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朱红芸 《天津教育》2023,(5):114-116
<正>自然环境是独特又丰富的教育资源,儿童在对自然环境探索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季节的变化及生物的成长规律,从而萌发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知识、情感上都能够获得成长与发展。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种植活动是较为常见的课程,通过幼儿对植物的自主种植、照料、收获,让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笔者针对中班幼儿学习特点及能力状态,对种植实践活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16):161-162
大自然中的植物吸引着3~6岁幼儿的注意,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都让他们充满兴趣。生态种植活动是一种幼儿教学中常见的主题活动形式,是幼儿和植物、水、土、肥料和工具间互相作用的过程,围绕植物生长进行深入、持续的观察、管理、记录、收获和分享,进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结合我园依托生态种植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分享几点实践认识。  相似文献   

3.
《3-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使幼儿通过户外活动、参观、种植和喂养活动,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展、繁殖和死亡的过程。”陈鹤琴先生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户外种植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是儿童与各种动物、植物和各种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种植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对生活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热爱,还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和技能。在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感受了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掌握了播种、耕种和收获的过程。在让幼儿跟踪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促使孩子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培养孩子求实、严谨、有组织、细致的科学态度。幼儿园种植活动符合孩子好奇、主动、热爱自然的性格特点,可以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管理、观察、语言表达等能力,积累与植物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感受劳动的美好。由此可见,幼儿园种植活动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虞永平先生说:"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幼儿加深对植物的生长发展过程以及植物与泥土、阳光、空气及水等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的过程。"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我们认识到课程不仅只是书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真实的体验活动,而种植正是一项可以让孩子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活动。别看小小的种植活动,里面却蕴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比如责任感、观察能力及任务意识等等。那么,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具体能得到哪些方面的发展呢?本文以一次种植蚕豆的案例展开来具体谈一谈。  相似文献   

5.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对周围植物及其生长情况产生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园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幼儿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感受收获的快乐;在亲子种植活动中感受陪伴的成长快乐;在田野中感受探索自然的快乐。让幼儿萌发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感受收获与成长的快乐,同时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幼儿种植活动是指幼儿参与播种、管理和收获的过程,以中班幼儿种植樱桃萝卜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为例,活动遵循"以儿童为主体、从行动中学习"的重要原则,能激发幼儿的思考能力,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邱锦艳 《福建教育》2023,(22):44-45
种植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学习活动之一。在种植活动中,幼儿经历播种、栽培、观察、收获的整个过程,从实现多维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发挥种植活动的育人价值,通过立体规划环境、创设多感官参与的活动等,促进幼儿多维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淑芬 《天津教育》2023,(26):64-66
<正>中班幼儿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其进行自然环境教育,培养其对自然的热爱,既能够实现幼儿园启蒙教育的根本目标,也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中助力幼儿多维度成长与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在对中班幼儿进行自然环境教育的过程中,种植活动能够让幼儿亲身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命的基本规律,增强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劳动教育,让幼儿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在种植探索中获取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了解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形成尊重自然、勤劳乐观和珍惜资源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9.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进步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对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的劳动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种植活动是一个需要动手的过程,栽种、浇水、除草、施肥、拔草、收获等,都是劳动的过程。在种植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种植的方法、照料养护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韩琴 《成才之路》2021,(13):32-33
种植活动是一种让幼儿亲近自然的最佳方式,既能够让幼儿体验播种、照料、收获的快乐,又能够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耐心、责任心以及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热爱家乡、遵守规则、敢于探索、团结合作的品格。  相似文献   

