相似文献   

4.
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Scratch是一种可视化编程软件,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有效工具.分析了融入计算思维的Scratch创意编程教学策略,以《动物表演》一课为例,详细阐述了融合计算思维的Scratch程序设计实践应用,得出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并有助于让学生爱上编程教学.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下提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重视并落实计算思维素养的培养,计算思维素养对学生日后成长与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思维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项目式教学与传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完全不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思维有一定的要求,将项目式教学落实到高中课堂中,是达成计算机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概述了计算思维与项目式教学的相关内容,探究了在计算思维素养培养目标下应用项目式教学法落实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不仅是传统教学评价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核心素养时代教学评价内容变革的应然选择以及落实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障,具有时代之必然性。然而受知识本位评价思维根深蒂固、学科核心素养自身难以量化以及教育者评价素养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在实施中容易出现"落而不实"的问题。转变评价思维方式,改进现有的考试评价,开拓新的评价范式,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评价能力应是核心素养时代学科核心素养评价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计算思维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之一,对促进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将项目化教学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的全面发展,提升其计算思维能力。本文立足于此,分析了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流程,并以教科版必修一《编程与计算》为例,对计算思维能力视域下的项目化教学路径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教育变革需要,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基于学校自身资源,探索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学科融合课程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基于学科的相关性、知识的共同性以及思维的共通性,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或思维能力等经过选择、加工和融合,并运用在相关领域进行综合性、整体性、开放式教与学的活动.牛栏山一中人文素养融合课程由语文、历史、地理、政治教师为主组成团队,围绕成系列、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选题展开融合课程教学;通过鼓励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搭建课程平台等方式,深化融合课程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以智慧化生产、人机协同、跨界融合为主要特征的智能时代,信息素养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智能时代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评价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能力差异,采用基于证据的评价范式,对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信息社会责任等高阶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并以评价指导信息素养培育.针对智能时代的信息素养评价需求,必须从多方面改进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0,(8):89-90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计算思维,应充分利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将数学思维与计算思维相互融合,让学生以数学思维的角度探索信息技术知识,以便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能挖掘学生蕴含的创新潜力,使用信息技术促进不同领域快速发展。本文围绕如何运用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计算思维实践探索展开讨论,为培养高中学生计算思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计算思维作为智能时代的产物不仅影响计算机科学的转型,也正逐步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计算思维经历了萌芽、探索、发展三个阶段,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关于计算思维研究的梳理,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内容分析等方法,发现计算思维的研究热点聚焦在理论研究、教学应用和教育评估三大维度,重心随发展阶段不断演变并且深化。结合国内外的经验,讨论了计算思维在内容设置、实施策略以及评价等方面对中小学教育的意义。对未来研究提出四点可能的发展方向:明晰计算思维的目标定位,聚焦问题解决;完善计算思维的内容组织,关注跨学科整合;明确计算思维的实施路径,培养创新型教师;厘清计算思维的评价导向,关注外显型测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竞争的加剧,K-12阶段计算思维的培养成为重要的抓手。其中,通过测评准确把握现阶段K-12实践开展情况可推动计算思维培养更具针对性。本文先从理论层面建构了包含培养内容、教学方式和测评方法三个维度的K-12计算思维培养框架;然后采用元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41个测评实践案例,揭示和讨论计算思维培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展示未来可行的研究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概念、计算实践、计算观念等计算思维培养内容在实践中都有体现,编程教学、跨学科课堂和独立学科三类教学形式也有一定的实践基础,题目测试法、编程测试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法、图文分析法和观察访谈法等六种测评方式得到了使用和发展;但实践中仍存在培养内容不全面、教学形式相对单一以及多元评价意识不足等问题。文章最后提出全面掌握计算思维内容体系,关注空白研究维度,增加对非认知层面的关注,注重指标间的内部关联;尝试计算科学和编程教育范畴外的课程载体,增强个体发展的比重;研究各种测评方法的综合应用,加强对形成性评价的关注,以全面展现计算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珂  陈刚 《教育技术导刊》2020,19(7):257-261
教育工作者需要开发与计算思维应用场景相适应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以有效评判计算思维培养成效。根据已有计算思维评价研究,基于新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计算思维定义,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构建出能够有效指导评价开展的计算思维六维要素框架。结合 Scratch 编程教学介绍具体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工具或方法,并就我国 K-12 阶段计算思维评价工作提出注重思维应用多场景性和任务难度层次性、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与教育体系和培养实践相统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计算思维是当今公认的三大科学思维方式之一,是当前计算机教育中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离散数学”课程,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给出一个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5.
陆广泉  周远华 《科教导刊》2021,(2):31-32,35
根据广西本科院校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所遇到的问题及一线的教学经验,强调大学生计算思维素养形成的重要性,从融入计算思维于教学、健全线上线下课堂结合的教学体系、探索计算思维于课堂的教学等方面提出改革的建议,最后,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并提供给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力争达到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养成终身学习、并在将来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计算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适合于培养学生将专业背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以解决各领域专业问题的能力。文章通过案例探讨如何将计算思维融入到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初步具备以计算思维进行思考与问题求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计算思维是未来社会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能为之一,因此,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现状出发,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培养计算思维的几个方面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最大难题是让学生系统构建知识,计算思维是一种思维概念,培养计算思维是培养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培养人们具有控制计算机设备,运用自身智慧解决计算时代的各种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系,尝试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讨融合计算思维理论的分层教学思想,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教学体系,旨在服务教学实践,对人才的培养是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思维是当前国际计算机界广为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当前计算机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首先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和教学模式的特点构建了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型(Task-Drive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Computational Thinking,简称TDTMCT)。TDTMCT模型将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通过任务连接起来,教学过程以任务为主线,教学者主导,学习者主体。整个过程教学者运用计算思维方法准备课程,设计任务,学习者根据教学者的引导,运用计算思维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最后运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较大的进步,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计算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content disciplines to succeed, teachers and teacher educators need clear standards delineating why, how, where, and how much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hey should include in their teachi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visions offered by current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K-12 schools. Since national assessments exert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w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choose to teach and learn, the vis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use supported by national assessments is also examined. Th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Standards (NCTM, 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trieved April 6, 2002 from http://standards.nctm.org),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RC) 1996.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Available at http://books.nap.edu/catalog/4962.html), and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STE) 2000.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tudents: Connecting Curriculum and Technology, ISTE, Eugene, Oregon) provide different vision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use in the classroom. In addition, the current technology use policies for national assessments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in particular the college admission tests (ACT, SAT I and SAT II subject area tests), Advanced Placement (AP) course assessments, and the Praxis Series assessments indicate that while mathematics assessments often recommend or require the us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few science assessments permit the us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y students. Recommendations are offered for science educators regarding teacher preparation for the technology-rich classrooms of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