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提起情感教育,人皆有之.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情感在起作用;又有"亲其师,而信其道",亦是情感在起作用.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是否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呢?下面,笔者就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谈一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情感原理调节学  相似文献   

2.
贺曦子 《儿童音乐》2016,(11):41-43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儿童的教育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在音乐的诸多构成因素中,节奏可喻为音乐的"骨骼",旋律可喻为音乐的"肌肉",而情感便是音乐的"灵魂".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情感"这条无形的线,让童心随音乐翩翩起舞,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在小学教育中要想发挥好一个班级领导者、组织者的教育主导作用,需要把握好几个角色:作为"慈母",我们要用爱心赢得学生;作为"严师",我们要用行动规范学生;作为"挚友",我们要用情感打动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育活动中遭遇情感和情感教育被误解或错用等"情感问题",亟需化解:即对情感与教育的关系和"情感教育"等含意进行澄清。教育是转识成智、化情成慧的智慧交往活动。情感实乃教育题中原有之义。情感教育指的是那种兼顾情知双修互进与和谐丰富的教育(思想或模式)。教育活动中要树立自觉的情感教育意识,要挖掘一切积极情感因素,涵养博大深厚、丰富向上、辩证和谐的高级情感,助成理智与情感融为一体的智慧的和谐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需要.情感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商",即"情商"的教育过程;而"情商"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能力.因此,在德育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情商",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为学生今后实现成功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机渗透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凸现思想品德课的"学科味"是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努力解决的问题。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凸显"学科味",应做到:运用恰当、典型的案例开展教学;抓住教育契机,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通过教师情感渗透,营造情感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孩子是天真的,但孩子依然有孩子的烦恼.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的情感在生成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这既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别具特色的"情感教育课",关注心灵的班级"晴雨表",体贴入心的情感呵护,让孩子在爱的雨露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着,发展着--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师教育本科化是全球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本科化的进程中提升小学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实践性知识的掌握,途径主要为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以专业情感、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实践为目标取向;实践的路径以教师专业情感养成为"经",以教师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为"纬",四年一体、全程实践.  相似文献   

9.
英语课堂需要"情感",更需要"情感教育"。《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有责任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情感的教育,自然而有效地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一、"双动"教育模式的内涵 "双动"教育模式中的"双动",就是让学生生动、主动地学,让教师主动、生动地教."双动"模式,把握着教育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和学生;把握着这两个因素在教育活动中的最优良状态:生动性和主动性.我们把握着这两大关键环节,让学生的主体性展现得更充分,让教师的主导性发挥得更强烈.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理应是具有情感的事业,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论》的作者诺尔曼·丹森说:"没有情感,就谈不上人。"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从心理  相似文献   

13.
东方人区别于西方人,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即不善于作情感的表达.儒家"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句话无形中影响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中国古代的教育自不必说,一贯是板起面孔的私塾先生再加一把一尺长半寸厚的旧戒尺,师生之间鲜有言语交流,更别谈情感上的沟通;一切都尽在摇头晃脑的记诵和戒尺的劈啪声中完成.现代师生关系显然不再似古人那般等级化和僵化;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依然能看到很多教师放不下私塾先生的"权威"面孔,难以同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4.
一、建构模式增智慧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立足于课堂模式的变革,我们所推出的"三六"教学模式是以智慧为核心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其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六三操作策略、六度教学要求、六个基本环节."六三操作策略"包括:落实"三为",即以白板为载体、小组学习为依托、达成为目标;实施"三主",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倡导"三自",即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实现"三会",即学会、会学、会用;发展"三维",即认知、情感、技能.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开在心灵的花朵,正因为情感的存在,才使得一个人变得有血有肉、实实在在,而不是空有一副皮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它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公民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公民教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乎成了一个虚无的目标。改变中学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弱化的现象,需要认识"转向",变单一教学为素养浸润;需要实践"转轨",变单一课内为内外兼修;需要考核"转型",变单一分数为综合考评。  相似文献   

17.
林海东 《教师》2015,(4):79
为适应新课程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实施情感教育是必然趋势,本文剪裁两个教育片段引人深思: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严师"并不一定就能出"高徒",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相反地,要在教育教学中注入更多的宽容。  相似文献   

18.
邝雪英 《教师》2015,(2):26
随着课改的推动,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始终不离"情趣"两字,树情感,"功夫"在课外;谈兴趣,快乐在课堂中。一、树情感,功夫在课堂外情感是智慧的"影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于接受课堂的前提,"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必须加强情感交流,精心培植情感教育的土壤。(1)要树立教师良好的个人形象。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也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由此可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语文教学在情感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有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有鞠躬尽瘁的忠君情,有生死不弃的朋友情,有血浓于水的手足情;有拍案而起的愤,有催人泪下的凄,有细雨霏霏的柔,有宁折不弯的刚;有开怀的笑,有嚎啕的哭,有会心的喜,有莫名的愁……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周春霞  王贵喜 《文教资料》2008,(11):164-166
高校德育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德育课注重道德认知教育,强调"晓之以理",这使得德育陷入"填鸭式"的空洞说教,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高校德育必须重点转向情感教育,强调"动之以情",使学生首先从情感上认同它,进而在潜意识中固化它,最终在行为中表现它,这样才能提高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