11.
张春美 《幼儿教育》2014,(Z3):32-35
研究者采取非参与式观察法,对N市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大班幼儿在种植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63.4%的幼儿能够独自完成播种任务,36.6%的幼儿需在教师或同伴的指导下完成;幼儿在拔草过程中对拔草原因、拔草方法和拔下来的草的用途感兴趣,在收获活动中对作物的外形特征和用途感兴趣;幼儿会运用各种感官来感知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小动物。另外,教师的观念、教师的指导和工具的种类对幼儿在种植区域活动中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吕昳颖 《教师》2022,(3):72-74
目前幼儿园普遍开展各类种植活动,通过观察实际种植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文章作者发现幼儿园种植活动开展过程较为完整,在播种、照料、收获中幼儿参与度较高,但幼儿对于种植活动的兴趣不高,过程中很少有自主发现,也很难有进一步的深度探究.因而文章作者从种植种类选择、种植实施策略和全面体验收获三方面进行案例研究,思考如何在种植活动中激...  相似文献   

13.
种植活动蕴含的教育契机无法用言语表达。如何有效地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呢?一是游戏让种植活动富有趣味;二是在观察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三是记录让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成效;四是在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五是在合作探究中收获成长。要学会“等待”、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开放的探究场所,引导幼儿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种植活动中和孩子一起体验、探索、收获,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而幼儿园的种植园地只是大自然细微的一部分,是大自然的缩影。幼儿园内的种植园地、班级的自然角,内容包罗万象,品种繁多,扩大幼儿的眼界,为幼儿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天然的素材。在种植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是小主人,在这里幼儿们始终充满着好奇,使幼儿的生活更加生动有趣。种植园地里有幼儿们一起种植的成果,有着无数未知的秘密,让幼儿们在玩中又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一、快乐种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植物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幼儿观察、照顾、纪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些活动中,蕴涵许多发展机会,可让幼儿发展各种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体验成功的情感。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接触各种事物,观察各种现象,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幼儿园种养活动的概念 种养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分为种植活动和饲养活动。种植活动是指在自然角或园地种植一些易生长、生长周期短、方便管理、能看到成果的常见植物,如大蒜、萝卜、西红柿、豆角等。在种植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参与,在种植活动中学会观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获得有关植物的基本知识。饲养活动是指选择常见的、性情温顺的、易于饲养的、幼儿喜爱的小动物。教师给予幼儿必要的喂养技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不只是科学活动,而是一种探究性活动,是幼儿亲近大自然的过程,更是幼儿关爱周围事物的过程。教师可以在自然背景下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鼓励幼儿积极探索,满足幼儿贴近大自然的需要,增进他们对自然及其生长发展过程的探究,使幼儿在"做"和"活动"中自然地去探究事物、认知世界,从而获得知识、发展他们独特的探究能力,并养成主动"习得"的学习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土豆的小秘密”是一次借助种植活动融入生命教育的尝试,也是幼儿认识生命、接受生命教育的有效方式。幼儿通过观察、讨论、对比、种植、记录、管理、收获等全过程,能生动直观地感受生命的生长过程,更加亲近自然,最终学会爱护植物、关心周围环境,初步理解生命、体验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18.
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就此学前教育开启了信息化教学的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信息技术以其直观、趣味性的特点,契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活动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的应用方式,借助信息技术的语音、图像识别功能,引导幼儿主动寻找问题答案;借助信息技术中的影像记录技术,助力幼儿实现细致观察;借助信息技术的影音展示功能,促进幼儿分享交流种植经验。以此促进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幼儿整体素养。  相似文献   

19.
周莲花 《教育》2024,(2):35-37
<正>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习是一个有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育观念下,以幼儿为主体,提倡引导式教学,使幼儿自主建构知识体系。3~6岁是个体生命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能够促进其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种植活动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可以帮助幼儿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内涵,对死亡有初步的认识,并懂得关心他人,爱护植物。因此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种植活动教学设计更符合幼儿教育理念,可以为课程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合理的种植活动教学设计能够为当前幼儿生命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路径,对解决现实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20):186-187
"幼儿园种植地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内为幼儿提供"种植区",幼儿通过亲自播种、观察、照料、收获等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大自然现象的活动。本文通过对幼儿参与种植地的各个活动的记录,充分展现幼儿自由探索的能力及种植地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