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回首摄影路     
往事,如同天空中飘浮的朵朵彩云,虽色彩斑斓、婀娜多姿,但若无影像记录则转瞬即逝。摄影是记录人生经历和世间美好的一种方式,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看着一张张摄影作品,恰如品尝甘醇的老酒,让人回味隽永。我与摄影结缘是在33年前。1979年,  相似文献   

2.
你——金义良,南京军区后勤部的摄影干事,从事新闻摄影20多年,全国、全军性的摄影展览没少参加。我见过你那一百多张入选通知和五六十张获奖证书。你出版过一本《清凉世界莫干山》风景画册,有七幅作品出国展览,其中四幅被国外几家报刊争相选用。去年,你的作品《银羽》在“江苏在腾飞”摄影展览中又获了奖。噢!对了,1985年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摄影家辞典》,把你几十年的摄影生涯载入书中……你周围的人跟我讲,让我写写你,说你身上有“闪光点”。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您好!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现在是北京业余摄影爱好者协会会员,还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摄影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希望通过我手中的镜头,真实反映社会现象,关注百姓生活。这张照片是我去年到张家口出差时,在路边一个街口抓拍的。当我看到眼前这幅画面时,有两点感触:一是反映环保问题,城市路边的垃圾随处可见;二是一些城市流浪者的生存现状令人担忧。当时因为是抓拍,匆忙中按下快门,我感觉这张照片在构图上不太理想,画面显得杂乱,我想借贵刊《来图求解》栏目,请教专家给  相似文献   

4.
采访王孝时,他随手递给我一张名片,除了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摄影干事这个职务外,上面印着四个头衔: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委、解放军画报摄影记者、北京军区军事摄影协会秘书长。时下,有些名片尽是吹,王孝这张名片没有使我产生那种联想,反倒催促我提起笔来给他写点什么。推算起来,王孝从1964年业余自学摄影开始,至今有25年了。他拍的照片累积起来不比他那1米69的个儿高出个头才怪呢。论质量,他在全军、全国以  相似文献   

5.
寻校记     
在我的家庭照片档案中,珍藏着一张略微泛黄、图像模糊的黑白照片,那是我的中专母校——湖南图书情报学校的大门照片.这张照片是1991年我在母校学摄影课时,自己拍摄并洗印出来的.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的心底总会涌起一股对母校深深的眷恋与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6.
专题摄影报道是随着读者阅读的需求与新闻摄影的发展而兴盛的,但目前的专题摄影报道有这样几个误区需要纠正。观念上的误区专题摄影报道就是组照一件只需要两三张甚至一张就能交代清楚的新闻事件,却要用七八张甚至十几张照片去表现,硬生生地拍成专题报道,这样的摄影报道在报刊上似曾相见。  相似文献   

7.
谈抓拍     
抓拍,作为摄影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近几年在我国摄影界开始大力提倡了。我作为一个摄影初学者,有幸在刚拿照相机的时侯,就能够接触它,并在创作中对它作了一些赏试。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抓拍与生活的积累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的积累,摄影创作也不例外。作为摄影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抓拍需不需要生活的积累呢?去年十月,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书市时,我拍了一张《冒雨赶书市》的照片,是在购书的人群中抓拍的。我记得当时自己反应很灵敏,  相似文献   

8.
单珊 《军事记者》2011,(9):46-47
2010年11月8日记者节我采访了他,当电梯门打开的瞬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黝黑沧桑却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他的一句话“我喜欢摄影,特别是新闻摄影,成为新闻摄影记者,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我明白了他那具有感染力的幸福笑容,源于他对摄影记者这个职业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这是我抓拍的一张照片。想请专家给指导指导。我是贵刊的读者,《新闻与写作》使我受益匪浅。谢谢您们给广大读者提供这么丰盛的宝贵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10.
前年,我从部队转业回来,领导把我分配到《南阳日报》社暗室里工作,发挥在部队学到的摄影知识,一边洗相,一边摄影。一年多来,除了完成洗相任务外,在摄影.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南阳日报》发照片144张,中央和省级报刊发照片30多张,年终被报社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领导  相似文献   

11.
△报道员同志,报社编辑在退回你这张摄影作品之前还把我批评了一顿,说我帽子没有戴正,领带也没有系好……郑化改新闻漫画选@郑化改  相似文献   

12.
1997年3月26日的《人民摄影》报第五版,以1/3的版面,刊登了我拍摄的摄影报道——《妈妈和我们欢度除夕》(一组五张),反映了青岛市大麦岛村的妇女郭素爱,为22名弱智儿童撑起一个温暖的家的感人事迹.然而谁能想到,这组登上摄影专业报的摄影报道,竟是用一架普通的傻瓜相机拍摄到的.  相似文献   

13.
摄影作品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能说出文字所远不能说清的东西。当人们与某一张照片一见钟情,从芸芸众生中将它挑出的时候,就不仅看到了作者所见、所感、所思,感到了那一场景或瞬间的无尽涵意,还由这照片引出了与这照片相关甚多或不太多的思绪。于是,在默默而观或击节相赞中,这张照片的魅力就得到了延伸,生命就得以延续。对我来说,还不仅如此,我总感到,好的照片是在提问题,关于摄影,关于时代,关于更广阔的领域;向读者、向评者,也向作者自己。我有幸参与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摄影展览》的  相似文献   

14.
新春之始,王援朝这位“中国风采”摄影大赛金奖得主居家病休,看上去很稳当并怡然自乐。但没等我坐定开口,他就挟风带电般地侃起来,“第十一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最佳女守门员钟红莲》太棒了!别看是一张体育照片,可是新闻性极强,画面的冲击力很大。李锦河按快门时那临门一脚够水平。”看来我又遇到了一位直言快语的影友。于是我们的谈话也就开门见山、直切主题。“新闻摄影的关键问题是视觉冲击力。一张优秀新闻照片必须是胜读千  相似文献   

15.
原来我觉得摄影都是用“加法”,把好看的东西集中到一张照片里就成了。在完成自己第一个训练课式的摄影故事时,我却经历了让人十分痛苦的“减法”。当皱着眉头把镜头一再推近,当原本担心漏掉的入和物被一个个挤出镜头后,我眼前的画面和头脑中的观念渐渐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16.
原来我觉得摄影都是用"加法",把好看的东西集中到一张照片里就成了.在完成自己第一个训练课式的摄影故事时,我却经历了让人十分痛苦的"减法".当皱着眉头把镜头一再推近,当原本担心漏掉的人和物被一个个挤出镜头后,我眼前的画面和头脑中的观念渐渐明晰起来.  相似文献   

17.
这张《滦州皮影》在瞬间击中了我。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不仅要如实地反映和记录生活,还应该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我拍摄的《切断敌人的供给线》这张照片(见图),曾多次在电视台的节目中展现出来,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这张照片比较有名,被摄影界称是一张“文献性”作品,它高悬在《芦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照片的画面向中外参观者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它出现在《革命战争摄影作品选集》等全国大型影集或影展中,因而传遍全国,走向世界。这张照片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19.
时至今日,新闻摄影仍然只是报纸上一张张静态图片的传统概念?显然已经不是。当数字化、网络化、全媒体的大潮正在传媒业界引发着种种变革和创新之际,新闻摄影这个门类也同样无法置身事外,静态图片展示、报纸单一发布的传统方式,正随着摄影器材、摄影技术以及后期制作。  相似文献   

20.
专题摄影的提出 专题摄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涉及范围较广,本文探讨的实际上是专题摄影中的一个问题,即报道性专题摄影。 报道性专题摄影是指由几张、十几张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